大學英語通才教育理念研究
時間:2022-05-23 10:00:39
導語:大學英語通才教育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文章從通才教育理念的概念,通才教育理念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路徑,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高校英語教師要樹立全面學習、終身學習的通才教育理念方面探討了通才教育理念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
關鍵詞:通才教育理念;大學英語教學;人文教育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與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途徑。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的高度發展,社會分工和社會活動既向精細分化方向發展,又向高度綜合方向發展。社會出現了知識整體化的趨勢,為適應這一發展趨勢,出現了通才教育理念。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承擔著素質教育、培養國際化人才的任務。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全面提升學生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合作能力、人文素養,有助于實現大學英語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一、通才教育理念的概念
《世界文化詞典》中將通才教育定義為培養知識面寬、社會適應性強的所謂“通才”的一種教育形式,其由博雅教育發展而來。強調科學與文化的基礎學科、基本理論的教育,重視課程的綜合化和相互滲透。隨著現代科技綜合化趨勢的增強,社會職業不斷更新,通才教育受到普遍重視。因此,通才教育要求受教育者具備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多方面的能力,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專業學科方面協調共進,適應社會整體化、綜合化發展的要求。通才教育理念是指在專才教育的基礎上,培養兼具多種才能,學會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人;培養人的戰略思維、歷史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及審美能力;增強學生口頭、書面、媒體表達能力及溝通能力,使學生具有執行能力、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牛三平[1]認為,通識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科學的方法論,體現為通識技能;專業課程和專業技能的學習使學生的職業能力發展有了保障,有了專業技能的支撐,才能形成專業優勢;實踐能力則是在通識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基礎上,以領導能力、協調能力、溝通能力、執行能力等外在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個體綜合能力。通才教育是在培養模式中,全面進行基礎課程教育,通過通識課程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通專結合,注重學科的交互滲透,使通才能力促進專業發展。通才教育理念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也是社會發展的趨勢。
二、通才教育理念與大學英語教學目標具有一致性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各國之間交流日益頻繁。英語成為國際交流最廣泛使用的語言之一。學生通過學習和使用英語,便于了解國外文化與文明、學習國外先進的科學技術及社會理念、增強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有助于增強國家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王守仁[2]在談到《大學英語課程指南》要點時,這樣闡述高校開設大學英語課堂的作用和意義,一方面,滿足了國家戰略需求,為國家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國際交流、繼續深造、工作就業等方面的需求。大學英語課程對大學生的未來發展具有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學習英語有助于學生樹立世界眼光,培養國際意識,提高人文素養,并為知識創新、潛能發揮和全面發展提供基本工具,為迎接全球化的挑戰和機遇做好準備。大學英語課程工具性目標是指在高中英語學習的基礎上,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譯方面的能力。但英語課程是高校人文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和掌握英語這一交流工具,可以提高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一。不難看出,大學英語課程教學目標與通才教育理念是貫通一致的,旨在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章春風和陳圣江認為從整體角度來說,通識教育與大學英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兩者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聯性,并且都是為了促進學生的進步與發展而開設的[3]。應將宏觀的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通過課堂教學及第二課堂活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能力,培養其表達能力、思辨能力、跨文化技能等。
三、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路徑
(一)改變傳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通才能力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主要通過講授法,教授學生單詞、句型、語法等知識內容。而通才教育理念指導下的大學英語教學,以學生為中心,把課堂交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課堂教學的引入、講解、總結等環節加強學生的參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大學英語課程課文的導入與介紹部分,可以讓學生進行報告或演講。教師給學生提前布置任務,讓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獲取信息,并通過獨立思考,完成英文報告或演講。根據課文內容,課堂通過任務教學、情景模擬、課文朗誦、情景表演、辯論等方法,讓2018年2月學生參與課堂中,體驗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樂趣。(二)通過課堂討論與提問,提升學生對通才教育理念的自信心與表達能力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非藝術類大學生在英語課堂上都是認真的聽課者,但很少發表言論,而藝術類學生就相對活躍一些。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教師應根據課文內容,多設計一些討論環節,讓學生在討論中暢所欲言。同時,要多鼓勵學生站起來自信的表達自己。自信心的缺失,導致很多學生不敢公開發表意見。但是,表達能力,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是極其重要的。因此,要充分利用大學英語課程中那些與我們日常學習、工作密切相關的話題,增加學生討論與發言的機會,使學生的英漢表達能力有所提高。通才教育強調學生多方面能力的發展,而心理素質、自我表達能力都是極其重要的方面。大學英語課文很多內容都是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文章的人文內容,設計各種形式的課堂討論與發言環節,讓學生通過多表達,多鍛煉,增強自信心。(三)通過課堂表演與小組活動,增強學生通才能力中的溝通及合作學習能力大學英語課程的人文屬性,使其課堂組織形式可以多樣化。通過小組活動與表演,可以看出一個小團體的管理與合作能力?!蔼殞W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贝髮W英語需要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因此,大學英語課堂上,學生可以表演或辯論課文中的情景,教師通過分配任務與小組配合,提升學生的管理能力與合作能力。通過小組學習,可以加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同時,每次活動要求“主角”要變化,讓大家都有機會做領導者或發言人,讓學生可以體會到管理與合作的樂趣。(四)提升學生通才教育理念中的跨文化能力與國際視野大學英語課程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其具有跨文化屬性,通過大學英語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國外文化,學習中西方文化差異,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英語學習不是單純的語言學習,更多是文化的學習、差異的學習、思維模式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學習。因此,一定要將跨文化內容融入大學英語課堂,使學生從一門語言中了解文化、了解國家,改變思維模式,提高綜合素養。通過大學英語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從國際視野觀察問題、思考問題。通才教育理念要求在專才的基礎上培養通才,大學英語課程豐富的人文屬性,使通才教育理念的實踐有了沃土。
四、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
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指學校在計劃的學時外,有組織地進行英語學習,是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開展英語第二課堂活動,使英語教學積極向校外拓展,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相互銜接,英語教學從單一的小班教學轉移到以校園為主的英語學習的大課堂,形成一個學習氛圍更濃厚、范圍更廣闊、參加人數更多的英語學習環境,為學生在課外用英語進行交流創造更多機會,從而鞏固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成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要求進行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教學,使學生能夠從各個方面提高綜合素質,將英語學習與綜合技能的提升有機結合。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的形式豐富多彩,如大學英語競賽,大學英語演講、閱讀、寫作大賽,英語角,英文電影、電視劇,英語趣配音等App軟件的使用,這對于學生思辨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表達能力、模仿能力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學英語第二課堂活動是通才教育理念的又一實踐基地,各大高校尤其是應用型高校,要充分利用大學英語第二課堂,將英語學習與學生的專業相結合,充分挖掘學生潛力,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五、貫徹通才教育理念,高校英語教師要樹立全面學習、終身學習的理念通才教育理念的貫徹實施,需要“通才”教師的指引與指導。首先,作為大學英語教師,英語語言基本功是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必備能力。因此,大學教師應綜合提高自身聽、說、讀、寫、譯五方面的英語基本能力,為大學英語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完善知識結構,多進行其他人文學科知識的學習,將英語語言知識與人文學科知識相結合,使教師的知識構成向多樣化、綜合化發展。其次,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學會通過多樣化方式獲取信息,擴大知識面,運用各種新技術,使用各種新的教學軟件,如微課、教學App、教學平臺等提高靈活駕馭課堂的能力,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通才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具備多種綜合能力,更需要教師具備多種綜合技能。隨著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各種新的教學工具層出不窮,教師必須學會使用,學會合理應用各種現代科技輔助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適應學生多方面的需求。最后,大學英語教師應當立德樹人,提升個人魅力,學會與學生交流溝通,從人文素養方面為學生樹立榜樣。人文素質教育是潛移默化的,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與為人處世之道,以德感人,將大學英語課程中的人文教育與思政教育都巧妙融入課堂中,使學生從情感與學習態度上受到感化與改變,加強自身心理素質,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綜合素養。
總之,通才教育理念旨在提高師生的綜合素養,將通才教育理念融入大學英語課堂,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表達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實踐能力,使學生將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實現大學英語課堂實用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全面提升學生人文素養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牛三平.民辦應用型本科院校通才教育模式探索:以山西工商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5(36):6-8.
[2]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3):2-10.
[3]章春風,陳圣江.從通識教育視角探討中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山東社會科學,2016(S1):408-409.
作者:李娟 單位:山西工商學院
- 上一篇:社會工作學生教育理念思考
- 下一篇: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