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探析

時間:2022-11-11 04:51:15

導語:大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探析

【提要】在我國的語文教學中,美育教育是至關重要的環節,審美素養的高低對學生們日后的方方面面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尤其是高等學校的學生,這就使得大學語文教學中美育培養更為重要。但是,縱觀我國美育研究的發展史,關于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方面的相關文獻、著述屈指可數。此外,諸多高等學府的語文老師認為美育如繁星皓月,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高不可攀,不可捉摸。更有甚者,對美育知之甚少,從而導致大學語文美育培養這條路異常崎嶇。因此,大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

【關鍵詞】大學語文;美育審美

一、審美教育的概念和現狀

(一)概念?!懊烙币辉~是審美教育的縮寫,簡單來說,就是借助一切美的形式和手段,包括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在傳授美的知識和審美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耳濡目染陶冶情操和美化心靈,提高人們對美的認識和鑒賞能力,自覺遵循美的原則,更好地發揮美的創造力。(二)現狀及問題分析。在小學、初中階段,學生處于啟蒙時期,不論是學校還是老師,都對學生的審美教育培養較為看重,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增強學生對美的認識。然而,一旦進入高等院校,審美教育被多種多樣的專業課程替代,學生無暇顧及美育的培養。與此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4G、5G技術被廣泛應用到各個領域,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加深,行業發展更需要專業化的人才。大學教育為解決專業化人才不足的問題,逐步向實用性知識、技能過渡;學生為解決就業問題,在學習中也開始急功近利,重理輕文,急于將知識變為生產力。這都導致了我國大學審美教育的缺失。1.審美教育內容缺乏個性化深度挖掘。在審美素養的培養過程中,老師對學生審美能力培養時,常常通過一些特定內容的認知事件開展,而對教學內容事件又是以感性認知形式體現出來,且是在多種不同的審美教育事件中。在語文教學課堂上,為了分析教學事件感性認知所內隱的理性價值,教師不僅要選擇恰當的審美教育內容,同時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度挖掘,并且要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設置與之對應的情形,引導學生感受、感悟關于審美的認知與內涵價值。但是,由于教師與學生個性迥異,而且審美視角各不相同,方式方法亦多種多樣。當前的審美教學中,老師對審美教學的開發并未做到有針對性地切合教師自身及各個學生審美特點,沒有通過審美內涵與問題展開師生間、同學間的交流與溝通,達不到審美情感的高感受性的教學效果,審美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2.教學主體與責任的個性化意識淡漠。審美教育中,要特別突出審美主體的位置,學生主體地位要在審美教育中實現,構建其審美觀念。但是,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特殊性,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認知不足,忽略了學生主體地位。教師作為審美教育的參與引導者,其自身定位也不明晰,教師常常被主導觀念所控制,忽視學生審美感受和體驗。教師并未做好引導者,沒給學生創造關于審美問題討論的空間,僅關注絕對的對與錯。教師作為引導者,要對學生進行協助引導,但并不是主導學生的學習。3.教育資源選用難。審美教育資源的恰當選擇有助于從多層面刺激學生的審美感受,提高其判斷能力。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語文審美教育資源的選用面臨一定的選擇難度。由于很多教學素材都夾雜著個人主觀看法,例如專家級別的審美觀點,多少都會干擾學生的審美判斷過程與判斷,讓學生缺少了對美的感受與體驗的過程,從而喪失自身的個性審美特點。有的教學資源的表達較為隱晦,無法讓學生感知美,產生共鳴,觸動心靈,陶冶個人情操。所以在海量信息中選擇恰當高效的教學素材,給教學資源的選擇帶來一定的挑戰。

二、大學語文審美教育的探析

(一)將審美知識納入大學語文教材。1.審美教育目標定位。大學語文審美教育的發展方向應該是繼承與發展,在先輩們審美經驗之上加以傳承、創新。大學語文的審美教育要從實際出發,與時俱進,在時代背景的基礎上發現鮮活的事跡及當下的文學經典著作,從而增強當代社會的審美能力。在大學語文的教授過程中,一定要將美育思想貫穿到學校的整個教學環節中去,利用多種形式與手段,讓教學成為發現美、表現美、創造美的一種過程。2.審美教育材料選擇。大學語文在審美教育材料的選擇上既要有積極向上、斗志昂揚的精神,又要與實際相結合;既將經典古文典籍奉若上賓,又要推陳出新,選用當下國內外經典文章。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包含古今大家思想、理論的著作。例如,在荀子的《勸學》一文中提到“學不可以已”“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熬硬W而日參省乎己”等傳世佳句?!秳駥W》一文系統闡述了學習的理論與方法,教導后人學習應持之以恒,恭敬謙卑,廣納細流,博采眾長,最終才能集“德”“行”于一身。這種先秦百家的經典古文綿延百代,至今還深深影響著后世。2)國內外先進文學著作。例如,海明威《老人與?!分刑岬健叭瞬皇菫槭《?,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給打敗”,孤獨無助的老人面對遙無邊際的大海,心生的不是怯懦與退縮,而是超越自身極限的昂揚斗志,不拋棄,不放棄,用頑強的意志戰勝磨難,用堅韌的心撐起希望的風帆?!独先伺c?!房芍^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大學語文在審美教育選材上更應將其典藏。(二)增強教師自身的審美素養。1.提高審美感知力。大學語文教師要學會從文章的細微處入手,從跳動的文字、句子中感受美,由字入形,不斷升華,最終領悟到文字更深的內涵所在。審美感知力的高低取決于個人的生活閱歷,大學語文教師要從生活中積累經驗,開拓視野,不斷增加自己的閱歷,提高審美的感知水平,從而在語文教學中帶領學生領略文字的魅力,最終幫助學生提高對美的認知,享受美的愉悅。2.提高審美鑒賞力。審美鑒賞力比審美感知力要高一個層次,指的是對美育對象的判定水平,這也是大學語文教師必備的能力之一。審美鑒賞力一方面要求大學教師擁有一定的美學知識,還必須要有相當程度的審美思想。在授課時,教師應從文章作者審美的角度、思想和方向入手,不斷發掘出文章中作者的審美情感,從而引導學生融入到美的海洋中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身心狀況,分享美,引導學生進入,而不是一味地灌輸、強制。3.提高審美創造力。大學語文教師的審美創造力以個人特殊才華為根,以審美感知力和審美鑒賞力為本,二者相互獨立,缺一不可。在大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只有持之以恒地學習審美教育的相關知識,時刻奏起美妙的音符,推開學生們的心靈之窗,喚醒孩子們的求知欲和創造力,才能肩負起教書育人的重任。(三)利用中華文化的自身資源。1.挖掘校園文化元素,營造審美文化氛圍。校園審美文化氛圍的構建包括硬件設施和軟文化氛圍。校園審美文化氛圍的軟文化層面是學校的辦學宗旨及整體文化氛圍對師生的影響。學校領導對審美教育的重視程度影響教師教學任務的開展及學生審美體驗的積極性。校園審美文化的硬件設施包括校園建筑的規劃,例如具有中華各民族文化代表性的浮雕、各民族服飾展覽柜、繡球建筑等。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中華文化使學生在充滿審美文化的氛圍中進行審美體驗及審美鑒賞,有利于學生在中華文化氛圍中陶冶自身審美情趣。校園審美文化硬件設施另一重要方面是圖書資源的有效供給。學生的閱讀積累是進行審美體驗的源泉,學校圖書資源的有效供給是解決學生看書難問題的主要路徑。圖書資源中除了基本的文學著作外,需增加關于中華文化的圖書,例如民間故事、神話、傳說等,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2.開展第二課堂,豐富語文審美體驗。學校重視培養學生語文審美素養,開展學校特色語文審美體驗的第二課堂活動是必要的途徑。各地區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奇山秀水,學校根據語文教學內容舉辦相關的寫作采風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自然之美、同行之樂。此外,教師還需要讓學生進行細致觀察,在情感的互動下進行審美感受,并將學生熟知的中華文化特色作為大學語文審美教育資源,指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3.開發校本課程,深入審美研究。依托于校本課程有效開展語文審美教育,能夠更好地使學生審美意識與中華文化相結合,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在已有文化的課程資源中,盡量挖掘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包括其居住的地理環境、民居的變遷、農具的類型、農作物品種的分類和辨別等等。另外,以創世史詩、民間歌謠、民間傳說、民間故事、山歌的形式存在的精神產品也是特有的語文課程資源,可以以活動課程的形式進行開發,也可以作為文學教育的地方品種納入課程內容,落實到大學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以豐富大學語文課程的文化內涵。針對大學語文審美教育的現狀,開設校本課程,形成學校特色課程,將語文學習與中華文化傳承相結合,使學生在中華文化的氛圍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三、結束語

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升日益受到社會和教育部門的關注,其中審美能力的培養教育工作在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養方面十分關鍵。通過鍛煉培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完善學生的審美情感和理性判斷能力十分有幫助,審美教育可以有力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判斷能力。另外,通過審美教育,可以讓給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質的飛躍,使其綜合素質更為全面,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滿足社會對綜合性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在課堂上充分體現審美教育,還應該關注當今社會和現實,關注當前熱點問題,關注當今語境對學生的影響。歸根到底,大學語文教育無論滲透何種教學理念,最終目的都是讓學生走出課堂,在面對更加復雜的問題和更加廣闊的天地時,不僅擁有專業的能力,還擁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參考文獻

黃厚江1995《讓課堂成為流動的美》,《語文學習》第11期。

彭立勛2001《審美教育與語文教育》,《語文教育與研究》第1期。

沈云震2014《對延邊高中語文審美教育現狀的一點認識和思考》,《劍南文學》第2期。

羅穎川2014《新課程下農村大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小作家選刊》第2期。

汪開寶2017《中學語文教學審美教育之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學位論文》。

秦琳2018《美育與民族的語文教學》,《文學教育》第5期。

向隆金2018《民族地區語文審美觀的培養》,《小作家選刊》第2期。

作者:徐文婷 單位:喀什大學中國語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