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時間:2022-05-21 10:32:50

導語: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

摘要:音樂是一門藝術,并且是一門為廣大人民百姓所喜愛的藝術,因此報考音樂專業的大學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多。高校音樂教育在國民音樂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風向標作用,它是音樂教育的先鋒,我國的音樂教育改革也是從高校音樂教育開始。而當前,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專業音樂教育亟需繼續加快改革的步伐,重新定位人才培養目標,轉變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實踐型課程教學體系,將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作為重點。本文主要結合當前社會需要和高校音樂教育的實際對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進行了研究討論。

關鍵詞:專業音樂教育;音樂教育人才;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踐

音樂專業是現在大學的熱門專業———幾乎各個高校都有此專業。在當前科技高度發展,新興產業增多,社會需要多樣人才的背景下,為響應國家號召與適應社會人才需要,高校的專業音樂教育也必須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各高校音樂教育應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依據產業發展、社會需求以及藝術前沿等促進學科建設并調整專業設置,增強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建設文化強國的契合度,創建協同育人的音樂人才培養模式。以下筆者就結合我省高校音樂教育的實際來談談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與實踐的思考,希望能夠給我省專業音樂教育的發展帶來一定的助益。

一、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路與定位

音樂是一種廣受人們喜愛的藝術,因此音樂專業也是一門深受學生歡迎的專業。音樂教育本身是實施美育的一項重要途徑,通過音樂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創新與實踐能力,可以說,音樂教育在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專業音樂教育應將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音樂教育人才作為主要教育目標和理念,找準思路與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路與定位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加強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協作。專業音樂教育中涉及很多細化的專業與方向,如音樂表演、音樂教育、音樂史論、作曲理論等,以上幾個方向可以分成兩個方面,音樂理論與音樂表演。據了解,當前,我省各高校的專業音樂教學中音樂理論的教學與音樂實踐的教學有脫軌的情況,理論課上的內容過于側重理論,即邏輯性思維,過于抽象。而實踐課程只針對技術性的教學,側重于對音樂表演中技術的追求,如器樂演奏技術、聲樂演唱技術等。而在專業音樂教育中,應當要綜合這些專業的內容,甚至綜合文學、史學、哲學、戲劇等不同專業的內容,加強不同專業之間的協作,在提高表演技能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音樂修養,使學生具備系統音樂知識的同時增強對社會、人生、生命等方面更有深度的理解。只有這樣,才能使所培養出來的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更好的以積極的態度理解社會,從而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二)豐富藝術實踐。人才的培養最終所依靠的是實踐,專業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不外如是,如果只注重理論教育而忽視了實踐培養,那么學生學再多的知識也只是紙上談兵。眾所周知,現代社會對人才的實踐應用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高校專業音樂教育也要注重對人才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就需要通過加強藝術實踐來實現。而藝術實踐并不單單指“表演實踐”,還包括“教育實踐”。①各高校應制定和完善各種藝術實踐方案,組織學生參與各種藝術實踐活動,讓其在實踐當中獲得能力的提升。(三)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通過實行主輔修制、雙專業制,增加人才培養的彈性,為學生創造更多自由學習的空間與機會。實施完全學分制,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自由選課,以便使學生能夠在音樂專業這個大框架內自由學習自己所感興趣的內容和方向,從而培養個性化的人才。只有樹立這種以學生為本的教育觀,分類指導,因材施教,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多元化的人才。以上幾個方面是筆者結合當前社會需要及我省各高?,F狀就高師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思路與定位的思考。人才培養模式的定位不是永遠恒定的,要根據社會對人才的需要做適時的調整,從而不斷完善。

二、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措施

(一)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在當前的新形勢下,專業音樂教育首先要明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基于現代社會對人才實踐能力的要求,專業音樂教育應當以培養實踐型人才為主。由于音樂專業學生在畢業后大多數就業方向是中小學音樂教師和社會藝術培養機構音樂教師,所以其既要具備較高的綜合音樂素養和技能,又要具備較強的教育能力,還要具備組織開展藝術活動和社團、執導晚會、編導節目等的能力。并且現代音樂教育還要增強人才培養與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建設文化強國的契合度。只有以此為目標來開展專業音樂教育,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音樂教育人才。(二)制定實踐型人才培養方案。高校必須要明確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的意義,提升原本較為邊緣化的實踐課程的地位。在制定專業音樂教育人才的培養方案之時,必須要以努力實施大教育觀為目標,從培養實踐型人才為出發點,突破以往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過于細化的專業分類問題和過于強調技藝化的問題,提高對社會需求的靈敏反應和適應積極性,促進學科體系的綜合素質教育發展。學校和教師要密切關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標準,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措施,培養實踐型人才。1.增加通識教育課程增加通識教育課程后,可以將其學分定位總學分的25%左右。在當前社會發展的背景下,為了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的人才,應當要以學科的交叉綜合來取代過去的學科分化,而通識教育正反映出了這一目標。并且,通過通識教育,還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強化學生的知識整體觀,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弘揚學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這些都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最基本要求。2.合理調整專業設置合理的專業設置是良好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前提和基礎,現代專業音樂教育應當要依據學科建設、產業發展、社會需求以及藝術前沿等調整專業設置。具體來說,專業音樂教育的專業課程設置上,應當要積極關注和反映我國社會發展和現代文明建設的新要求、新內容,充分體現出現代科技文化發展的新趨勢。還要滿足學生未來就業的需求,尤其是要適當增加一些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文化現實和文化發展動態的研討課程,例如《音樂社會學》《音樂教育發展概況》等,從而通過這類課程來培養實踐型與人文型兼并的復合型人才。(三)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自20世紀后期至今,人們越來越認識到了社會經濟與文化對教育的影響,這幾者之間的聯系也日益密切?,F如今,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水平,已經成為了昭示其綜合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因此,現在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而作為高校,也必須要基于社會實際發展需要和經濟文化發展需求來開展教育工作,充分承擔起“在教育中傳承、在傳承中創新”的社會文化建設責任,培養能夠為社會、經濟及文化的建設發展所服務的高素質人才。當今時代,多元文化教育理念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這是因為社會對多元文化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音樂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所以專業音樂教育也要樹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理念,在強調建設科學的核心課程體系的基礎上,也積極建設民族音樂課程。像民歌、地方戲曲、民間器樂、地區音樂文化研究等,均可以是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均體現出了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視。并且,不但要開設這些課程,還要加強相應的科研活動,推動對音樂多元文化的研究和發展。通過組織實踐活動,增進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了解和喜愛,使學生由被動到主動地學習民族音樂,形成主動適應、雙向參與以及良性互動地為社會文化建設所服務的局面。同時,這也是傳承與弘揚民族文化的一項重要舉措。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當今社會發展形勢下,我國的專業音樂教育正面臨著許多機遇與挑戰。專業音樂教育必須要以培養實踐型音樂教育人才為目標,努力承擔起專業人才培養任務,緊跟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不斷進行創新與改革。只有找準專業音樂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思路與定位,通過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實踐措施,才能夠培養出適應現代社會需求的專業音樂教育人才。雖然現在我國在這方面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通過眾多學校和教師以及科研人員的努力,未來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國的專業音樂教育發展也會蒸蒸日上。

作者:呂彪 單位:九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