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養目標概論
時間:2022-09-22 10:23:22
導語:知識經濟時代人才培養目標概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科技的變革影響著社會人才結構的調整,社會對人才的培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機構,更需清晰認識到這一形勢,明確怎樣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以及培養人才的目的。本文從人與自我、人與人、人與技術三個維度,對學生的溝通能力、思維方式、信息素養等十個方面的素質進行分析,以幫助高校對人才培養目標進行重新認識和反思,向社會輸出更多人才。
關鍵詞:知識經濟;本科生;人才培養目標
科學技術的進步促進了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承擔培養未來人才的教育機構,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種變化,做出相應的轉變,才能培養出真正符合社會需要的人才。
一、知識經濟時代社會環境的新變化
1.科技的變革影響社會人才結構的調整。第三次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經濟、政治、文化領域的變革與發展,也影響了人類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的知識技能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且逐步由以知識積累的評價方式向知識與技能并重的評價方式轉變。人們不僅需要掌握知識理論、擁有專業技能的人,而且要求對知識和技能進行再生產。更重要的是,在知識經濟時代,無論是何種性質的工作,一項工作的完成需要有多元化的人來共同完成,團隊協作成為人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工作形式。這對個人的溝通、解決復雜問題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生活方式逐漸由群體式轉變為個體式。第三次工業革命之前,以集體活動為主的群體行為是人們生活中的主要娛樂方式,群體性的娛樂是一種團隊協作的活動,團隊擁有共同的目標和規則,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分工和職責,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團隊成員之間需要不斷地交流與溝通,調整并互相協調配合來完成團隊目標。然而,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獨生子女成了整個家庭的重心,這使很多獨生子女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愿意接受別人意見的性格。同時,電視機、計算機等電子設備以及互聯網的出現和發展,大大改變了人們的娛樂方式。電視、網絡以及各種新媒體設備上的活動成了人們主要的娛樂消遣,群體性的娛樂行為逐漸轉向以個人為中心的娛樂行為過渡,不僅人與人在現實生活中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人的社交能力也普遍降低。
二、知識經濟背景下本科生人才培養目標的維度
1.人與自我。人與自我維度涉及知識和思維方式兩個方面。
(1)知識。知識是人通過學習、實踐等方式對某個事物或某件事情認識的總和。在高校教學與實踐中,大多把知識分為通識知識和專業知識。通識知識是指關于人生活各領域的知識和技能,非專業性、非直接為職業做準備的知識和能力。而專業知識是指在一定的專業范圍內,所涉及的系統性知識。本科生既要了解通識知識,又要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就業和職業發展做好準備。同時,知識并不是靜態存在的,在信息技術時代,學生必須具備隨時獲取知識、分享知識的能力,并不斷動態更新和建構個人的知識庫。
(2)思維方式。思維方式有元認知、批判性思考、創新思維、決策能力和有效閱讀能力等方面。首先是元認知。元認知是人對自己整個認知過程的認知,包括意識、檢驗、評價和調節。掌握元認知,有利于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獨立學習,使學習策略和知識能夠以一種有效率、有效果的方式得以運用。這不僅是對學生在校期間學習能力的培養,且對學生畢業后的職業發展和終身學習都是一種培養和提高。元認知并不是一種知識體系,而是一種活動過程,不能通過知識的傳授的方式傳遞給學生,需要高校在育人過程中不斷地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訓練。其次是批判性思考。批判性思考是訓練學生在工作、學習、研究和生活中能夠發現問題、用知識和經驗分析問題以及采取有效的手段和策略處理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并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在后期的學習和生活中不斷訓練的,只有學生在學校、生活、家庭中得到批判性思維模式的引導或訓練,才能不斷地強化批判性思考的意識,久而久之養成批判性的思維方式。再次是創新思維?!皠撔隆钡谋举|在于突破,能夠在現有知識、條件等環境下,打破固化思維,生產出前所未有的認識成果。在面對復雜問題時,能夠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通過調整與順應,使自己的思維突破和超越原有的思維結構。當然,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個人擁有創新思維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將創新思維運用到實踐中,付諸創新行動中。然后是決策能力。決策的制定是對問題進行前因后果、關系和利益等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判斷和評估后,做出的決定。決策的制定需要學生有大量的信息輸入,才能夠對問題有更全面認識,做出更準確的判斷,同時,決策能力的培養還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生對生活的感知。最后是有效的閱讀能力。從以上對各種能力的闡述中,我們可以發現批判性思考、創新思維、決策等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都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輸入,這并不是學生泛泛地檢索和瀏覽信息就能夠提高的,而是需要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知識點的梳理、積累的同時對知識和信息進行相關性的聯結,能使學生對知識或事物的認識形成一張認知網絡,并不斷地通過閱讀、學習和積累完善,幫助學生進行深度思考。
2.人與他人。人與他人維度包括溝通和團隊協作能力。
(1)溝通。每個個體在工作或社會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盡快地適應和融入環境是人們在社會生存中必不可少的能力,而在人與人的相處之中,溝通能力至關重要。一個人既需要將自己的想法清晰地表達出來,與他人相互分享自己的觀點,讓別人了解自己的目的,也需要有良好的傾聽能力,尊重他人的觀點,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溝通和相處氛圍。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更有效,增加相互之間的理解。
(2)團隊協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簡單的、機械性的勞動大幅衰減,社會分工逐漸細化,一件事情或一個項目的完成往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的工程,需要將有不同專長的人組合在一起,構建一個復合型的團隊來完成。其中包含一個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團隊協作能力。由于當今的學生從小生活在電子游戲時代,加之獨生子女家庭的寵愛,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缺失,需要在大學平時學習與生活中不斷加強訓練,幫助學生在團隊中找準自己的位置,與他人相互溝通與配合,不斷學習與完善,才能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使個人價值最大化。
3.人與技術。人與技術維度包括信息素養和編程能力。
(1)信息素養。在信息時代,知識和信息的存儲方式由紙質轉化為存儲成本較低的電子化,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成本變得很低。學會在爆炸性增長的信息和技術中進行篩選,運用最適合的技術和方法處理問題,將使工作變得事半功倍。掌握檢索信息、分析信息、處理信息的技術和方法將成為當今和未來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一項。
(2)編程能力。編程能力能夠將人們頭腦中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產品。但目前主要是計算機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能夠掌握該能力,隨著人們創新能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改變和優化生產生活的想法被挖掘出來,而這些想法的落地需要通過編程技術來實現,與專業編程人員的對接可能會出現因為每個人對信息的理解不一,導致預期目標達不到的現象。技術的更改成本和所耗得時間成本將會使效率不斷降低。因此,信息技術、知識經濟時代的學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編程能力,將想法轉化為現實產品,通過技術手段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提高效率。同時,掌握一定的編程能力也會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綜上所述,人才培養目標是人才培養的指揮棒。人才培養目標的設定需要結合社會環境以及學生成長環境,針對學生的問題,對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情感價值觀的培養。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對人才的評價標準早已不是知識的積累,而是對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以及價值觀等方面的全面考量。與知識不同的是,能力并不能通過傳授的方式進行培養,而是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加以引導,并在實踐中對學生的相關能力進行訓練,使學生在實踐中不斷體會、領悟和反思,使學生學會學習,掌握在社會上生存、發展的社會技能。
參考文獻:
[1]董澤芳.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概念界定與要素解析[J].大學教育科學,2012,(3):30-36.
[2]周升銘.高等教育國際化對我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南昌:南昌大學,2008.
作者:王銘嫻 程田玉秀 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 上一篇:淺談園藝專業人才培養的創新教育
- 下一篇:高校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