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教育在職校語文中的運用

時間:2022-01-10 08:53:44

導語:人文教育在職校語文中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文教育在職校語文中的運用

一、高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實施

(一)更新傳統教育理念在當前的教育理念中,職業教育指導方向在就業率上的體現越來越明顯,高職院校中重視技能教育、夸大技能教育作用的現象非常普遍。在這樣的一個教育環境中,高職語文作為一門基礎課的地位也受到了挑戰,但是,現實生活中,高職學生語言與書面表達能力不足的情況,又給職業教育敲響了警鐘。高職教育中,語文是一門必須要存在,而又必須要學習的學科,學生其他學科中所有的練習和訓練也都是以它為支撐的。毫不夸張地講,語文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學問,涵蓋著所有學科中的基礎內容,并將人文精神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之中。高職教育中,語文學科是不能僅僅作為一種工具而存在的,而是要將其作為傳遞人文主義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高職語文教學的實施上,要站在人文主義的高度去理解它,在保證學生掌握基本性語文知識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做人的道理,培養他們良好的職業道德,培養他們通達的生存智慧,這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在豐富自身人文情感的同時,體驗到生命的美好。

(二)利用教材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高職語文教材,具有形式多樣、起點高、涉及范圍廣、立意新和易吸引學生閱讀興趣的特點。因此,高職語文教師要將這些特點充分地利用起來,對教材中所涉及的人文意識、人文因素進行充分的挖掘和展示,然后指導學生對文章中的內容、中心思想、語言風格進行領悟,并在領悟的基礎上汲取更為豐富的人文素養。語文教材是實施語文教學的基礎,因此,教師需要對教材中的文化背景做詳細的介紹、滲透和擴充,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知識范圍,更好地感受文化的熏陶。比如教材中的《傅雷家書》所涉及到的人文教育目標,是讓學生對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所表現的真摯感情進行了解,以培養學生對父母健康情感的認知。在這一認知上,語文教師可從三個步驟進行:首先,讓學生對這一篇文章進行仔細的閱讀,在閱讀中體會作者的情感,由此聯想到自己的父母,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然后,讓學生在閱讀后根據自己的感受進行交流,并設置“應該怎樣報答父母的愛”這一問題,在問題的交流上引導學生從父母和子女雙向的關系中懂得這種情感;最后,引申文章的內涵,引導學生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深刻含義進行理解,從尊重父母意識的培養上,向尊重他人、關心他人靠攏,培養學生的人道主義精神,實現教材和人文教育的契合,讓學生從語文教材中,從語文的學習中陶冶自身的人文情操。

(三)和其他專業相聯系,注重語文教學的實用性語文作為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不僅是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工具,同時也是高職學生學好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是他們將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從職業教育的課程體系分析,高職語文具備著獨特的功能,并和普通語文教學的實施存在著較大差異。高職語文具有著實用、實踐、為學生專業學習服務的特殊性,那么,高職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的實施上就需要和學生其他的學科相結合,形成教育的張力。當前,社會對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已經從單純的專業技能型向較強創造力、專業操作力、高情商的全面型人才靠攏,因此,高職語文教育和其他專業相聯系,使人文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有機結合,就是順應這一時展需要的必要措施。在人文素養教育和專業技能培訓結合的基礎上,高職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學習職業技能,而且能從物質、功利、實用經驗的誘惑中得到充分解放,更好地在未來的工作中發揮自己的優勢。

(四)利用課外形式優化學生的人文環境人文教育是一種心靈的教育、審美的體驗、精神的熏陶,在人文教育的范圍內,它包含了高雅的文化氛圍熏陶、深刻的人生實踐、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優秀的文化傳統傳承。所以,高職語文教師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教育形式,以滿足學生不同的人文需求。語文教材中,詩歌是語文的極致、散文是語言的展示,基于此,教師可指導學生利用課外的實踐欣賞各種名著,從中感悟語言中所蘊涵的意境美和韻律美。當前學生都非常喜愛看影片,根據學生的這一需求,教師就可以利用影片來展現語文中的人文情懷,優化學生的人文環境。例如,在講解孔子的思想觀時,為了讓學生對孔子所開創的儒家文化有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將《孔子》這部影片在課堂上進行播放,引導學生更好的體會孔子“仁愛”思想中的內涵,從中培養學生“仁”與“愛”的人文情懷。

二、結語

高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一個分支,不僅具有傳授學生知識和技能的作用,還包括教書育人的功能。高職學校不僅僅需要向社會輸入高技術型的人才,更需要輸入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和深厚文化底蘊的綜合性人才,為此,充分發揮高職語文的人文教育功能,培養學生高素質的人文情懷,是當前高職語文教學改革實施的一個重要方向。

作者:唐娟單位: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