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理念研究

時間:2022-06-27 04:17:04

導語: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英語通識教育理念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新時代經濟轉型,社會對本科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養完人”的通識教育理念成為教育界的熱點問題。該文基于當前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學現狀以及通識教育理念的內涵,論證大學英語課進行通識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從通識教育理念的視角提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理念,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評價方式等改革策略。

關鍵詞:大學英語;通識教育;教學改革

在新一輪的教育改革中,許多高校已經意識到通識教育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通識教育改革。但在通識教育改革實施過程中,高校主管部門更傾向于通過開設新的多樣化的通識課程來進行改革。毋庸置疑,設置合理的通識課程當然是通識教育改革的重要舉措和必要保障。但是僅僅依靠課程開發,在落實過程中卻不注重通識課程的本質內涵,不能有效發揮通識課程的價值,不能體現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區別,顯然不是真正意義的通識教育改革。本文從大學英語課這一通識課程著手,分析通識教育理念的內涵,以期對大學英語課的通識化改革提出有意義的改革策略。

1通識教育的內涵

清華大學李曼麗提出,“通識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是所有大學生都應該接受的非專業教育;通識教育旨在培養積極參與社會生活的、有責任感的、全面發展的社會人和國家的公民;通識教育是一種廣泛的、非專業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度的教育”[1]。具體說來,通識教育的內涵包括:第一,通識教育崇尚把受教育者視為完整的人(thewholeperson),認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養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2]。第二,通識教育的內容,主要是立足于人類文化知識的視角,通過對多個學科知識的有效整合,向廣大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內容以及較廣的視野,進而有效推進其人格的健全發展[3]。第三,通識教育的形式重“育”而不是“教”,旨在為不同專業學生提供多樣化選擇的潛移默化的育人環境。使教育的目標和內容化為學習主體的自覺行為[4]。

2.大學英語課通識化改革的必要性

最新版大學英語教學指南指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增強跨文化交際意識和交際能力,同時發展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5]。通識教育理念注重人格修養,倡導生活教育,目的在于培育健全人格,培養受教育者積極應對日常生活需求的能力。可見,大學英語教學在教育目標上與通識教育理念有內在一致性。指南指出大學英語課程是高等學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雙重性質。作為語言課程的大學英語課,其本身屬性決定了大學英語課要承擔起既教授基礎英語語言知識,又要進行文化價值觀教育的雙重任務。大學英語教學內容的人文性與通識教育理念不謀而合?!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把“培養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與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作為教育目標,明確提出“實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培養制度”。大學英語作為本科生的一門必修基礎課,學習時間久,課時多,對國家教育目標的實現有重要意義。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講,將通識教育理念滲透于大學英語教學已然是這個時代不可逆轉的必然選擇。

3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3.1轉變教育理念。通識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培養“完人”,主張尊重學生的本性與需求,強調學生作為人的自由、完整與獨特,注重人格的陶冶、情操的升華、價值觀的明辨。大學英語教育者必須明確大學英語課的人文屬性并在教育過程中凸顯其人文屬性,提高學生公民意識,而非一味強調大學英語課的功利性目的。3.2多元化、多層次且個性化的教學目標。第一,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多元化的,包括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人文素養目標。其中知識目標是基礎目標,技能目標是重要目標,人文素養目標是終極目標。知識目標指在學生已有基礎上繼續擴大詞匯積累,夯實語法體系,鞏固基礎。技能目標要求學生加強聽說讀寫譯技能的訓練。人文素養目標指的是學生開闊視野,健全人格的培養。第二,通識教育理念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目標是個性化的?;A目標主要是針對學生在進入大學的初期階段,基礎知識還存在欠缺而設置的目標。技能目標階段以綜合技能訓練和交際能力提升為主要教學目標的階段。通識教育理念下大學英語課的最終任務是幫助大學生建構完善的心智結構,促進其個體人格的發展。在實現大學英語終極目標的文化素養階段,教師要注重學生的精神世界,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引導學生價值觀、世界觀及審美意識等。通識教育理念下的三個教學目標雖然是分層次的,相互滲透,在不同時期各有側重。3.3開發第二課堂,豐富教學內容。第一,注重大學英語第二課堂的開發。第二課堂是對傳統第一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對非英語國家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由通識教育的內涵可得出啟示,大學英語課應更加注重日常學習中的知識積累,讓學生在語言的輸出過程中體驗英語文化,提高語言能力。如開設英語角活動,舉行英語電影節,開展多種多樣的英語講座、競賽和娛樂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用英語交流,提高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和文化修養。第二,設置多樣化的大學英語課程。大學英語課程設置要改變一貫的僅開設綜合英語類課程的局面??梢愿鶕W生的需要增加開設以聽說讀寫譯能力訓練為主的技能訓練課,以歷史文化藝術為主的文化修養選修課。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是實現大學英語課多元化多層次教學目標的保障。第三,豐富教材內容,突出人文性和趣味性。教材的編寫應注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拓寬知識面、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文章的題材應該兼顧人文類、娛樂類和科普類。此外,加快大學英語教材的更新速度,縮短更新周期,保持教材與時俱進。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不斷補充最新的真實的材料,如熱門話題、國內國際時事等聯系實際、內容廣泛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學習英語語言的同時,吸收豐富的知識,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無形中促進綜合素質的提升。3.4教學方式的改革策略。目前大學英語課教學方式單一,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活動主要以教師講授,提問為主,不能激發所有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基于通識教育理念,本文提出以下改革建議:第一,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注重小組合作學習,以任務分配的形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通識教育理念重視學生作為“活生生的人”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反對將學生看成靜置的“容器”被灌輸知識和技能。學會合作是大學階段學生要培養的重要能力之一,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可以最大范圍的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培養組內成員互助合作,訓練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網絡自主學習與教師課堂教學相結合。大數據,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通識教育理念視角下的大學英語的教學方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平臺。通識教育理念強調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性化差異。在課堂教學之余,開拓大學英語網絡學習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選擇。3.5評價方式的改革策略。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和以培養“完人”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需要與之相匹配的新的評價方式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第一,注重對學生知識、技能、人文素養的全面評價。當前大學英語課的考查方式多是考查學生基本知識和部分技能的掌握情況,對于學生的人文素養無法考查。在通識教育理念改革背景下,學生的知識,技能和人文素養同等重要。如積極的學習態度、跨文化交際能力、寬廣的國際化視野、批判性思維及正確的文化觀、價值觀等,都應該在評價中得到關注[6]。第二,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形成性評價。形成性評價是過程式評價,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一種主體取向的評價方式,強調價值多元,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作為評價的根本目的。對于大學英語課而言,完全可以增大平時成績的比重,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進行多樣化的知識技能以及文化素養的測試,動態發展地記錄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第三,評價主體多元化,增強評價方式的人性化。評價活動中,教師不能唱獨角戲,充當評價權威。在通識教育改革中,教師,學生個人以及同班學習伙伴等多主體共同參與,才有可能給予每個學生更加全面科學的評價??梢栽诖髮W英語課的評價方式中引入電子檔案袋評價、教師與學生的座談與訪談、學生的自評和互評及反思性寫作等。

4小結

通識教育理念是具有鮮活生命力的教育理念,對于通識課程設置的研究從國外到國內都已相當成熟。而對于大學英語課程這門具體學科而言,如何在具體的實施環節體現通識課的通識性,此方面的研究還是比較有限的。本文著眼于大學英語課,基于通識教育的內涵,探索大學英語課的改革方案,以求真正實現通識課程“培養完人”的教育功能。

參考文獻:

[1]李曼麗.通識教育:一種大學教育觀[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17.

[2]HarvardUniversity.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M].Cambridge:HarvardUniversityPress,1945.

[3]李曼麗,汪永銓.關于通識教育概念內涵的討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1999(01):97-100。

[4]張亞群,王毓.論高等教育的專業性與通識性[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2016.

[5]王守仁.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要點解讀[J].外語界,2016(03):2-10,(07):146-147.

[6]顧露雯.通識教育視野下我國大學外語課程改革研究[D].南京大學,2013.

作者:閆蒙蒙 單位:商丘學院應用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