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測試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時間:2022-10-25 08:24:36
導語:大學生心理素質測試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心理健康越來越成為一個受人關注的話題。大學生作為當今社會文化群體的一部分,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高校的學風建設尤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可通過促進學生優良品德的形成、強化學生的智力活動、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開創高校學風建設的新局面。[1]本文就如何引導大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從而建設健全的高校學風進行初步探討。
為了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狀態,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從而完善高校學風的建設,本文從學生角度出發設計了測試卷,針對吉林大學南嶺校區的學生進行測試,并對測試結果經行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良好,積極向上,對當前的狀況滿意,并且為未來努力著。但仍有少部分學生存在一些不同的心理問題。
二、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
(一)學風概述。學風,簡而言之就是學習的風氣。它通過學習目標、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效果等具體地反映出來。優良的學風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對學生意志品質的形成意義重大。學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查:一是校園氛圍。優美的校園環境,多元向上的校園文化,寫有振奮精神話語的展板,都對良好的校園氛圍的形成有所幫助。二是學生管理。完備的規章制度,清晰的獎罰條例,對于學生行為的規范至關重要。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系統的準則的建立對于學生的管理有很大的影響。三是教育載體。學風總是通過一定形式的教育載體逐步形成的。這些教育載體涵蓋了學?;顒印⑸鐖F活動等學校生活的多個方面。學生通過這些教育載體,掌握了一定的技能,增長了自己的見識,整個校園逐漸形成一種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學習風氣。
(二)大學生從眾心理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生活在這個社會上,我們無法保證自己是絕對獨立的個體。我們需要融入集體,進行一系列的社會生活。所以,我們常常害怕被孤立,由此引發的從眾心理對我們的行為有著一定的影響。例如一個寢室如果其余人都在打游戲,那么剩下的那個人即使不玩游戲,也會因為從眾心理而加入打游戲的行列;而一個寢室,如果其余人都去上自習,都拿獎學金,那么剩余的那個人就會因為害怕被孤立而去自習,奮發向上,從而形成一個寢室良好的學習氛圍。再比如如果以一個四人寢室為單位,對于一個活動,其他三個人都不打算參加,那么第四個人即使已經填好了報名表,也會抱著隨大流的心理而放棄參加該活動。由此可見,從眾心理對于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但如果善加利用,便能很好地促進學生中間形成一種向上、嚴謹、刻苦的風氣,從而帶動整個學校的學風。
(三)模仿心理和替代心理對高校學風建設的影響。模仿心理是指通過觀察別人的行為或語言,記住一個大概,然后自己組織語言及行為的過程。大學生還未能達到完全的成熟,很多時候他們都會產生一個模仿心理。如果一個學校學生作弊成風,老師監考不嚴,放任學生作弊。那么在模仿心理的驅使下,越來越多內心正直的學生漸漸會走上考試作弊的不歸路。而如果一個學校學生都能自我約束,老師監考認真負責,那么即使有作弊心思的同學也會漸漸放棄作弊。由此可見,高校學風建設離不開教師的以身作則,離不開學生的自我約束,只有兩者都做到了,才能讓積極的風氣占領上風,從而使整個學校的風氣越來越好。而替代心理是指看到別人的行為或態度后進行的自我批評,并由此進行一些自我的改變。如果看到別人因為違紀而受到處罰,那么在學生心里便很容易進行自我反省,并記住違紀造成的后果,從此更加謹言慎行;如果看到別人因為成績優異而受到獎勵,那么在替代心理的驅使下,很容易使大學生為了獲得榮譽而不懈努力,形成積極進取的學習氛圍。高校對優秀同學的褒獎,對違紀同學的處罰,很好地運用了大學生的替代心理,對于高校優良學風的建設是大有裨益的。
(四)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對高校建設的影響。每一個大學的大學生都來自五湖四海,由于家庭條件及成長環境的不同,大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呈現多樣性。
1.優越性與自卑性。有一些大學生家庭條件優越,花錢大手大腳,這一行為易在學校引起攀比的不正之風。也有一些大學生成績優異,對知識的理解較其他的同學快,付出的精力卻不一定比其他同學多。以上兩類同學往往易形成優越心理,從而在很多事情上高估自己的能力。而另一些同學或是家境不好,或是成績不好,往往易在與別人的比較中喪失信心,形成自卑心理而低估自己。這兩種心理對于優良學風的建設都是有害的,他們很容易使大學生找不到方向,走到錯誤的道路上。
2.情緒起伏較大。大學生還在成長階段,只能說在不斷接近成熟,而并不能真正達到成熟。所以,大學生很容易因為一些很小的事情產生較大的情緒起伏。有些同學一次考試成績不好便大受打擊,質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喪失信心,覺得自己怎么做都學不好,從此一蹶不振。這類同學由于這一個情緒波動,有可能毀掉了自己的大好前程。有些同學在考試中取得不錯的成績,得到學校的獎勵和同學們的關注,產生驕傲的心理,并從此沉浸在這一次的勝利中,不思進取。這類同學很容易在面對考試失利時轉變成第一類同學。
3.自我意識的增強。大學生活是我們首次離開父母外出生活的經歷。很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普遍較強,而離開了父母之后,自我意識得到了增強。很多同學很少為別人著想,只關心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侵害。這就引發了同學間的一系列矛盾,長此以往,同學之間的嫌隙漸漸加深,校內易形成一種不和諧的氛圍。
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學校規章制度的建設。一所學校規章制度的建設對于這所學校至關重要,可以產生很多種不同的效果。良好的獎勵及處罰制度可以促進學生規范自己的言行,產生奮發向上的斗志;而完備的管理制度也給教師以約束,使教師在自己的崗位上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種種效果的疊加,使高校的學風趨于嚴謹、求實、創新、向上。
(二)關注大學生的心理狀態。由以上分析可知,大學生的心理狀態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高校的學風。由此,加強對大學生心理狀態的關注非常重要。學??善刚垖I的心理老師舉行定期的講座,并開設心理咨詢室,給每一個內心感到困惑卻無處傾訴的學生一個可以隨意傾吐心聲,困惑得到解答的地方。這樣一來,可以使學生迷失的心找到方向,走回到正軌上。同時,學校也可定期進行心理測試,掌握學生心理的最新動態。
(三)利用模仿效應。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校應該聯系優秀的校友,給在校大學生進行一些成功經歷講座,讓同學們對未來充滿希冀,擁有奮發向上的動力。同時輔導員也可以不定期讓一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經驗,把一些高效的方法分享給同學們,讓同學們在收獲了學習方法的同時也燃起了對優異成績的向往,從而努力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形成刻苦治學的學習氛圍。
作者:吳昊 劉曉賀 魏樂 單位: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
參考文獻:
[1]吳華麗.心理健康教育與高校學風建設[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5,2
-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主題的設定
- 下一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健全人格塑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