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業實驗性課程評價的現狀及改進
時間:2022-06-14 11:20:55
導語:學前教育專業實驗性課程評價的現狀及改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也隨著科技和文化的發展產生改革的趨勢,近年來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迅速,在基礎教育的改革熱潮中,教育評價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圍繞著以評價促進發展,實現“促進學生發展、教師提高和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為最終的發展目標,從而建立起教學評價體系,并以發展為核心,推動學前教育的發展和進步。
教學評價作為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近年來隨著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迅速,導致現行教學評價跟不上發展,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1教師的個人因素
實驗性課程決定了教師在課程中的引導作用,在完成既定教學目標的同時,通過學生的具體表現來給予學生相應的評價。在調查中筆者發現,多數學前教師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且評價標準往往趨向于單一,重視知識和技能的訓練而忽略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動手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等其他方面能力的評價,評價不綜合不充分。同時,部分教師還存在著評價太過片面的現象,無法做到全面而準確地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做出評價。
1.2教學的環境因素
教學環境主要指教學過程中對于室內教學內容的利用,主要體現在利用墻面創建獎勵版面,通過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的掌握,教師能夠對學生進行全面和整體的評價。但是,目前的教學環境中雖然做到了張貼某些教育鼓勵機制,但仍然沒能將教學環境與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準確地結合起來。某些教學環境僅僅通過成績的好壞來評價學生,這使得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生消極情緒,不利于正常的教學和學生心理發展。
1.3教學的內容因素
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與教學目標相適應,同時也需要與教師的教學評價相照應。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應該與教學內容相一致,體現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教學的內容問題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與教學評價的標準和內容相脫節,通過教學內容無法對學生的評價要求進行評價。而通過教學內容進行的教學評價,有時太過片面,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只能通過偶發事件進行評論,因此難以做到全面、系統的評價。
2教學評價問題分析
通過以上問題的分析可以看出,教學評價在教師個人、教學環境、教學內容以及社會和家庭等各個因素方面都存在著些許的問題。筆者主要是通過在現今的學前教育課堂上聽課和跟蹤調查,并且對學生家長和目前的幼兒教師進行問卷調查,同時,通過問答的方式,對學前教育階段的孩子進行主題為“夸我還是罰我”的提問.通過這些形式的調查取材,筆者對問題的根源進行探究,對教學評價的有關問題進行分析。
2.1教師缺乏正確的評價標準
教師的片面化、單一化評價往往是由于教師缺乏正確的評價標準導致,其在評價過程中,往往會以經驗主義來認定評價的準則。部分成績優秀、發言較為積極、比較配合的學生,教師對其認定就會較為優秀,其評價也偏向于優。而對于那些較為調皮的學生,活動等不夠積極配合的學生,教師對其的評價也趨向于差。某些學生天生性格較為靦腆,這時學生雖然能夠做到對教師的任務進行配合,但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所以教師對其的認定也有所偏頗。由此可看,教師對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以經驗主義認定為主。
2.2教學環境與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配合不夠
教學環境與教學內容中需要涉及教學評價的有關內容,教學評價往往與教學的整體相適應。在實驗性課程中,教學環境中的教學評價能夠有效促進教學的開展和評價的全面和多樣化,從而將教學評價進行得更為深入。教學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的結合,學生的培養具有一定的目標性。我國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高素質人才,因此在教學評價中,需要滲透教學目標的要求,與教學內容相配合。
2.3評價機制不夠完善
評價機制按照不同的標準可以分為多種類型。以課程來分,可以分為課堂評價和課外評價;以是否具有目的性分,可以分為偶然評價和系統評價;以評價內容來劃分,可以分為能力評價、品德評價、知識評價等等方面。因此評價機制并非單一的,評價的角度可以多樣化。但在現今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學評價中,評價的機制仍然不夠完善,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專業的發展。
3如何改善學前教育評價機制
3.1建立全面統一的評價標準
只有建立評價的統一標準,才能夠實現對學生全面和系統的評價,在評價過程中才能夠做到有所依據,在面臨偶發事件時,才能夠有所依照和參考。評價標準的建立理應有所依據,其首先必須以教學內容為基礎,通過學生在實驗性課程上的表現來確定評價的內容。
3.2教學設計充分考慮教學評價
在教學中,需要充分考慮教師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的課程設計融入評價中,力圖在教學過程中實現多角度評價、多次數評價、多內容評價。短小的評價更能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回答問題的同時,教師的鼓勵和贊賞,也是一種評價。因此,在完成教學任務,教授教學內容的同時,通過有意的設計,增加教學評價的幾率。同時,利用學生的自我問答和自我評價的方式,將實驗性課程的活動內容予以展示,也可以起到評價的作用。
3.3利用實驗性課程的偶發性評價
偶發性評價在很多時候取決于教師的智慧和經驗,以及臨場應變能力。在實驗性課程中,教學內容較為靈活,活動方式多種多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反應也可能多種多樣。如何在面臨這些反應的同時,達到教學目標,一直是困擾教師的問題。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活動中,不能僅僅停留在以處罰來規范學生行為的階段。在學生中出現不符合教學要求和教學內容的,要采用另一種評價的方式,以藝術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回到教學內容上來。這就需要教師利用好偶發性評價。
4總結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實驗性課程中,基礎知識的考核只是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依據,但不能作為唯一依據。在實驗性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和評價標準,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準確和積極的評價。同時,通過完善過程性綜合評價的方法,將其與傳統的評價形式相整合,強調評價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建立學生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動態、連續、靈活、彈性評價的平臺,最終達到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實現培養創新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的目標,對完善符合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著重要的促進和影響。
作者:王麗君 單位:平頂山學院師范教育學院
- 上一篇:學前教育教學發展方向分析
- 下一篇:中職學校英語課堂管理方法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