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邏輯及其規范
時間:2022-02-18 11:18:56
導語: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邏輯及其規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學前教育的逐漸重視,我國學前教育事業飛速發展,與此同時,我國的教育培訓行業從無到有,由少到多,學前教育課外輔導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的出現。這類輔導機構在提高幼兒成績,培養藝術技能、促進全面發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但是,課外輔導行業在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輔導機構辦學資質模糊、師資水平差、管理不規范、過度宣傳等等。因此,對課外輔導現象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從輔導機構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補充”、家長期望、相關部門監管、教師待遇水平方面進行輔導機構存在的邏輯分析且針對性地提出了規范課外輔導機構的基本對策。
關鍵詞:幼兒教育;課外輔導機構;規范
在我國教育事業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幼兒教育事業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力求解決我國幼兒教育發展中的瓶頸問題。在這種背景下,國家開始以多種多樣的方式推動學前教育的發展,如學前教育宣傳月、教師培訓等形式,使社會認識到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也認識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時社會也對學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這種社會大環境影響下,幼兒教育機構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復雜,如早教機構、幼小銜接班、學前特長班等層出不窮。這些課外輔導機構可大致分為藝術擴展型,培養兒童的特長愛好如跳舞、畫畫;傳統文化學習型,培養兒童傳統的禮儀,學習傳統知識;幼小銜接型,讓兒童學習知識技能為升入小學做準備。但是這些教學內容是否真正是幼兒需求的,課外輔導機構究竟是為兒童錦上添花還是增加負擔。盡管人們對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褒貶不一,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一直存在著并且不斷壯大著,說明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還是具有一定的邏輯的。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補充”,家長期望孩子長遠發展,相關部門監管“鞭長莫及”,待遇水平都是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邏輯。
1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邏輯
面對當前社會上大量出現的幼兒課外輔導機構,這種現象的出現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如家庭經濟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家長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用于支付孩子的教育問題。再如現在父母受教育水平較高,更加關注孩子的教育問題,因而對孩子的特長班和興趣班需求也增多了。就目前社會對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態度來看,其存在的邏輯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課外輔導機構的內容被認為是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補充”。從教育內容上看幼兒園的內容更豐富、更全面、更符合兒童身心發展,教育形式上是全體授課,但是幼兒的興趣愛好多樣,無法有針對性的照顧每個兒童。教育方式上是游戲與學習相結合,在玩中學。所以從輔導機構的角度來看兒童需要更多的發展興趣愛好,知識技能,輔導機構基于知識觀、能力觀,為了讓兒童學習更多的知識技能,更能在將來有更大的競爭力。但是課外輔導機構的教學內容是否能做到是對幼兒園內容的真正補充,而不是為了兒童的知識能力發展而盲目的制定教學計劃?,F階段大多課外輔導機構的內容有音樂、游戲、反應訓練、故事創編、古詩學習、思維訓練等。但是并不是每一項內容都是適合現階段兒童發展的,比如古詩學習、小學程度的數學,都是小學化的一種表現,為了提高兒童的知識技能,學習能力而進行小學教學內容是不符合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兒童的能力是否只能通過輔導機構來提高,這些問題都有待解決。(2)家長選擇課外輔導機構的根本原因是期望孩子長遠發展。課外輔導機構是以營利為主要目的。通過各種營銷手段,宣傳推廣自己機構的課程特色,利用課程特色去迎合家長的心里,吸引家長消費。由于中國傳統社會觀念和當前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家長方面也有急切的需求,為了讓兒童未來有更好的競爭力,更好地發展,想方設法的讓兒童學習更多。在雙方需求互補的情況下,課外輔導機構應運而生。在我國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思想根深蒂固,也成為推動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國幾千年的儒家思想,教育被看作成功人生的基石?!爸挥泻煤脤W習,才有好出路”的思想從未改變,甚至在當今社會更加嚴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思想中存在著的問題,兒童不被看作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尊重兒童的意愿,不關注兒童真正所需要的所喜歡的。家長根據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兒童,把自己認為對兒童好的東西強加在兒童身上。輔導機構應該把兒童放在第一位,但是現實情況卻是他們過分關注家長的內心需求,而缺少必要的對幼兒身心發展實際需要的考慮。輔導機構正是利用兒童家長傳統的教育觀念,去迎合家長的心里來開設課程。社會環境的實際需求也是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存在重要邏輯起點。一方面,現如今社會發展節奏,知識更新速度更快,家長出于一種“不能讓孩子輸起跑線上”的想法來讓兒童進行課外輔導讓兒童多學,甚至提前學。另一方面,我國教育評價形式和教育選拔的形式很單一,通常以分數作為唯一標準。這就不得不使家長們著急了,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時代自家兒女能不能出人頭地。自然要從小就培養,一定要比其他孩子先跑一步。在這個分數決定孩子一切的時代,家長有是有理由讓孩子學更多的。[1]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影響的不僅是家長更是影響了一些輔導機構的運營。課外輔導機構的出現讓許多家長意識到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雖然有可能是機構的宣傳影響了家長的心態,但是也提高了家長對兒童的關注度,調動了家長育兒的積極性。在緊迫的社會環境和家長有如此急切需求下,大部分以盈利為目的的課外輔導機構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在教學內容上更重視的是家長的看法和社會的緊迫需求而不是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教育目的發生了偏差,造成教學內容小學化的問題。并且只一味地去迎合家長,想方設法的讓家長有更多的消費,沒有對家長進行正確的育兒引導,造成家長的盲目消費。課外機構如此的營銷手段損害了家長的利益,破壞了兒童的身心發展,更是加強了現在的社會的緊迫感。機構也正是利用了這種急迫感,順應了社會和家長的需求。在市面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學前教育課外輔導機構。(3)幼兒課外輔導機構有意規避監管。國家向來重視公立辦學機構和私立辦學機構的各種監督和檢查,事關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健康發展。長期以來,不論是對小學課外輔導機構的監管,還是學前教育課外輔導機構的監管,從國家到地方的各級各類行政部門均下大力氣進行教育機構的監管工作。但由于一些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利用國家監管中的一些尚待完善的問題,打“擦邊球”,規避各種辦學風險,或者逃避政府部門的監管,其中,各行政部門各司其職,缺乏監管政策聯動成為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夾縫生存”的重要問題。比如,稅務局主要是檢查幼兒園有無偷稅漏稅問題;衛生局檢查機構的衛生安全問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實施登記、注冊;教育局檢查幼兒的權益問題等等。各個相關部門并不能管理輔導機構的教育教學的問題,對于輔導機構教什么、怎么教的具體問題沒有哪個部門可以深入直接管理。[2]在課外輔導機構中,多頭管理現象同樣是很嚴重的,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無法溝通合作。當機構出現教學問題時各部門只能各司其職,不能對教學問題進行有效的管理。各部門沒有形成一個整體的機制。缺少了必要法律約束和行政監管,許多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的問題凸顯,一些明顯有違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拔苗助長式的課外輔導機構大行其道。而且由于他們注重對家長的宣傳,導致許多家長不顧孩子的能力接受水平的將幼兒送進輔導機構。機構為了迎合家長的急切心態而制定超出幼兒承受范圍的教學內容,這就出現了小學化的情況。兒童不能完成學習任務就行懲罰、體罰等行為,都是嚴重損害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各個輔導機構亂開亂辦的現象也很多,在小區或在個人家中開辦。如果機構出突然停業或者倒閉,而家長又沒有與機構簽訂合同,學費難以索回,最后權益受害的還是家長。(4)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反映出幼兒教師待遇水平低。在整個教育系統中,幼兒園教師的工資水平相對是偏低的,尤其是民辦幼兒園教師和農村幼兒園教師更是如此,更嚴重的是,長期以來的幼兒園教師編制問題難以解決,許多教師面臨隨時被解雇的風險。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教師就會選擇做一些兼職工作來增加自己的收入,更可能會辭去幼兒園工作轉而去高收入的輔導機構?,F在有一部分幼兒園也會開設興趣班、特長班等讓教師在課余時間兼職,來增加收入,或者由一些教師直接開辦課外輔導機構,聘任本園教師兼任教師,都是被生活所迫。由此可以看出,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并出現愈演愈烈的狀況,主要是由于教師工資水平較低造成的。雖然對于這些機構來說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師資,但是對于幼兒園來說方面來說就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的精力有限不能兼顧雙方,就造成了教師不能全心全力的去進行正常的幼兒園教學工作,影響了幼兒園的教學秩序,對幼兒園兒童的學習生活有了很大的影響。所以幼兒園教師為了有更多的收入,或者想有一個更加有保障的生活環境就進入了輔導機構做兼職教師。幼兒課外輔導機構占用教師大量精力,尤其是對與音樂舞蹈方面的兼職教師更是占用時間。這樣必然導致教師沒有必要的節假日休息時間,身心俱疲,嚴重影響幼兒園工作狀態。雖然多方面力量采用各種形式限制或者引導幼兒園教師的課外兼職活動,以保證幼兒園正常教學秩序,保證教師基本工作狀態,但由于教師工資待遇水平不高,許多老師鋌而走險地繼續從事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兼職工作。還有一些老師干脆辭掉幼兒園的工作,專職于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工作。這部分教師往往在幼兒園工作中都是骨干,或者能創造性地完成工作的教師,也隱性地造成幼兒園優質師資的流失。更有一些教師辭職后自己開辦幼兒輔導機構,如全腦開發、各種特長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兒園教師工作過低也是課外輔導機構存在的邏輯之一。
2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規范
從以上邏輯分析可以看出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具有其自身的邏輯性,這些原因有一定的社會根源性,但從幼兒教育的長遠發展來看,這樣的邏輯是站不住腳的,是違背教育規律、不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尤其在國家要求幼兒教育應該極力糾正小學化,而這些課外輔導機構的存在為“小學化”提供了“保護傘”。但是,從另外的一方面來看,既然幼兒課外輔導機構林立,且符合家長的需要,屬于社會發展到現階段的一種必然的社會存在,這個事實已難以改變,就需要通過各種途徑,保證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健康發展,揚長避短,將輔導機構的優勢發揮到極致,規避因這些機構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教育內容,對外宣傳上,行政監督上,教師聘任上還需要規范,在保證幼兒課外輔導機構正常發展的基礎上,對幼兒教育有所裨益,能夠真正發揮幼兒園教師的補充和教育質量提升的作用。(1)在教育內容上的規范。不論是幼兒園還是輔導機構都應該以幼兒的興趣為主,但大部分機構對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補充基本是以小學的內容為主,小學化情況很嚴重。對于機構的教學內容應該進行規范。例如音樂、游戲、反應訓練、故事創編等幼兒園很少接觸的內容是可以作為輔導機構教學內容的,而古詩學習、小學數學等小學的知識是不能作為教學內容的,機構的教學內容一定要避免小學化。在補充的過程中要加強對課外輔導機構的引導。讓輔導機構知道什么內容可以教給幼兒什么內容不可以教給幼兒。對有小學化情況的機構要進行整改,情節嚴重的機構則需停業整頓。來確保機構可以更好地去制定適合幼兒的教學內容,而不是復習幼兒園知識和預習小學知識,讓課外輔導機構能真正的成為幼兒園教育內容的補充。在內容上規范的同時,應注意綜合考慮幼兒的興趣愛好、年齡特點等方面因素,輔導機構的教育教學內容應充分關照幼兒的興趣愛好,避免對幼兒產生不必要的身心危害。另外,不同年齡班幼兒由于其年齡特點,導致幼兒在動作技能協調、認知能力靈活性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并非所有技能都是年齡越小教育效果越好。按照個體身心發展的關鍵期理論,每種技能發展都有一個最關鍵的年齡,這個年齡依據學習內容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并學習者的年齡非越小越好。規范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教育內容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途徑:其一,充分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在課外輔導機構創辦之初,針對某方面的輔導內容紛紛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資質差、效果不良的輔導機構逐漸被市場淘汰,剩下的都是經過市場檢驗的機構,能夠真正為幼兒全方面發展提供充分機會的機構。其二,發揮教育行政部門的作用,遴選一批對幼兒身心發展有益的教育內容,通過文件的形式淘汰或者禁止一些對幼兒的實際年齡來說是不合適的課程,逐漸凈化教育內容市場。其三,增強家長的選擇力和辨別力,逐步使家長認識到幼兒能力發展的正確途徑,將童年還給孩子。(2)在對外宣傳上的規范。家長多與孩子和老師溝通,了解孩子的真實情況?,F在的孩子家長大多是80、90后,他們工作非常忙。沒有時間親自教育孩子,更不能了解孩子。而有些兒童在家長面前是一個狀態,在老師面前又是另一個狀態。面對這種情況要多與兒童溝通,給予兒童更多的關愛,還要與老師多溝通及時了解孩子的變化,了解兒童的真實情況,了解兒童的興趣、特長。面對兒童的不確定性需要家長有針對性的為兒童選擇輔導機構。不能因為某個機構的知名度高或者孩子多就盲目的跟風選擇。樹立正確的育兒觀念,謹慎選擇輔導機構。家長們要改變“只有讀書才是唯一出路”的這種思想,看到自家孩子不如別人家孩子學習好就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輔導班,想把孩子的成績提上去,或者比別的孩子學更多,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不能為了提高孩子未來競爭力就盲目的選擇輔導機構。面對多種多樣的輔導機構家長要謹慎選擇,不能盲目消費。應該首先了解一些教育內容是否適合自己孩子,是否存在虛假宣傳的情況,或者向其他家長打聽了解一下,這個機構是否能夠真正提升孩子某方面能力,要辨別機構是否存在小學化的情況??傊?,需要通過多種途徑掌握選擇的課外輔導機構的各方面信息,不光要了解機構的師資條件、硬件設備、口碑信譽等基礎信息,主要的還是要與兒童的自身發展水平相適應選擇與兒童適應的、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而不能單方面從家長自身的需要出發為幼兒選擇課外輔導班,或者單純從輔導班的宣傳來判斷是否符合自己孩子興趣和需要。(3)加強行政部門的監督權限和部門之間聯系。相關部門應加強對輔導機構營業、辦學資質的監管。有些輔導機構沒有正規的營業執照、沒有適當的營業場地,也沒有正規的教師進行教學,沒有系統的教學內容,面對這種情況監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力度,提高辦學標準,關閉或取締非法營業的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教育內容與形式的監管。輔導機構的小學化情況嚴重,相關部門應避免出現“多頭管理”的情況,形成一個整體的機制來對機構的教育內容與形式進行監管。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機構收費的監管。課外輔導機構開辦的主要一個吸引力就是高額的收益回報,面對輔導機構亂收費、高收費的情況應加強監管,對輔導機構進行調查,因地制宜的制定出收費標準。[3]相關部門應該加強對幼兒在園安全的監管。輔導機構的規模大小不一,機構場地的安全措施情況也不相同,相關部門制定輔導機構場地的安全標準來確保幼兒在園的安全。如消防設施、食品安全、玩教具的安全性。(4)在教師聘任上的規范。幼兒園教師可以去做兼職來補貼,但是需要嚴格的規定,既不能影響幼兒園正常的教學工作也不能強制本班學生加入自己所在的輔導機構??梢幎ń處煹募媛殨r間,兼職時長。每周的周六周日或者一周不超過六個小時的兼職,幼兒園教師要保證自己的精力充足,在兼職的同時還能進行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要對幼兒教師進行兼職引導,讓教師對輔導機構的兼職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輔導機構兼職工作、如何協調幼兒園工作和機構兼職的時間關系。在聘任教師時需要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書,不能出現所教科目與證書不符的情況。在教師師德方面要非常重視,了解應聘教師的履歷,知道教師有無打罵體罰兒童的情況,是否是服刑期滿人員,如果有這種情況的老師不能聘任。在合同上也應有一定的規范,要給予教師相應的勞動保障,不能克扣教師工資。在應聘教師的數量上,流動性上要有規定,長期老師的數量應和兼職老師相等或者長期老師比兼職老師多一些,長期老師的多少更能體現一個輔導機構對老師待遇的情況。[4]從以上分析可以發現,針對幼兒園課外輔導機構的規范途徑很多,方法多樣。但這些方法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式,對于有著深刻社會根源的幼兒課外輔導機構而言,短時間內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針對幼兒園階段教育的課外輔導機構是我國在特定時展背景下的產物,是我國特殊情況下人們對于教育的焦慮、對于孩子發展的焦慮、對于家族壯大的焦慮疊加形成的時代附屬品。在“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指導下,家長的焦慮演變成了教育需求的盲目追隨和膨脹??梢韵嘈?,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規律的逐漸掌握和認識認識深化,盲目追隨課外輔導機構的情況會逐漸回歸理性,但這需要一個挺長的時間,慢慢等待家長理性回歸需要耐心。在此過程中,我們也以從以下幾方面逐漸改善家長的教育投入觀念與行為。首先,廣泛開展公益性的家長培訓。應該通過各種途徑促進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如針對家長的講座、家長學校等。其次,杜絕輔導機構的夸張宣傳。家長選擇幼兒課外輔導機構的原因主要是這些機構的不實宣傳,他們采用各種方式使家長相信自己輔導機構對幼兒特殊才能的訓練效果,甚至不惜夸大事實等方式,目的就在于讓家長相信自己輔導機構對幼兒的教育效果。[5]最后,禁止對幼兒的任何形式的提前訓練。針對幼兒的提前訓練更多的是一種揠苗助長式的教育,是涸澤而漁,對于幼兒身心發展危害極大,尤其是對于幼兒某方面興趣愛好的培養往往都是由于幼年時候的強迫機械訓練而造成興趣的降低,甚至喪失。應該明確,幼兒能力的某方面特殊才能的提升應建立在幼兒園興趣愛好的基礎上。
參考文獻
[1]王飛.小學生參與課外輔導班的研究現狀綜述與分析[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7(04):100-104.
[2]林日新.校外輔導何時不再"瘋長"?[J].江西教育,2018(13):4-5.
[3]孟凡壯,劉玥.韓國課外輔導機構法律規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9(02):30-39.
[4]張爍東.從法律視角看規范課外輔導機構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2-3.
[5]方慶.試論鋼琴兒童啟蒙教學中課外輔導的重要性[J].北方音樂,2014(07):127.
作者:陳禹桐 單位:佳木斯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 上一篇:學前教育小學化危害及解決策略
- 下一篇:幼兒生命教育繪本閱讀實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