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藝術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妙用

時間:2022-07-10 05:19:00

導語:小議藝術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妙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藝術在小學英語教學的妙用

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教學手段。合適的課堂提問,能把學生帶入一個奇思妙想的問題世界,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正確答案,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通過多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在課堂提問中,教師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與學生交談提問,要注重情感

教師應當以愉快、友好、從容、談話式的態度來提問。比如,多數學生都有在肯德基快餐店用餐的經歷,在教形容詞happy,sad,hungry,thirsty或食品名稱單詞時,我們可以通過一組問題引出教學:

HaveyoueverbeentotheKFC?HowdoyouspendyourbirthdayattheKFC.Areyouhappyorsadthere?通過聊天學生自然進入角色,并產生學習英語的迫切愿望。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通過交談式的提問,讓學生對所學語言產生親切感,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

二、教學中適時而問,要抓住時機

在全班參與的情況下提問,教師一般是先提出問題,讓全班學生都有思考的時間,然后再指定某個學生回答。這樣做能使每位學生在有人回答問題之前都有機會對問題進行思考。比如,我在教“自我介紹”一課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oistheboy?Whereistheboyfrom?我并沒有讓學生立刻回答,而是拿出一幅David的人物圖像,請學生來說一說,假如你是他,你怎么自我介紹?一位同學走上來自我介紹說:

“MynameisDavid.I’mfromLondon.I’mastudent.學生在思考、傾聽的同時又多了一次思考問題的機會。相反,如果教師每提一個問題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太短,學生還沒想好,教師就重新組織問題或者另請一位學生回答,被提問的學生會失去回答問題的信心,或者懶于思考,學習的積極性逐漸降低。注意提問的時機非常關鍵。提問的最佳時機是學生處于很想弄懂,但又無法弄懂、很想說出來但又無法說清的心理狀態。

三、與學生因材施問,要注意對象

“教學要以人為本”,課堂上教師應面對全體學生,本著人人參與的宗旨,因人而異,因材施“問”讓學生人人有機會,個個有愿望來思考、來回答。教師在提問對象的選擇上既要顧及到接受能力較強的學生,也要想到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根據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來確定不同的“對象”。教師每堂課都要精心設計所提問題的角度、深度、廣度,力求面向全體學生,并注意個性特征。例如:我有這樣一個學生,考試時,語文、數學兩門課加起來也考不到50分,可以說成績很差,因此,平時上課老師很少叫她回答問題。

可是,上英語課時我發現她的積極性非常高,也經常舉手,只是叫她回答她又答不出。課堂上我并沒有批評她,為了給她鼓勵,課后就告訴她,以后老師提問時,要是真會,就舉右手,不會就舉左手。這樣,老師就經常利用她舉右手的機會提問她,并且及時表揚她,她的學習也慢慢好起來了。通過這一例子,我們可以清楚地明白提問對有的學生來說不僅是一個知識點掌握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的問題。因此,教師切不可忽視提問對生的意義,要通過提問去塑造、去保護學生。

四、課堂上把握難易,要考慮能力

教師設計課堂提問要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過小、過淺、過易的問題,沒有提問的價值。因為學生不假思索即能對答如流,造成表面“積極”與“熱鬧”。雖說參與了,但思維實際上仍停留在低級、單一的水平上,并沒有得到積極的啟動,長此以往,會養成淺輒不止的不良習慣。但是過大、過深、過難的問題,又容易造成有問無答的尷尬局面,也容易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既不能讓學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讓學生唾手可得,而應讓學生開動大腦積極思維后獲得正確的結論。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思維勞動取得成果才會感到由衷的喜悅,同時也會激發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

五、教學中問題情景,要大膽激趣

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是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積極情感的加入,教與學的過程就如同死水一潭,毫無生機。學生也易產生緊張畏難的心理。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善于創設情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結合本學科的情況,使言、行、情融為一體。運用符合學生能力水平的英語,配圖片、簡筆畫、實物;表情、手勢、體態語來創設情景,使學生在真實的語言情景或模擬情景中思維。學生興趣勃發,積極回答,主動提問。師生、生生間頻繁交流,課堂氣氛活躍了,同時學生思維也展開了,問題意識增強了。

六、知識由淺入深,要強調層次

英語教學尤其是聽力教學中的提問,應該把學生的思維活動導入認知范圍,集中在聽力材料上,學生的認知過程是要經歷由聽不懂到聽得懂的過程。接觸課文時,由于認知空間過大,難以把握,疑慮之情、困惑之情油然而生。這勢必會影響到學生訓練的情緒,進而影響著訓練進度和效果以及教學計劃的完成。如果教師在打開學生思路方面進行提問,限定認知范圍,化大為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使訓練活動增加了目標性,減少了盲目性,訓練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上課時,則以提問為導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逐步的深入,使聽力課上的提問像方向盤一樣,引導著聽力訓練的方向。

七、課堂上認真評講,要積極鼓勵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課堂中我發現:當學生尤其是差生答對問題受到表揚時,他會激動不已,整堂課都會昂著頭,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因此,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用信任的目光對待學生;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教師要耐心地鋪路搭橋,盡可能引導學生找出答案,以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當學生答對時,教師要多用激勵語適時表揚。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如果教師能好好把握課堂提問的藝術,讓課堂上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問答變成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同時發揮評價語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讓每一個學生在校園里都能抬起頭來走路,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教學將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