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綜述
時間:2022-05-23 10:10:11
導語: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回歸生活課程理念的概述
回歸生活課程理念是隨著課程改革的展開而不斷發展的,這里的生活是指學前兒童的全部生活實踐,是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的有機統一,是謀求自我、社會、自然的和諧發展,它具有生活性、全面均衡性、可持續發展性、生成性和探究性等特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成人往往引導兒童按照自己的意愿發展,這種行為忽視了兒童的興趣和愛好,不利于他們的健康發展。盧梭認為: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之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我們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他們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我們將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鐘的兒童。因此,在幼兒課程中,教師應堅持回歸生活理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最終達成提高幼兒教學效率的目的。
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教師是學前教育回歸生活的保障,他們在課程實施中發揮著主體作用,不僅是課程的實施者,還是課程的設計者和研究者,因此,其專業發展水平會直接影響回歸生活課程實施的效果。但同時,回歸生活課程也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貧w生活課程不僅要求教師有較強的知識文化底蘊,也要求幼兒教師具有豐富的社會知識和經驗,要求教師結合自己的實踐和學前兒童的發展,轉變自身的角色,由教育轉為指導。同時,還要求幼兒教師更加注重對課程的研究和學習,要通過開展課程設計,豐富課程內容,從而加強自身與孩子的交流,豐富交流形式。當今社會,由于信息渠道具有多元化特征,兒童獲取信息的方式也呈現出多樣性的特點,電視、書籍、期刊等傳統傳播方式已不再占據優勢地位,更多的新型媒介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兒童。人類發展生態學理論指出,影響孩子的微觀系統和中觀系統也變得越來越復雜交錯,孩子在生活中面臨的不僅僅有父母、教師、同伴,國家的文化、政治、經濟發揮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現在社區的文化教育環境也開始廣泛、深入地滲透到兒童的一日活動中。教師如何讓孩子在幼兒園學習的課程和其周遭的生活接軌,如何在教學中生成課程,如何利用多渠道的信息資源整合課程,這也是回歸生活課程理念對幼兒教師發出的挑戰。
三、回歸生活課程理念下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
1.幼兒園應以回歸生活理念為導向,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1)開展以回歸生活課程理念為主題的研討會。在召開研討會之前,可以要求幼兒教師查找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并在研討會上分享自己的研究結果。由此,教師便能更好、更全面、準確地去學習回歸生活課程的相關理念和內容,加強對教師回歸生活課程的理論指導和實踐訓練,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教師與幼兒園之間,幼兒園與幼兒園之間關于回歸生活課程教學的交流和學習。(2)建立以回歸生活課程理念為核心的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是指以自愿為前提,以分享、合作為核心,以共同愿景為紐帶,把學習者聯結在一起,并進行互相交流和共同學習的組織。除了幼兒園以全園的形式定期開展研討會的形式以外,幼兒教師還可以自己組織交流學習,把自己在實施回歸生活課程過程中的困惑、收獲等和大家分享,并自發形成一個學習交流組織。(3)構建以回歸生活課程理念為導向的專家引領模式。幼兒園與高校合作的模式在我國已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兩個教育團隊的合作可以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幼兒園可以邀請國內外在回歸生活課程理論領域研究比較深入的專家、教授,引導本園的教師深入學習先進、系統的相關知識,以達成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2.教師應將課程與生活相結合。在幼兒教學中,教師不能將課程與生活分開,而應把握教育契機,并作用于幼兒的成長,可以從孩子高度感興趣的事物及某個突發事件入手,適時納入課程實施的過程中。要帶著發現的眼光去看待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的情感、態度和思想,讓回歸生活課程幫助兒童更好地對所學知識進行理解和內化,讓兒童在課程中體驗更多學習的意義,并幫助兒童在生活中建構知識,發展生活,獲得經驗,在豐富情感體驗的同時更好地生活。實踐證明,將知識有機地融入兒童的生活中,也讓知識有了意義。(1)教師應熱愛生活,關注生活。張雪門說:“騎馬者應該從馬背上學?!币虼?,幼兒教師要從生活中發現課程,首先就得熱愛生活。課程與生活的關系是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的,教師只有對生活有了深刻的體驗,對生活有了細心的觀察以后,才能在課程傳授過程中自然地結合生活去傳授知識,才能根據自身的興趣,在生活過程中生成課程題材。(2)教師應該愛孩子,了解孩子和他們的世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回歸生活理念的核心觀念需要教師加強對孩子的熱愛,做到“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只有在熱愛孩子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觀察孩子,因此,教師應該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孩子的生活體驗有機結合,才能傳授與孩子認知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知識,從而有助于教師和孩子建立良好的師幼關系。(3)教師應加強對尋常時刻教育的敏感意識。尋常時刻,是指占據兒童一天中絕大部分時間的時刻。事實上,當一天結束時,尋常時刻就構成了兒童的生活和經歷,兒童的學習貫穿其一天的每個生活片段,因此,教師就應該強化自己對兒童學習時機的挖掘和提升。如果沒有教師的關注,尋常時刻就只會從兒童的生活中平淡地流過,而不會在兒童的學習歷程里留下痕跡?;貧w生活課程理念要求教師要時刻做一個觀察者、記錄者?!吧罴唇逃?,行為即課程”,教師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兒童尋常時刻通過筆記的方式記錄下來,或通過音頻、視頻等形式將兒童的生活片段及時記錄下來,以擴大樣本的數量,提高研究的信度和效度。(4)教師應樹立教學研究和反思意識。教學反思是教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教學的始終。為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可以教學反思為支撐,對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展開積極、深入地思考,并在此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筆者認為,無論是活動前、活動中還是活動后都應該加強反思,以指導和提高以后的課程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就應該創造更多的機會去支持教師的反思教育理念,提高幼兒教師反思的自主性和主觀能動性,以提高其反思的內動力。3.家園合作,豐富回歸生活課程的教育題材,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在幼兒園課程中,家長的作用正得到越來越廣泛的發揮,實踐也證明,將家庭生活和幼兒園生活有機地聯系起來,可以為回歸生活課程提供豐富的教育題材。每個孩子的家庭背景不一樣,家長的職業、興趣、愛好都有很大差異,這就為教師提供了很多信息,如果將這些信息綜合考慮進課程里面,就會對孩子的教育起到促進作用。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我們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的理念為我們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了前進的方向和理論支撐。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專業化的發展,也有助于他們更好地理解回歸生活課程,實現課程的目標。因此,在回歸生活課程理念下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和不可忽視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課程研究[M].重慶:西南大學出版社,2003.
[2]郭元祥.生活與教育[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龐麗娟.教師與幼兒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4]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5]虞永平.幼兒園課程與幼兒生活[J].早期教育,2000,(1).
[6]張貴新.對教師專業化的理念、現實與未來的討論[J].外國教育研究,2002,(2).
[7]沈蘭.教師成長與課程開發:意義與途徑[J].全球教育展望,2002,(1).
[8]王春燕.論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J].幼兒教育,2002,(3).
[9]楊曉萍.學前教育回歸生活的教育理念[J].學前教育研究,2002,(4).
作者:甘在燕 單位:四川文理學院
- 上一篇:民族地區幼兒教師問題及對策
- 下一篇:幼兒教師職后培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