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電教媒體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6:24:00

導語:古詩電教媒體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古詩電教媒體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古詩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瑰寶之一,它的語言含蓄凝練,句子間跳躍性大,生活意境跟學生的實際相距甚遠,這些特點為古詩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而運用多媒體計算機輔助古詩教學,創設教學情景,激趣感知,建立信息庫,幫助感悟;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難點;豐富認知工具,誦讀悟情;擴展延伸,培養課外閱讀能力。以達到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古詩,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之目的。

【關鍵詞】巧用電教媒體古詩教學培養能力

古詩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一類較特殊的課文,它的語言含蓄凝練,句子間跳躍性大,寫的又都是古人古事,其中許多生活意境跟學生的實際相距甚遠,這些特點為古詩的教學帶來了不少困難。以往的古詩教學,往往注重講解注釋,教師把大量的時間精力花費在把古詩的意思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傳授給學生了。而學生在枯燥無味的逐字逐句的解釋中,根本就不能體味到我國古詩獨有韻味美和意境美。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教育技術逐漸進入課堂。而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手段不可替代性,它能使“靜態”變成“動態”,使“抽象”變成“直觀”,使看不見的、摸不著的變為有“聲”、有“色”、有“形”。古詩教學中巧用電教媒體,能豐富教學手段,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古詩,提高古詩教學的學習效果。

一、巧用電教媒體,創設教學情景,激趣感知

古詩,由于它反映的作者及時代背景久遠,學生比較難懂,特別是小學生,由于知識的局限性,對古詩更加沒興趣。那么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呢?我校一位教師在進行《鵝》這首古詩教學時是這樣嘗試的,先給學生提供一個“目之能見,耳之能聞”的電教媒體,讓學生欣賞古詩配畫的錄像:利用動畫展現一只白鵝浮在水面上不斷伸曲勃子,并伴有鵝叫的聲音效果,只見大白鵝悠閑地浮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揮動紅色的腳掌向前劃水的動作,聽到流水的“嘩嘩”聲。學生看到投影屏幕上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聽到古典音樂的演奏,以及名家的朗頌,頓覺賞心悅目,興趣徒增。此時,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描述畫面。出乎意料的是,百分之八十的學生竟能說出觀察到的景物。由此看來,借助媒體輔助古詩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感受到畫面的美,而且還可以欣賞到古典音樂的韻律美。這種運用音樂、美術媒體輔助古詩教學的方法,可以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使學生對詩意有了一定的感知,為學生迅速、正確地理解古詩作了良好的鋪墊。

二、巧用電教媒體,建立信息庫,幫助感悟

信息庫是學習環境中最主要的信息資源。它可以向學生提供要學習的領域知識和電教材料,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新課標也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我們利用計算機的檢索功能和高交互的特點,設計了與古詩有關的信息資源庫。如作者介紹、時代背景、典故趣事、學習任務、檢測目標等通過圖片、文字、音像形式收錄,設計好一個有利于學生知識獲取和應用的、具有多種外部特征的信息庫,提供給學生。再讓學生借助程序,依據自己的認知水平,對信息加以選擇吸收、加以處理,而計算機的交互特點又能幫助校正掌握,從而使學生真正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正確地學習理解古詩,同時又使學生的創新能力所需的分析、綜合、想象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像在中高年級的教材中,有些古詩需要我們通過注釋和詞典理解詞義,進而理解詩句意思。我們就可以在信息庫中設計“小詞典”,讓學生選擇。如《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洲同”中,我們將“空、但、九洲、同”的多種意思在“小詞典”中列出,讓學生在誦讀感知古詩的基礎上,選擇符合詩意的解釋,學生也就自然能感悟到詩句的意思了。

又如《泊船瓜洲》一詩,在學習“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時,就可以讓學生查詢“典故趣事”,了解“綠”字的由來,知道王安石從“到、過、入、滿”一直到“綠”字,幾經變換,最后才確定。從而體會到“綠”字的妙處——不僅表現出春風吹到江南,更能表現出春風吹,大地變綠,萬物生長的盎然春意和勃勃生機,真正讓學生學會品味鑒賞古詩中的精妙詞語。

三、巧用電教媒體,化抽象為具體,突破難點

在傳統的古詩教學中,整個教學過程大都是“粉筆加嘴巴”的模式。以老師的講解,板書為主,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教師雖想方設法解釋說明,但往往收效甚微,學生似懂非懂,效果難以盡善盡美。而電教手段的形聲化和表現手法的多樣化,溝通了語言文字和客觀事物之間的聯系,它可以變抽象為形象,變靜態為動態,化難為易,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泊船瓜洲》詩的前三行點明了瓜洲的地理位置,這里出現了幾個地名:瓜洲、京口、鐘山,如果只是簡單地講解地理知識,學生印象模糊,難以把握這些詞語的內涵,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表達的情感,如果借助多媒體手段,就可以巧妙地化難為易,突破這一教學難點。多媒體計算機出示下圖,學生觀察。詩中提及的三處地名一目了然,從示意圖上知道,瓜洲與鐘山路途遙遠。圖文對照,并通過朗讀,查閱多媒體提供的作者“背景”,從詩人一連使用的兩個表示數量的詞“一水間”、“數重山”和一個“只”字,便不難明白:浪跡江湖的游子,思鄉心切,此時,作者身處瓜洲,浩浩長江,鐘山重重,但詩人卻不放在眼里,認為自己離故鄉很近,表現了作者歸心似箭的感情。簡單的示意圖,把抽象的地理位置具體化了,擴大了人的感知空間的時間,提高了主觀對客觀世界的認識范圍,把作者寓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勾了出來。

比如:低年級的學生學習《草》這首古詩時,要他們理解詩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中的“離離”這個詞,的確是一個難點。這時教師適時播放遼闊的草原上野草繁茂的景象,學生對“離離”的理解便迎刃而解了。再映出野草隨著季節漸漸枯萎,到了來年春天又再度繁榮的過程,學生對“一歲一枯榮”的理解就不僅僅停留在表層了。再如教學《望廬山瀑布》,學生提出不理解詩中的“掛”、“飛”、“直”等詞語,教師先借助電腦課件演示“瀑布飛流直下”的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理解詞句的意思。多媒體的“能探風雅無窮意”的效果,能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解決古詩教學中的難點。

四、巧用電教媒體,豐富認知工具,誦讀悟情

認知工具是幫助學生尋找特定信息、完成認知操作,促進思考的有關設備、軟件,在古詩教學中,建構符合學生興趣和認識水平,符合古詩內容的文件資料,為學生提供趣味盎然、形式多樣的鞏固練習,可以幫助學生誦讀詩句,鞏固掌握知識?!罢b詩”在古詩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睂W生反復吟誦,不僅有利于學生和詩句的理解,更能促使學生對詩情的領悟。

如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先讓學生在理解古詩內容的基礎上,運用媒體播放和古詩意境相符合的音樂,烘托課堂氣氛,促使學生聲情并茂地朗誦,體會詩人杜甫強烈的愛國熱情。

再如教學《暮江吟》一詩時,我設計了看畫面打詩句的練習:讓學生觀看動畫畫面,當畫面出現“夕陽的余輝斜照在江面上”時,學生便背誦出“一道殘陽鋪水中”的詩句,依次出示畫面,學生便逐句背出詩句“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边@樣既可使學生感受到詩句描繪的畫面,又讓學生輕松地完成了古詩的背誦記憶。另外,利用錄音機讓學生誦讀古詩,把自己的朗誦錄下來,再向全體學生展示,也可以大大地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古詩的品讀水平。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币虼?,讓學生永遠充滿求知的欲望,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的希望。然而,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傳統教學媒體的局限,往往難以如愿以償;而巧用多媒體介入古詩的教學,它可以生動活動的形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誘發學生的閱讀情感,達到領悟詩情,輕松愉快地背誦古詩的目的。這樣變著法子讓學生讀,不僅使學生在讀中受到愛國主義情感的熏陶,而且還實現了學科間的融合。

五、巧用媒體,擴展延伸,培養課外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入選的古詩,不僅深含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底蘊,更有潛移默化的多種功能,包括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審美情趣與能力,進行傳統美德教育等。可入選教材的古詩畢竟是有限的,整個小學階段也只不過是20多首古詩。因此,我們在學生學完教材中古詩的基礎上適當給予一些補充、延伸,一方面鞏固學法,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學習遷移,培養他們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并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知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多讀古詩詞,激發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而課后作業要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渠道。用多媒體課件打出這樣的作業:如學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贈汪倫》二首詩,借助瀏覽功能,引導擴展閱讀《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理解:古詩描寫了什么景色?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真正使學生體會古詩借景抒情的特點,完成能力的遷移。

再如學了《聞官軍收河南河北》這首詩后,設計練習:1、你最想做些什么?畫一畫,演一演,吟一吟,背一背,寫一寫……選擇一項或幾項完成;2、搜集杜甫的詩,并選擇一首喜歡的理解后背誦下來。

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種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學生有的選擇畫一畫,結合古詩配上了“初聞涕淚滿衣裳”的精美圖畫;有的幾個人根據詩的大意,扮演杜甫一家人,把當時的“喜欲狂”的情景再現出來;有的找來合適的鋼琴曲或古箏曲,進行古詩配樂吟誦;有的搜集到杜甫的詩,自學理解并背誦下來……自主性作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完成,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實現了古詩的積累,豐富了知識,培養了課外閱讀能力。

在古詩教學中巧妙運用電教媒體,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使學生樂學,學得輕松,掌握得牢固,而且還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