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教媒體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時間:2022-05-20 06:34:00

導語:電教媒體課堂教學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教媒體課堂教學管理論文

內容提要:

在教學實踐中,恰到好處地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創設情境品讀詞句啟發想像

多媒體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對象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選擇和運用現代教學媒體,并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機組合,共同參與教學全過程,以多種媒體信息作用于學生,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結構,達到最優化的教學效果。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CAI正以令人驚喜的速度走進了我們的課堂,它集聲、色、畫、文為一體,為沉寂的課堂帶來一股股“清新的風”,對于幫助學生透徹地理解文本,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起著其它的教學用具無可比擬的作用。在教學實踐中,恰到好處地利用電教媒體進行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優化課堂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創設情境,以景激情,培養語感。

課堂教學時,我們根據文本的內涵,選擇優美動聽的音樂,并配上生動清晰的畫面,能為文本創設出特定的意境,學生置身于其中,感覺景、物、人仿佛觸手可及,對文本的理解之情油然而生。記得我在教《北京亮起來了》這一課時,因學生到過北京的不多,對北京夜晚的亮沒有感性的認識,所以,對北京亮麗的美感受不深,初讀課文,孩子們的情感很平淡,怎樣讓孩子們感受到此情此景?怎樣激發孩子內心對北京亮麗之美的認同感呢?我設計了一組課件,課件出示了一組北京夜景圖:有長安街夜景圖,有金碧輝煌的天安門夜景圖,有火樹銀花的中央電視臺夜景圖,圖文結合,課文中的重點句也躍然于一張張絢麗多彩的夜景圖上,隨著畫面的出示播放出一段優美的輕音樂。記得課堂上課件一出示,便引得不少孩子驚呼:“哇,太美了!”“呀,真漂亮啊!”因時空限制而造成的學習難點迎刃而解,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出來,朗讀教學時,不需要教師過多的講解,學生自然讀得聲情并茂。這樣利用多媒體課件,我們就把學生難以直接感知的事物和現象,在短時間內直觀而有聲有色的呈現出來,激發了學生的內在情感,也在“潤物細無聲”中培養了學生朗讀的語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能根據教材特點和實際需要,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一定的情境,就能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情趣盎然地進行學習。

二、品讀詞句,感悟文本,提升認識。

在閱讀教學中,通過品詞析句,有助于挖掘文本內涵,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提升學生對文本人物的認識,且能使學生理解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會作者的匠心所在。而適時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極大地喚醒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幫助學生深刻挖掘文本內涵,突破課堂教學的難點。以下是一位教師在上《她是我的朋友》的課堂實錄摘選:

(課件出示句1: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師: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什么?

生:我感覺到阮恒很緊張,不然,他的手不會顫抖。

生:我覺得他很害怕,所以他舉起手后又放下去了。

生:可是他最后還是舉起了手,說明他還是想救人。

生:我沉得這時候的阮恒內心很矛盾,又想獻血救人,又害怕自己會死,所以他猶豫不決。

師:你讀書很認真。

……

正是因為教者抓住文中的重點句,運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了句子:“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睂W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這句話中,從這句話中的“顫抖”“放下去”“舉起來”等詞語體會到了阮恒此時緊張、害怕而又矛盾的心情。

再如:

師:(出示圖文結合的四個句子)句1過了一會兒,他突然啜泣……句2但過了一會兒,他又開始嗚咽,并再一次試圖用手掩蓋他的痛苦。句3接著,他那不時的啜泣變成持續不斷的低聲哭泣。句4他眼睛緊閉著,用牙咬著自己的小拳頭,想竭力制止抽泣。

師:你從這些句子中體會到什么?為什么?

生:我從“啜泣”知道阮恒想哭了,卻沒有哭出聲來,可能是他想到自己要死了吧?

生:他哭得越來越厲害了。

生:他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哭了,可他忍不住。

生:

師:他為什么哭?又為什么不大聲哭呢?

生:因為他害怕自己會死,他為自己傷心,所以傷心地哭了。

生:如果他大聲哭聲的話,醫生會知道他很痛苦,就會不抽他的血,那樣就救不了小姑娘的命了。

師:同學說得多好啊。請大家帶著對這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有感情地練讀這些句子。

生:(學生練讀)

師:誰愿意來讀?

生:我來讀。(讀得很平淡)

師:他讀得怎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很平淡,沒有讀出阮恒內心痛苦的感受。

師:你覺得該怎么讀?

生:應該讀得慢些,很壓抑的感覺。

師:你能讀嗎?試一試。(課件播放音樂,欣賞完后,再讓學生讀。)

生:(泣不成聲地)……

師:你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課文中,讀得太感人了。還有想讀的嗎?這么多同學想讀。同學們齊聲讀吧。

(生齊讀。)

師:盡管阮恒是如此傷心,盡管他害怕自己會因失血達多而死,但是他仍然堅持為小姑娘獻血。同學們,你們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個樂于助人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個真誠可愛,很善良的人。

生:我覺得他是個無私奉獻的人。

……

恰當地運用多媒體課件,能化難為易。從以上的實錄中可以看到,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學生雖然對阮恒的哭泣有了一定的感受,然而沒有音樂的渲染,孩子們的情感還處于自控狀態,當隨著圖文并茂的課件畫面出現的同時響起了動情的音樂時,孩子們內心的情感一觸即發,課堂上,孩子們動情的朗讀,感動了在場聽課的老師。一個孩子讀完后,很多孩子舉起了手,爭著想讀。至此,一個樂于助人、真誠可愛、善良的阮恒深深地印入了孩子們的腦海中。

三、啟發想象,入情入境,放飛思想。

《荷花》這篇看圖學文,是葉圣陶老先生寫的一篇非常優美的小散文。在老先生的筆下,從遠處看,滿池的荷葉挨挨擠擠,綠意盎然;在近處看,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無風時,它是一種靜態的美,美得端莊;有風時,它是一種動態的美,美得儀態萬千。加上作者充滿童趣的想像,上飛蜻蜓,下游小魚,意境如詩,文本如畫,令人賞心悅目。根據本課的教學要求,為了達到激發興趣,讓學生能感知這種動靜結合的美,培養學生的想像能力,在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中采用多種媒體的組合使用:導入時引入插圖,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課始情生。學文時導入“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視頻,讓學生感知荷葉荷花互相映襯的美,力求課中情更濃。朗讀時配上輕快流暢的輕音樂,使學生入情入境。尤其在理解課文時,我利用錄像畫面連續,層次清楚,形象直觀,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且可以暫時定格的特點,在教學時,我有目的地進行了兩次畫面定格:第一次定格在荷花的姿態上,讓學生欣賞未開、剛開、全開的不同姿態,進一步理解“一池荷花”的靜態美;第二次定格在“一陣風吹來”時“滿池的荷花翩翩起舞”處,進行適當的點撥,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作者“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并跟著一起舞蹈的情感變化。然后,我借助多媒體課件帶著學生走進教材,并輔之以“想一想,說一說”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用“誰怎么樣地過來,告訴我們什么?”的句式說話。孩子們在集聲、色、畫為一體的多媒體課件幫助下,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說:“小青蛙高興地跳過來,告訴我昨天捉害蟲的快樂!”有的說:“小烏龜快活地爬過來,告訴我在水里游泳的快樂!”還有的說:“小青蝦弓著彎彎的背,退到我的面前,告訴我在水里是怎樣捉迷藏的?!薄@堂課,收到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參考書目:《多媒體組合教學設計》李克東,謝幼如著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