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傳承

時間:2022-10-10 11:37:36

導語: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傳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傳承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各民族的團結愈趨重視。少數民族音樂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研究課題,成為團結溝通各民族的紐帶之一。所以,學校藝術教育要注重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注重發展少數民族音樂。將少數民族音樂發揚光大,讓少數民族音樂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得到傳承,這和學校的重視以及教師的綜合教學素質是分不開的。在學校藝術教育中,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播上有很多問題,怎么解決此問題,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少數民族音樂;藝術教育;傳承

少數民族音樂已被我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愛護非物質文化遺產,讓少數民族音樂得到傳承,應該從學校的教育中做起。少數民族音樂是幾千年來通過各民族的生活狀態、風土人情總結出來的,用音樂來表達人們對生活的熱愛。所以,我們要重視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無論是不同的民族還是地域,音樂都會在特定的時間讓人們產生共鳴,所以說音樂也是各民族互相團結的紐帶。

一、少數民族地區學校藝術教育必須應對的問題

現階段,中國少數民族音樂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多樣性的構成,保護和傳承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對于瀕危、難以推廣的文化遺產,只能用“博物館式”方式來保護和傳承。我們應該讓學生真正了解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不再只是參觀式的學習,要真正走進少數民族音樂,把民族的文化遺產留在心中。少數民族音樂的傳統傳承方式一直是自然傳承,由于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自然傳承的方式很難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所以教育傳承勢在必行。如何主動地、不失時機地將少數民族音樂傳承到學校教育軌道,使其成為活態傳承的有機方式,是當前少數民族地區學校教育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如何在學校藝術教育中讓少數民族音樂得以傳承

如今社會發展注重原生態主題,很多地方政府也為了保護少數民族音樂采取了積極保護措施。在少數民族音樂已經失去舊日文化環境的情況下,僅僅通過自然傳承,還是不能很好地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語言,自己的地域風土人情,這就使人們在理解各民族音樂的真實發展意圖上出現了障礙。所以教師的綜合文化素質,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因素。怎樣在課堂上讓學生真正地理解少數民族音樂的內涵,還需要在本質上理解,真正發揮傳承的藝術魅力。比如在學習回族歌曲《山丹紅花開》時,學校完全可以讓雙語能力出色的教師,用回族語言給漢族學生講解這首歌的真正內涵,什么情景下創作的此歌曲,表達主人公怎樣的內心世界,然后給回族學生用漢語的語言表述出來,這樣大家都能很好地理解此歌曲的真正含義。當然僅有這些教學方式是不夠的。當今是信息時代,傳統的教學模式很難讓學生學習到真正的知識。另外,還有很多學生認為少數民族音樂是過時的東西,興趣點低。這是目前我國學校難以推進民族音樂文化教育工作的主要原因。因為沒有興趣,所以學生難以積極地投入到對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當中去。

如何應對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不愛學的這一狀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重大挑戰。首先,應該從當今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營造良好的學習氣氛,在上民族音樂課時,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簡單地裝飾一下與教學內容相符合的民族配件,讓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還可以策劃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營造民族音樂的學習氣氛,更好地進行民族音樂的學習。其次,要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民族文化理念,應當對教師進行培訓,確保其充分認識到民族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進一步提高其專業的民族音樂教育水平,這樣才能調動教師對學生傳播民族音樂的積極性,教師才會用各種辦法調動學生學習少數民族音樂的學習動力,讓少數民族音樂真正得以傳承。

三、結語

綜上所述,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是我國目前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務,也是一項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的工作,怎樣讓學生樂于接受少數民族音樂,學習少數民族音樂,真正地吸收少數民族音樂的精華,讓民族音樂得以傳承,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張應華,謝嘉幸.我國當代少數民族音樂教育的目標、功能探析[J].中國音樂,2012(03).

[2]李衛紅.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初探[J].思茅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02).

[3]哈里丹.中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當代音樂,2016(13).

作者:盧耀亭 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