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思考
時間:2022-03-11 03:18:38
導語: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音樂教育事業的不斷開拓和深入發展,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各種理論和實踐也必將得到不斷的豐富和充實,評價方式和方法也會更臻于科學和縝密。教學評價是一種動態性評價活動,是以教師和學生為主體,是對學校教育活動和學生發展質量的評價。本文就音樂教學評價在高校音樂教育中的意義、內容和發展注意事項進行論述,旨在深化音樂教學改革,建立教學評價體系,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教學評價;思考
一、音樂教學評價的概念及意義
評價是主體在事實基礎上對客觀的價值所做的觀念性的判斷活動,音樂教育中的教學評價是根據音樂教育的基礎目標,運用科學的理論和實踐方法,對整個教學過程中的環節和存在的要素進行測量和分析。音樂教育中的教學評價廣泛的存在于各種教育實踐活動中,是教學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環節,是深化音樂教學改革、提高音樂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F代教育教學評價,在評價對象上強調全面性、系統性和多元化,在評價標注上實行量化的“達成度評價”,在評價功能上重視“自我評價”,使評價不僅僅作為一種評定工具,而是及時反饋、改進教學,促進個體全面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音樂教學評價的對象是多方面的,包括:對學校在工作中實施審美教育的評價;對學校領導人員加強藝術教育管理的評價;對音樂課堂教學的評價;對音樂教師的藝術素養與專業技術水平的評價等等。科學的音樂教學評估對于實現促進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發展,激勵音樂教師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尋找教學規律,深化音樂教學改革,推動音樂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教學評價的內容
1、學生音樂學習的評價
學生音樂學習的評價是指以全體學生為評價主體,對學生在音樂學習中綜合各方面成長發展狀況的評價。對學生的音樂學習的評價,應以高校音樂教育課程標準規定的各學段、各年級的課程目標和教學領域為基準展開。在評價內容上,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和知識掌握的程度,也要關注學習過程與方法的有效性,關注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同時,尊重個性的差異,注重對個體發展獨特性的認可,真正實現評價功能向著教育功能、反饋功能、導向功能與促進功能的轉變。使評價內容真正實現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三者的有機結合。既關心結果,更要關心過程,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體驗學習音樂的樂趣,在音樂的海洋里可以盡情的遨游。
2、教師音樂教學評價
教師音樂教學評價是以教師作為評價的主體,對其教育思想、專業素質、教學態度、教學方法手段、教學效果、教學業績、教師認知發展、職責履行等方面進行評價。它是對教師教學現狀的一次嚴謹的科學診斷,對教學過程進行監督和調控,對教師也是一種促進作用,使教師不斷的改進教學工作,增進教師的教學效能,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調整控制教學活動系統,使之達到理想目標狀態,使每一個教學活動向既定的目標邁進,不斷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水平。
3、課程管理與課程發展評價
主要是指以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為評價主體,包括:對音樂教育功能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對學校領導履行教學職責資格;音樂教育機構的設置和音樂教育管理干部的配備;音樂教學設備器材的配備情況;音樂教育管理規章制度的建立個執行情況;音樂教師師資的培養與培訓;對整個學校課程體系、具體教學科目和實施情況以及特定課堂教學活動的評價。評價教學,要以課程目標和課程結構為依據,課程評價與教學評價常常結合在一起進行。
三、音樂教學評價的注意事項
1、更新音樂教學評價價值觀
觀念制約著思想、行為的發展。在我國,長期以來就存在著一種評價即考核的錯誤觀念,這種觀念影響著評價的一系列操作順序及判斷方式,使評價的結構和功能發生了偏離素質教育的軌道,從而使音樂教學的內容和方法得不到真正的改革。因此,要樹立正確的評價價值觀,端正評價主體和客體的思想觀念尤為重要,要全面、發展、正確的看待評價,使評價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符合音樂學科的特點,充分發揮評價的正確導向作用。
2、教學評價要以教育目標為依據
不同的評價依據、評價標準、評價方法,形成了不同的評價觀。在判斷不同層次的教學教育評估目標時,必須以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為依據,不能偏離、混淆,更不能歪曲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是對評價對象作出正確價值觀判斷的重要保證,也是體現教育評價本質特征的根本問題。
3、要從實際出發科學選擇評價方式
評價方式的選擇要以能全面促進學生音樂能力和音樂素質的提高為根本目的。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在教學評估中還將會產生一些新的、需要進一步探索的問題。這就要促使我們去進一步實踐與思考,從實際科學的選擇評價方式與方法,以適應素質教育的發展。例如:無論是從國外引進的教育評價學理論,還是從教育科學界以外引入的教育評價理論都要結合我國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進行修正,使其本土化、教育化和音樂化,不可以生搬硬套。同時,在評估中要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中介化、社會化,適當多頻度的實施多樣性的、兼容性的、連續性的評價方式,運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與定量測評相結合,自評、互評、他評相結合的方式,真正的發揮評價的調節、激勵、診斷、鑒別等作用,使學生更好的學習音樂,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
4、進一步加強音樂教學質量評價研究
教育教學評價這門學科雖然在我國大力發展已經有幾十年,但是理論的進展不大,學科的成熟度不高,與我國廣泛開展的教學評價活動很不適應。因此,音樂教學評價學科要想獲得進一步的發展,首先要明確自己的研究,形成概念體系和學科體系,把一些已經成熟的概念和理論約定俗成穩定下來,逐步形成相對穩定的學科知識和概念體系。同時,還應加強理論研究,使其適應實踐的要求,要積極總結實踐經驗并升華為新的理論,豐富和發展音樂教學評價學學科體系。
作者:韓志敏 單位:新鄉學院素質教育中心
參考文獻:
[1]王生耀.基礎音樂教育改革對高師音樂教育的啟示[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03,(2).
[2]葉瀾.教育概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
- 上一篇:公司治理與技術創新關系的研究
- 下一篇:動物養殖技術創新對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