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下音樂學專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9-08 10:42:43

導語:一帶一路下音樂學專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帶一路下音樂學專業發展研究

從地域性、人文性及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出發,以體現“文化屬性、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內在系統邏輯作為研究宗旨來推進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發展,是大眾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的新視角。本文聚焦于“一帶一路”視角下廣西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探究了“承續八桂文脈、搭建無邊界實戰化的實踐育人平臺、完善專業建設質量評估體系”的三點改革路徑與策略,并強調修勤補拙、努力形成自身的發展特色才是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可持續發展的最佳戰略。

一、“一帶一路”的契機與廣西的地緣優勢

(一)“音樂教育聯盟”——全球音樂教育的新發展。2015年3月中國政府了《“一帶一路”愿景與行動》,該倡議不僅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也立足于世界文化多樣化的發展潮流,得到了包括東盟十國在內的沿線65個國家和地區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我國與沿線國家共同聯動式發展注入新能量。與此同時“一帶一路”倡議也為我國與世界高等教育的交流、發展、融合提供了重要契機。2017年5月,“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大會在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成立,此后兩年第二屆大會如期召開。這兩屆共襄盛舉的會議讓所有參與國的音樂院校和專家學者們分享了中國“一帶一路”帶來的文化紅利,開啟了全球音樂教育創新發展、合作共贏的新紀元。(二)地理、交通、文化——得天獨厚的親緣優勢。廣西地處“一帶一路”交匯對接和陸海統籌的重要節點,位于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中心位置,在中國——東盟泛北部灣、泛珠三角等區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及地位。作為我國唯一沿海的少數民族自治區,廣西在近幾十年的發展建設中已逐漸由國內的邊陲轉變為國際通道的樞紐,是中國進入東南亞的“橋頭堡”。在千百年的民族遷徙與繁衍中,廣西的文化、藝術、宗教、習俗與東南亞各國相互影響交融。據考證,壯族與泰族、京族與越族為同源異流的民族,廣西的多個民族與東南亞的多個民族之間均有親緣關系。從最近一次人口統計大數據分析,廣西以擁有200多萬華僑華人遍布于東南亞多國而位居中國第三大僑鄉。天然的地理優勢、便捷的交通加之高度的文化認同感使得廣西在“一帶一路”視域下進行區域跨文化交流與合作更具備廣闊的前景及競爭力。

二、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發展現狀

(一)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特點。獨立學院是高等教育形式重要組成部分的,其辦學理念、管理模式、師資隊伍、生源結構與其他高等教育形式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人才培養的創新性與靈活性上獨立學院往往具備優勢,但是在人文理念的熏陶上難以比肩精英高等教育,在專業技能上較普通大眾高等教育也往往缺乏特點。通過對廣西區內幾所開設音樂專業的獨立學院調研得出,大多數院校多年來從“學”與“演”兩個基本點著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結合自身師資及生源的客觀情況壓縮了部分音樂理論課程的深度,為學生搭建諸如區內外及境外的采風、實踐基地、實習創業等實踐教學平臺,但是由于音樂學專業的發展是一個由內至外辯證統一、相互關聯、相互作用的有機體,缺乏特色、簡單移植而來的課程設置難以激發專業基礎能力較為薄弱的獨立學院學生的學習熱情,不利于學生將課堂理論延伸至課外實踐,從而降低了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成效。(二)人才培養改革的目標從本質上分析,目前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發展趨勢。不容樂觀,除了師資及生源客觀的短板之外,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三:首先,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夠明確,沒有納入到整個文化產業視野下;其二,課程設置不夠明確;其三,管理機制較混亂。近年來,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促使我國大眾高等教育朝著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方向轉型,如何對課程設置進行合理的改良和建設,將教學環節與產業需求對接,以培養出適應當前經濟與人文結構優化的應用型人才,是各高校持續發展所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應以自身辦學特色為出發點,以地理人文浸潤為依據,以就業為導向,以綜合實踐能力為主線,充分與市場需求相接軌。

三、改革路徑與策略

(一)承續八桂文脈為主的特色化課程設置?!耙粠б宦贰币曈蛳赂鲊叩纫魳方逃慕涣髌浔举|是文化的交流。樹立多樣共存、互鑒互進的高等音樂教育理念,首先需要從本民族的原生音樂文化中尋求養分。在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課程設置中承續八桂文脈,融入地域文化底蘊,增加廣西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課程群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音樂文化課程群,如《廣西民族民間音樂賞析》《廣西戲曲曲藝賞析》《世界民族音樂賞析》《東南亞樂器與文化》《東盟音樂舞蹈編創》等,使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增加人文素養,具備跨文化理解的理念和能力,以開闊的國際視野及飽滿的文化自信應對文化傳播中由于與本民族文化差異和沖突而造成的思想碰撞,對多元化文化保持尊重和理解。(二)搭建無邊界實戰化的實踐育人平臺?!耙粠б宦贰背h深化了沿線國家和地區音樂教育資源的互換與整合,推進了高等音樂教育國際化辦學進程,由此,廣西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應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與合作,建立師生互訪與定期交流的機制,增加境外演出與實習的機會,在現有的廣西區內外、東南亞境外國家采風路線的基礎上拓展地域范圍,引導學生進行采風成果的收集、提煉、音樂編創與表演的創新,展演出更多弘揚彰顯八桂地域特色、促進東盟合作交流的藝術精品,推動音樂創作、表演、理論研究與人才培養“四位一體”學科結構的良性發展,在人才培養模式中體現文化屬性、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內在系統邏輯,為學生搭建無邊界實戰化的實踐育人平臺和發展空間,從而推動獨立學院高等音樂教育高質態的發展。(三)完善“一帶一路”視域下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建設質量評估體系。將廣西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發展對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對探索我國民辦高等教育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的發展規律、形成獨特的辦學品質具有重大意義。完善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建設質量評估體系,主要應從以下幾點著手:(1)專業設置;(2)師資建設;(3)教學方案;(4)課程質量;(5)教材建設;(6)畢業反饋(7)教學管理。專業設置是一所學校的辦學理念和辦學方向的體現,并應該建設相配套的師資隊伍;教學方案主要以該專業方向學生的培養需求設定,同時應配備相應合理性、科學性的教學大綱,使得課程質量符合規范;教材建設體現了學科的研究成果,對推進高等教育音樂學專業朝著開放、交流、國際化的趨勢發展起到重要作用;畢業反饋是整個專業建設質量評估中非常重要的節點,可采用隨機、分層、類集等抽樣法,從縱向、橫向結合比對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與專業教學質量反饋;而教學管理的規范化、制度化是完成教學全過程的根本保障,強調的“以學生為本,以教學為中心”的行政管理手段目前依然是獨立學院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點。從地域性、人文性及獨立學院的辦學特色出發,以體現“文化屬性、人本屬性和社會屬性”的內在系統邏輯作為研究宗旨來推進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發展,是大眾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研究的新視角。只有以上評估體系中各個環節高效運作、緊密配合,才能在真正意義上發揮獨立學院強化優勢、分化劣勢,著眼于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差異性、互補性和創新性的辦學特色;在基于“一帶一路”視域下獨立學院音樂學專業的改革才能真正實現“保護傳承、創新發展、合作共贏”的研究主旨,為培養以人文精神為引導、以音樂能力為主體、以社會發展為需求的應用型人才養成之路提供借鑒和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斐然,張伯瑜,楊高鴿:《“一帶一路”與音樂教育——“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成立大會暨音樂學術研討與展演活動綜述》,《藝術教育》,2017年第6期,第28-31頁。

[2]竇武:《區域經濟背景下的廣西高校與東盟教育交流與合作的探索與創新——基于廣西師范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文化教育市場》,2011年第85期,第88-89頁。

[3]王此炤:《關于中國高等專業音樂教育教學評估體系的研究》,《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13年3期,第5-11頁。

作者:李顏汐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漓江學院教育與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