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教融合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與提升
時間:2022-11-21 08:28:56
導語:產教融合下自主學習能力培養與提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用,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這是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出發點。通過積極主動參與,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意愿,創新運用知識的能力得到鍛煉。在企業導師的帶領下,實施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使學生在團隊合作的良好氛圍中深掘潛力,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最終成為一名合格的創新創業人才。
關鍵詞:產教融合;學生;自主學習
1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熱情
1.1學校與教師引導
新生入學,學院都要召開新生動員大會,宣傳學?!爱a教融合”的發展思路、組織構想和實施舉措,對高質量人才培養及促進學生就業的積極作用,使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心懷“產教融合,時不我待”的緊迫感,為以后“產教融合”教學計劃的實施奠定心理基礎。班主任和每個年級的輔導員,也可以通過班會和討論會的形式,向學生宣講“產教融合”的緊迫性和重要性,使“產教融合”的教學理念深深植根于學生的靈魂深處。學生也可以通過各種文獻深入了解“產教融合”的背景、實施方案、規劃目標,為以后的參與實施做好思想準備。
1.2企業專家講座
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聆聽企業專家講座、與專家面對面的溝通,了解相關領域的學科前沿和企業面臨的主要技術難題和發展瓶頸,點燃學生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變“要求學生參與產教融合”為“我要深入企業一線參與實踐”,校企合作成為學生的壓力和動力。大學的英文University的詞根是universus,即全世界不同國家或民族的人們聚集的地方。所以,宇宙論的概念是大學與生俱來的本體,也是很多學者認為大學最純粹的意義所在—它是一個世界相遇、討論、生成知識的場所。因此,進入大學的學生通過“產教融合”,與不同的群體進行溝通、交流與學習,明確自己的使命和責任所在,砥礪學習,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1.3企業實地參觀考察
深入企業生產一線進行實地參觀考察,對學生認識“產教融合”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學生可以邊觀察邊分析思考,多問“為什么”。認識到先進科學技術對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的重要性,學生深入企業交流學習,可以了解到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如對學生學習能力、知識結構、溝通能力的要求等等,從而進行有針對性地學習與訓練,為以后盡快地適應工作環境及成為高、精、專人才打好基礎。
2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1全身心投入學習
要想真正地學會學好知識,并且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僅靠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真正的學習是用腦思考的學習,學習過程中要多問為什么,使逆向思維成為一種習慣,要充分發揮想象力及批判思維的能力,心無旁騖地投入,進入一種“雖處鬧市,而無車馬喧囂”的境界,這樣就能學有所得,學有所長。學習的過程中還要與老師、學生進行多層次的溝通與討論。大學階段的學習不同于基礎教育階段,好多問題不只有一個答案,一個問題可能也不只有一個最優答案?!叭诵斜赜形規煛?,討論會走出封閉的個人狹隘思維,討論會激發出智慧的火花。通過團隊合作,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得到鍛煉與提高,所學知識會更加牢固。
2.2學以致用
有記者采訪劍橋大學的女校長艾麗森•理查德,當問到一所大學的核心價值是什么,她說,“大學作為教育者與研究者,會通過教育和研究,改變世界思考與運行的方式?!薄皠虻谋究平逃蚱渖疃榷碛惺⒚@植根于一種思想,即發現、創新和探究新的領域是以教育和知識為前提的。劍橋的意愿很明確,那就是讓本科生接受教育抵達乃至超越知識的邊界。學習的重點不僅是關于已知的東西,還包括學術研究和發現,不僅要學習知識,還要培養批判性的、邏輯性的和刨根問底的思維方式。因此,“學以致用”也是中國古代先賢對受教育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學生通過知識運用不僅可以驗證理論知識,也可以用所學知識完成規定的任務,解決實際問題,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產教融合過程中學生充分利用學校和企業提供的儀器儀表和加工設備,通過動手、分析、討論消化理解運用知識,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肯定、否定與再肯定、再否定,磨練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手腦并用”(mindandhand)是麻省理工學院的校訓,這里面包含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知識誠可貴,有用價更高。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電話、互聯網、GPS、人類基因圖譜、太空旅行等由麻省理工學院帶來的發明和創造奠定了整個現代社會的基礎。強調“手腦并用”應該是麻省理工學院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的必然結果。
2.3不斷挑戰自我,挖掘自身潛力
德國存在主義哲學家、神學家、精神病學家卡爾•西奧多•雅斯貝爾斯(KarlTheodorJaspers,1883—1969年)認為“教育即生成”。而所謂生成,就是每個受教育者都能夠主動地、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天賦的潛力,使其“內部靈性與可能性”得到充分發展,即教育是人的靈魂的教育,而非僅僅是理性知識和認知的堆積。雅氏要求人的精神達到這樣的境界:只要我還活著,我就要盡最大努力,雖然我不知道我能得到什么,但我必須積極行動,只要有了充實的今天,才會有明天,只要我們今天做了我們力所能及之事,我們就可能擁有明天。
3學習能力提升的途徑
3.1確定目標,有的放矢
面對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和無限擴張的技術領域,每個人不可能也沒有精力,在自己專業的領域做出出類拔萃的成績。應該通過多聽、多看、多問、多思考,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切忌好高騖遠,對自己的能力要有準確的判斷,而且可以制訂一個分階段的目標,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地奔向自己的目標。確定目標后,就不能朝三暮四、朝秦暮楚,要相信自己的判斷和能力;更不能與周圍的同學相互攀比,人云亦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每個人也有不同于他人的性格特點。因此,要相信自己,義無反顧,執著追求,總會一步步靠近自己制定的目標,并最終取得勝利。
3.2勇于挑戰權威
權威具有使人信服的力量,讓人對結果不產生懷疑。任何一門科學或任何一個組織都是以某種形式的權威為基礎的,如牛頓和愛因斯坦的理論就分別是經典物理和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但時代在發展,科學在進步,權威不是一成不變的真理,權威也要與時俱進。因此,參加產教融合的學生決不能墨守成規,不能僅重復別人的工作或結論,要敢于懷疑,敢于多問一個為什么,突破傳統或既定思維的條條框框,突破別人或組織的設定,突破自己,更新或淘汰過時的權威或模式。勇于挑戰權威是一種不服輸的態度,是一種肯定自己和挑戰自己的能力。敢于質疑權威,才能親身去實踐、去領悟并推翻不正確的或已過時的權威,發現真理,更新觀念,推動社會和技術進步。
3.3發揮團隊作用
茫茫人海,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個人的力量實在是太渺小了。必須組成團隊,必須形成合力,才能優勢互補,完成團隊設定的各項任務和目標。每個人都是團隊的成員,大家必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個人的努力和付出會彰顯團隊的力量和優勢,成就團隊,成就所有人。團隊就像一個大家庭,成員從陌生到相識、相知,風風雨雨中大家要互相幫扶,同甘共苦,相互取長補短,團結友愛,成就卓越。團隊中最可貴的是真誠,用心幫助、肯定、贊美、學習、感恩別人,而不是相互猜忌,大家在相互磨合中共同鍛煉與成長,在共同的奮斗中體驗成功的艱辛和快樂。合作中的爭論和分歧是必然的,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團隊的優勢,也是團隊成功的必然。沒有爭吵,哪有最優方案的誕生;沒有分歧,哪有一個又一個的奇思妙想。
3.4企業導師的傳、幫、帶不可或缺
“產教融合”模式下,學校會聘請一定數量的企業導師全面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工作。這些企業導師富有經驗,是具有良好管理技能或技術資深管理者或資深技術人員。各專業各實踐教學環節通過設立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項目任務,實現實踐技能與理論知識的整合,企業生產環節與學習環節的有機結合。在企業導師的帶領指導下,學生能盡快地適應企業的實際生產環境,少走彎路,少犯錯誤,并在過程中不斷提高工程應用能力。
4結論
產教融合,協同發展,是人才培養的要求,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必然要求。通過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學生對于所學知識不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運用知識的能力提升了,一大批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人才將會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陳年友,周常青,吳祝平.產教融合的內涵與實現途徑[J].中國高??萍?,2014(8):40-42.
[2]蒲實,陳賽.大學的精神[M].北京:中信出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17:405-414.
[3]胡炳仙.教育即生成—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解讀[J].煤炭高等教育,2007,25(1):43-45.
[4]范結兵.基于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講座體系構建研究[J].長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7(4):43-46.
[5]姜睿馨.學科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協同互動[J].長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27(4):51-55.
作者:董志 單位:蘇州市職業大學
- 上一篇:化學工藝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
- 下一篇: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