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時間:2022-10-15 09:56:42

導語:管理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管理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摘要:經濟越發展,會計越重要。如何培養出適應時展和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是目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所面臨的現實問題。本文通過分析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對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研究。

關鍵詞:人工智能;管理型會計;培養模式

一、引言

近20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發展演化呈現加速的態勢,從網絡時代到大數據時代,而后進入人工智能時代,時間間隔不斷縮短。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催生新技術、新產品、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引發經濟結構的重大變革。在可預見的未來,各行各業都將迎來巨大的變革。德勤財務機器人研發的成功與使用揭示了會計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計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改變人機關系,從而影響會計教育。在會計人工智能的影響和沖擊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逐步會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基礎核算崗位將大大縮減,因此會計教育只有轉變傳統的培養模式,培養管理型的會計人才才能走出困境。

二、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問卷調查

(一)關于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調查研究設計

基于本項目研究的內容與目的,設計關于人工智能背景下管理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的調查問卷,共發放問卷140份,回收134份,均為有效問卷。

(二)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人員中,男生22名,女生112名;區內學生82名,區外學生52名。調查結果如表1、表2和表3所示。本次問卷主要針對學生對目前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置的評價,學生對學校現階段會計專業現有培養模式的態度以及學生認為目前會計專業轉變培養模式的必要性進行調查,其中男生與女生、區內生源和區外生源對以上三個方面的態度有所差異??傮w而言,有近30%的學生對學校會計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以及培養模式表示不太滿意,有86.57%的學生認為目前會計專業轉變培養模式非常有必要。

三、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結構性矛盾

首先,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未能根據自身辦學條件與辦學定位開展差異化人才培養,錯失了有效對接并服務于不同層次、區域會計職業社會需求的機遇。其次,傳統的培養體系重理論輕實踐,導致傳統會計專業人才培養體系中實踐教學環節與課時較少,且多依附于理論課程,不能滿足對學生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綜合素質培養的要求。最后,課程設置偏重核算型會計人才培養,目前會計專業主要開設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財務管理、管理會計等課程,其培養的重點依然是核算型會計,針對管理會計僅開設了一門管理會計課程,而在人工智能背景下,學生還需要深入學習人機交互等相關專業知識,進行跨學科的知識儲備。

(二)傳統教學手段與方法制約教學質量的提升

目前在本科教育中,會計專業教師未能充分利用虛擬仿真、遠程實訓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而是更多地采用“粉筆+黑板+PPT”的課堂講授模式,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長期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填鴨式的教學會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不強,不能有效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

(三)現有教材不能滿足“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的需要

目前,會計專業教學所用的教材通常由任課教師從各出版社選擇,而有些教師為了省去變換教材備課的麻煩,往往連續數年選用同一本教材,因此未能隨著科技的發展,適應時代對會計專業人才的新需求。

四、西藏民族大學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析

(一)革新會計人才培養理念

“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需要高校會計教育以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指導,將以學習知識為主轉變到注重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價值觀四維結構的人才培養模式。這樣會計專業人才不僅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核心課程的知識,同時還通過會計方法和技巧的系統訓練,從而具有分析和解決財務與會計問題的能力,有助于參與單位的管理決策。

(二)優化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會計學專業培養方案的制定應以專業教師為主導,同時尋求行業與企業專業人士對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建議,對會計學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制定及完善。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具體制定上,結合管理型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對課程和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與優化,減少對重復內容的講解,將簡單易學的內容留給學生自學,課外開設講座式、專題式的課程,針對當前企業管理、財務會計等方面的熱點話題,每學期聘請知名教授、企業管理人員或行業優秀人才等開設講座式或專題式的課程,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和增強學生對前沿問題、復雜問題的興趣,提高其發現問題的能力。

(三)進行管理會計教學方式的創新及教材改革

為了培養管理型會計人才,在教學中,就不能止步于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而是應該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使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討論、案例教學和模擬實習等多種教學方法。同時,高校在創新教學方式方法的過程中還應該逐步推進教材改革。目前,我國高校所使用的管理會計教材大多成型于20世紀70年代,教材內容的模式化早已不適應當代管理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從事會計專業的教師應依據教學和企業發展的需要,改革傳統教材體系,達到為培養管理會計人才提供專業支持的目的。

(四)以賽促教,以賽促學

國家、省市級主管部門每年都會舉辦會計技能大賽、ERP沙盤大賽、財務分析與決策等大賽。目前各類大賽已將管理會計的理念引入競賽中,對管理會計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素質能力進行測評。學校應積極組織教師與學生參加各類技能大賽,成立相應的財會類專業社團,利用課余時間舉辦能力考察范圍、難度適中的學院級的各類技能大賽,摒棄為取得成績而進行的精英培養,進行全員參與的普及式訓練,整體提升學生素質。

參考文獻:

[1]徐麗姬.財務機器人背景下高職高專會計人才培養改革的探析[J].經貿實踐,2018(19):90.

[2]張云娜.從財務會計轉型角度談管理會計人才培養[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0):209.

[3]褚靜靜,張紅蕊.管理會計能力框架融入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研究:以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18,16(3):41-43.

[4]劉金彬,趙蓓,曹明才.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會計學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J].財會月刊,2018(20):99-105.

[5]王文華,王衛星.管理型會計人才定位及培養模式探討[J].財會通訊,2013(22):41-42.

作者:劉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