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觀產生的背景及依據闡述
時間:2022-09-08 06:02:44
導語:科學發展觀產生的背景及依據闡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茖W發展觀明確的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根本問題。它對我們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茖W發展觀來源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它的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條件。
一、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源
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是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新中國建立之后,以為核心的第一代黨中央領導全國人民對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道路進行了艱辛的探索。先后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正確處理社會主義建設中的十大關系,堅持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的原則和方針。黨的八大正在全面分析國內形勢的基礎上,正確分析了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之間的矛盾,強調要大力發展生產力。這些思想都是正確的,對我國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鄧小平在領導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出社會主義的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實施“三步走”戰略,統籌兩個大局,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發展要靠科技和人才,可持續發展戰略,以市場經濟為目標的的改革方向和經濟發展綱領,“三個有利于”的判斷標準等一系列思想論斷。這些觀點和論斷為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提出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思想。這些都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要內容,也是科學發展觀的思想來源。十六大以來特別是十六屆一中全會以來,領導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科學的解決了實現怎樣的發展、怎樣實現發展的根本問題,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發展規律、人類發展規律的認識,使科學發展觀成為我國經濟社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二、科學發展觀的時代背景
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這深刻揭示了科學發展觀提出的時代背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根本依據。中共十三大正式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強調我國已經是社會主義社會,但是我們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初級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國情。這就要求全黨從實際出發,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認清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當代世界的各國發展的成功和挫折的歷史經驗是科學發展觀形成的重要借鑒。二戰之后,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各國都認識到要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生存必須大力發展經濟。但是,由于各國只是單純的追求經濟的增長,不重視社會發展和社會公平,忽視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整個是面臨著嚴重的問題。世界各國的發展表明,發展不僅僅是經濟的增長,而應該是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的全面發展。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我們要實現現代化,完成工業化和信息化的雙重任務,我們面臨這走什么樣的路,怎樣實現發展的根本性問題。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科學發展觀正是在深刻總結世界發展經驗教訓的基礎上形成的。
三、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根據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學發展觀的現實根據。在十七大報告中對我國進入新世紀新階段的階段性特征進行了概括,指出:“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同時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長期形成的結構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長方式尚未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同時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同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趨勢還未根本扭轉,城鄉貧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還有相當數量,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難度加大;協調發展取得顯著成績,同時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的局面尚未改變,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任務艱巨;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發展、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扎實貫徹,同時民主法制建設與擴大人民民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不完全適應,政治體制改革需要繼續深化;社會主義文化更加繁榮,同時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對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同時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建設和管理面臨諸多新課題;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同時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占優勢的壓力長期存在,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增多,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要求更高”。
當前我國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新世紀新階段的具體表現。我們必須始終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推進現代化建設,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茖W發展觀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基礎上孕育和誕生的。
科學發展觀就是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產生的。科學發展觀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經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檢驗,必然會知道我們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一步推向前進,科學發展觀也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 上一篇:探索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條件
- 下一篇:縣長在抓發展促和諧動員會講話
精品范文
10科學課學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