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進出口核銷向非現場核查轉變的探討

時間:2022-04-27 04:56:00

導語:小議進出口核銷向非現場核查轉變的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議進出口核銷向非現場核查轉變的探討

摘要:進出口核銷制度是我國對外貿易收付匯事后監管的重要手段,對于我國穩步推進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我國對外開放進程的加快,現行監管方式對經濟增長貿易便利化的制約越來越大,對進出口核銷政策進行改革,通過非現場監管實現管理模式從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轉變,已勢在必行

關鍵詞:進出口核銷;非現場核查;外匯管理

一現行進出口核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進出口核銷制度作為經常項目真實性管理制度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對貿易收付匯進行事后監管的重要手段我國的進出口收付匯核銷制度分別是從1991年和1994年開始實行的目前,我國進出口核銷以逐筆現場核銷為主要監管方式進出口企業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收齊每一筆業務相關單證后,由專人到外匯管理部門憑以辦理現場核銷外匯管理部門工作人員則根據企業提供的核銷資料,逐筆錄入到監管系統后,將紙質資料與電子信息進行核對,相符后完成核銷監管過程在對外貿易總量飛速增長的情況下,這種核銷方式使進出口企業必須投入越來越多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收集整理相關核銷資料及往返外匯管理部門,給企業開展對外經濟交往帶來了很多不便,而外匯管理部門也需投入相當的人員設備從事具體的手工核銷操作,加大了核銷監管的成本,降低了監管效率,無法對企業經營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的分析監管,弱化了外匯管理部門的監管能力

二完善我國進出口核銷制度的政策建議

在人民幣可兌換進程逐步推進,資本項目沒有完全放開前,以核銷制度為主要內容的經常項目真實性管理,依然是我國外匯管理整體框架中一個必要的管理制度,因此核銷制度的改革應以實現管理模式從事前管理向事后管理轉變,核銷方式由逐筆現場核銷向總量非現場核查轉變,逐步使大多數進出口企業退出具體核銷程序作為總體思路,通過非現場監管加強對企業收匯和付匯的真實性核查,以適應新形勢下實施有效管理與促進貿易便利化的雙重要求,建立起與國內外市場運行要求相適應的規范有效的監管制度

(一)建立完善與非現場核查體系相配套的進出口核銷政策及制度

實現進出口核銷方式由現場核查向非現場核查的轉變必須有相應政策及制度作為支持在政策制定中一是應變從前的“行為可疑”的前置條件為“無罪推斷”,即首先相信企業經營是合規的;二是在具體監管指標的設計時要變從前“行為監管”為“主體監管”通過加快對現有進出口核銷政策的調整來推動核銷方式轉變的盡快實現

(二)設計適應非現場核查需要的監管指標

實施進出口核銷監管主要是為了規范企業的進出口經營行為,同時還應及時發現對外貿易中的可疑涉匯主體和異常交易行為,并對這些主體或行為進行相應的核查處理因此,外匯管理部門首先需要了解涉匯主體涉匯環節及可能存在的違規情況才能設計制定出一套能夠及時準確發現或揭示對外貿易中可疑主體和異常交易行為的非現場核查指標體系在非現場核查指標的設計上應注意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來考慮定性指標的設置和考察應能夠使外匯管理部門及時發現涉匯企業明顯的違規行為;定量指標則要函蓋總量指標和比率指標,通過對定量指標的考察,外匯管理部門可以發現進出口企業經營中的可疑交易行為

(三)開發以先進科技支持的非現場核查系統

外匯管理部門必須建立一套設計合理運行穩定兼容性強的非現場核查系統,該系統應能夠快速高效收集進出口企業相關業務數據,并根據預先設定的非現場核查指標及時準確發現和提取其中的可疑信息,并進行簡單的分析預警由于企業的經營行為具有連續性,因此該系統應能保證長期穩定運行,能對企業實行不間斷的監管另外,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不同發展階段外匯管理部門監管的側重點將不盡一致,因此,系統還應該能夠保證有足夠的可擴展性,能夠隨著監管環境和監管要求的改變進行相應的改善和提高

(四)建立相應的網絡保障系統

外匯管理部門要實現向非現場核查的轉變必須對現有計算機設備的存儲能力運轉速度內聯網絡的穩定性傳輸能力進行改進因為全面準確掌握進出口企業的相關業務數據是實施非現場核查的基礎?鴉作為相互聯系紐帶的網絡就必須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較強傳輸能力,以保證數據的及時準確完整高效的傳輸

(五)全面提高外匯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外匯管理人員素質的提高應是綜合素質的提高,一是要提高對外匯管理政策法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準確理解政策內涵,正確判斷企業行為是否合規,二是具有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水平,能夠熟練操作計算機,熟練使用非現場核查系統,準確完成核查工作?鴉三是較高的分析判斷能力,要掌握較為深厚的數理統計知識,能夠對發現的企業可疑信息進行科學的分析判斷,從中發現問題?鴉四是具有較高的總結歸納及寫作能力,能夠把核查中發現的問題成因警示作用解決方法上升到理論的高度,以指導今后的外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