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時間:2022-03-31 03:59:54

導語: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加工貿易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

摘要:加工貿易是河南省參與國際分工、承接我國東部和國外產業轉移的主要形式之一,多年來,在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外匯收入、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河南省加工貿易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外貿商品結構過度集中、本土企業參與度不高、區域發展不均衡、物流成本過高及市場監管不力等。因此,要積極承接東部加工貿易轉移、加大加工貿易本土采購率、提高產品檔次和完善加工貿易監管制度,實現河南省加工貿易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河南省;加工貿易;產業結構

河南省地處中原,是全國人口第一大省。目前,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迅猛,已經成為拉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成為河南省實現中原崛起的必要途徑。但是,河南省的對外貿易發展水平較全國其他地區還存在一段差距。因此,本文結合河南省的省情對加工貿易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具體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期能夠促進河南省加工貿易的健康、快速發展。

一、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現狀

2004—2013年,河南省加工貿易的發展呈現出平穩較快增長態勢(如表1),但加工貿易在河南省外貿總額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趨勢(如圖1):2005年占比為30.47%,而2008年其占比降至14.7%,隨后在15%左右徘徊。但2011年至今,加工貿易在河南省外貿總額中所占比重大幅上升至近40%,而2013年增長到98.6%,增速達到了360%,2014年進出口總額首次躋身于全國十強行列。在全省進出口增長15.9%中,有15.7個百分點是加工貿易拉動的。而這一大幅增長時間與富士康等一批企業入駐河南省時間恰好吻合:2011年,富士康入駐河南半年之后,其進出口合計94.7億美元,占全省進出口總值的29.0%。經測算,2011年全省進出口增幅中有52.6個百分點由富士康集團拉動。2012年,富士康集團下轄河南省境內企業進出口293.9億美元,占河南省進出口的56.8%,其中進口136.1億美元,占全省進口的61.7%,出口157.8億美元,占全省出口的53.2%,對全省外貿的貢獻率為104.2%。2013年,富士康集團在河南省所屬企業進出口354.9億美元,增長20.7%,占全省進出口的59.2%,富士康進出口貿易對全省外貿的貢獻率為74.2%,全省外貿進出口增長15.9%中有11.8個百分點由富士康拉動[1]。隨著富士康集團入駐河南省,鄭州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蘋果智能手機生產基地,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據鄭州海關統計,2014年1—8月期間,河南省外貿月度進出口長期在300億元以下徘徊,表現較為低迷。隨著iPhone6系列手機的銷售,9—12月河南省外貿進出口顯著強勢增長,月度進出口均在400億元以上,11—12月連續兩個月接近500億元,全省外貿在2014年后4個月明顯企穩回暖。2014年,河南省累計出口手機7343萬部,增加7.1%,手機出口增加帶動了全省外貿增加。12月份當月,河南省進出口495.2億元,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0.4%,是河南省外貿月度進出口規模上僅低于2013年11月份的歷史第二高點[2]。同時,2014年河南省以加工貿易方式進出口2592.2億元,同比增長8.9%,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總值的64.9%。而一般貿易進出口1273億元,增長8.3%,僅占全省外貿的31.9%[2]。由以上分析可知,河南省加工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加工貿易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比例不斷上升,但規模和比例都存在下降的趨勢。富士康對河南省對外貿易的貢獻率高達74.2%,并且加工貿易增幅中超過50%由富士康拉動,貿易結構嚴重失衡[2]。

二、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

河南省進出口貿易總額不斷擴大,加工貿易所占比重偏小的趨勢得到明顯改變,發展勢頭良好,但是,其存在的一些問題,仍不能忽視。

1.外貿商品結構過度集中,失衡凸顯

隨著富士康規模不斷擴大,河南省在加工貿易中,過度依賴富士康的出口貿易,形成“富士康一個噴嚏,河南省出口貿易感冒”的局面,存在很大隱患?;谏鲜鲈颍幽鲜C電產品進出口占比迅速提高。2013年,河南省機電產品進出口總值達416億美元,同比增長18.8%,同期,全省鋼鐵業、農產品、石化產業和紡織服裝業等傳統產業進出口值,合計僅占全省外貿進出口值的16%[3]。河南省外貿越來越倚重于機電產品,出口貿易中的商品結構過于單一和低端,商品結構明顯失衡。外貿商品處于產業價值鏈的低端,一旦勞動力成本上升,產業將會轉移到勞動力和資源更加廉價的地區,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將會面臨不確定性,缺乏發展的強有力后勁。

2.本土企業參與度不高,外資占主導

河南省300余家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中,以民營企業和外商投資企業為主,國有企業出口額占的比重最大。外資企業數量雖然不占多數,但其卻是加工貿易的真正經營主體,以富士康為龍頭的外資企業是生產網絡和產業集群的主體,他們控制著核心的技術和銷售渠道,而大多數本土企業不熟悉加工貿易的方式和國際市場運作,很難真正在國際分工中占據優勢,與外商的合作尚處于較低層次[4]。

3.區域發展極度不均衡

2013年,鄭州市進出口值427.5億美元,占全省同期外貿進出口總值的71.3%,是其余17個省轄市進出口總額的2.5倍,是第2位焦作市的18.9倍,是第18位商丘市的169.5倍,全省外貿區域發展不均衡現象突出[5]。這一現象主要是由于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產業結構水平高低不同,造成對外貿易發展的不協調。鄭州市作為省會城市,經濟基礎良好,交通便利,資源集中,發展加工貿易有著極大的優勢。

4.物流成本過高

加工貿易場地一般選在臨近國際市場的區域,這是由加工貿易“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特點所決定的。臨近國際市場的區域可以有效降低運輸成本,縮短交貨時間和交易周期,并且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的效率[6]。河南省地處中部并且遠離東部及沿海市場,因此運輸成本必然提高。與沿海地區相比,河南省加工貿易的運輸費多于它們近百倍,因此廠商選址時是否接近市場與是否獲得中間收入是影響最終選擇的關鍵因素。與河南省處于同樣地位的其他內地省市,因其交通不甚便捷,遠離海外市場,其隱形損耗貿易利潤也無形中阻礙了外商的進駐。

5.對加工貿易的監管有待完善

加工貿易通常是由工商、稅務、海關、外匯、公安及質監等多個執法部門共同監管,因此必須各部門協調合作,但河南省的這些管理部門缺乏協調合作機制,對加工貿易管理協調嚴重不足,從而導致各部門政策不一致。由于缺乏有效的協調合作機制,不僅增加了企業運營成本,削弱了企業國際競爭力,而且嚴重影響了企業的經營發展,同時,降低了監管部門的工作效率[7]。

三、促進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承接東部加工貿易轉移,實現區域優勢互補

隨著東部加工貿易的升級換代,產業升級和產業轉移勢在必行,低附加值、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貿易必然會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我國東部地區發展加工貿易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主要表現在:一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近年來,東部地區企業一直存在著“招工難”“民工荒”的現象,使東部地區一些原本具有優勢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難以為繼。如果東部地區的工資水平進一步提高,較高的工資水平又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大大制約企業的利潤空間和發展空間。二是土地成本的上升。東部地區土地價格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升值不斷上漲,部分以加工貿易為主導的外向型發展的企業進入發展瓶頸,隨著對土地需求的日益增加,發展加工貿易的土地成本必然上升[8]。河南省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應以可持續發展和發揮比較優勢為原則,以市場為導向,有序可行地貫徹實施。國際分工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及伴隨的產業轉移為河南省外貿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發達國家和我國東部地區產業轉移有助于河南省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并與國內外產業轉移所輸入的先進的技術、資本、管理經驗等形成優勢互補,推動加工貿易更快更好發展。

2.加大加工貿易本土采購率,推動配套產業的發展

發展河南省內配套產業,加大加工貿易的本土采購是加工貿易帶動當地產業成長、實現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關鍵。河南省加工貿易的主體仍為外商投資企業,這不利于充分發揮加工貿易的產業升級作用。應大力培養加工貿易及其他微觀主體,如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從政策上引導扶持其快速發展,逐步發展成為加工貿易的主導力量。只有提高省內企業的技術水平和對加工貿易的配套能力,提高中間品、原材料的技術標準,使國有資本、民間投資和外商投資處于相對平等的起跑線上,這樣才能提高本土進料加工的競爭力。為此,企業應該加大技術改造、研發投入和對技術人才的培養。應改革和完善現行的制度和政策,使其更有利于配套產業的發展[9]162-184。首先,加大對配套企業的技術、資金和信息支持。充分發揮政府、科研單位等中介機構的作用,為配套企業提供咨詢服務、人才培訓服務以及信息服務,在貸款上給予優惠,推動內資企業的配套產業發展,形成新的產業集聚帶,延長河南省在國際分工中的產業鏈條。其次,要對加工貿易的稅收政策做出合理修訂。降低制成品的關稅,提高本土進料加工的退稅比例或全額退稅,對利用我國緊缺資源生產的料件實行部分退稅。

3.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高加工貿易產品檔次

全面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充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的支撐和帶動作用,鼓勵傳統加工貿易企業不斷提升創新能力,迅速發展成加工貿易高新技術企業。政府統籌各項經濟發展資金,安排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資金,用于促進技術和產品創新、產業升級、融資環境改善、產學研平臺搭建、相關中介服務組織建設,系統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快速健康發展[10]。推進企業自主創新,鼓勵加工貿易企業進行行業關鍵技術的研發,對自主創新研發項目給予支持,使它們盡快完成由技術引進到技術創新的轉變,最終使得河南省該行業的比較優勢得以提升。鼓勵加工貿易企業培養相關知識、技術性人才,積極參與高新技術產業分工或高新技術加工環節的分工,提高加工貿易產品的檔次,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提升。

4.提升對外開放意識

河南省加工貿易的發展與沿海地區存在著較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思想認識上的差距。沿海地區最早接受海外思想,能夠更快地接受新的思想,與時俱進;而河南省受傳統思想影響較為嚴重,比如小農思想,企業與政府均缺乏開拓精神,對對外貿易的重視不夠,缺乏積極承擔全球化社會分工的膽識,忽視了國際市場的巨大潛力,這些思想嚴重阻礙了河南省加工貿易的發展。因此,河南省必須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深刻認識到加工貿易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通過加工貿易來促進工業和農業的產業化,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生產效率,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提高河南省對外貿易的依存度。

5.完善加工貿易監管制度

為促進河南省加工貿易更好更快發展,必須完善加工貿易監管制度。首先要加強監管部門的有效協調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監管。其次,加工貿易涉及多個部門、多個行業、多個環節,因此在監管過程中要齊抓共管,綜合治理。建立各部門分工明確又相互作用的協調合作機制,構建公共信息平臺,資源共享,發揮公共服務功能,保證服務到位。

作者:方瑩瑩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盧謙.2015年上半年河南外貿進出口破2000億元[EB/OL].(2015-07-15)[2015-10-15].henan.si-na.com.cn/finance/cjnews/2015-07-15/0841162212.html.

[2]趙振杰.2014年河南省進出口總值近四千億元航空經濟占比超六成[EB/OL].(2015-01-16)[2015-10-15].henan.china.com.cn/finance/2015/0116/159139.shtml.

[3]郭駿.新形勢下促進我國加工貿易發展的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1,(6):82-83.

[4]崔大滬.外商直接投資與中國的加工貿易[J].世界經濟研究,2002,(6):9-14.

[5]楊建成.河南省發展加工貿易的SWOT分析[J].內江科技,2014,(11):28-29.

[6]袁慶祿.河南省產業結構及競爭力的時變分析———基于動態偏離份額方法[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5(1):74-78.

[7]劉慧娟.論新形勢下河南省加工貿易發展的對策思考[J].改革與開放,2013,(12):22-23.

[8]張驥.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J].中國經貿,2011,(1):42-44.

[9]崔瑋.加工貿易與中國經濟增長———產業內分工視角的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

[10]裴長洪,彭磊.加工貿易轉型成績:“十二五”時期我國外貿發展的重要課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6,(1):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