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成效與對策分析
時間:2022-08-23 10:35:25
導語: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成效與對策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2016年廣西開始實施第二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臨產業配套能力弱、營商環境欠佳、產能轉移風險大、價值鏈低端鎖定等問題。從產業配套、北部灣聯運體系、企業研發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營商環境、國際產能合作等角度提出對策,以期為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
1引言
為促進我國加工貿易創新發展,2016年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加快推動沿海加工貿易優先向內陸沿邊地區轉移”,發揮“一帶一路”合作平臺的作用,“引導企業有序進行國際產能合作”。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規模自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后整體呈下降趨勢,從2013年的13578億美元,下滑至2017年的11900億美元,減少12.36%。但是中西部省區市(中西部省區市是指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等20個省區市。)的加工貿易進出口規模卻呈上升趨勢,從2013年的1612億美元增長到2017年的2243億美元,增幅39.14%。廣西加工貿易也經歷了快速發展,2008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只有12.15億美元,2017年增加至118.7億美元,占中西部省區市的比重有所提升。本文通過分析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取得的成效并梳理存在的問題,提出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對策,以期為促進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2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取得的成效
2.1實現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的既定發展目標。為把握新一輪國際和國內產業轉移的機遇,2014年廣西政府提出第一輪加工貿易“倍增計劃”,目標是從當年起爭取用3年時間實現全區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突破100億美元,較2013年實現翻番。在“倍增計劃”實施之前,2013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只有51.3億美元,占廣西外貿進出口額比重為15.6%,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的比重僅0.4%。2015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105.7億美元,占廣西外貿進出口額比重為20.6%,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的比重為0.8%,提前1年實現第一輪“倍增計劃”的目標。2016年,廣西繼續實施第二輪“倍增計劃”,目標是到2020年加工貿易進出口額超過200億美元,較2016年實現翻番。2017年廣西加工貿易進出口額118.7億美元,增長22.5%,占全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額的比重升至1.0%,第二輪“倍增計劃”取得開門紅。2.2引進一批帶動效應強的龍頭企業。廣西通過引入帶動效應強的龍頭企業,帶動配套企業轉移至廣西,初步形成“品牌+代工+料件”的產業鏈模型。富士康在南寧成立了富桂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后,帶動一系列配套企業也轉移至南寧:包括從東莞轉移的從事電腦風扇生產的南寧市宏拓電子有限公司;從中山轉移的從事緩沖泡沫和包裝紙皮生產的南寧中健包裝有限公司;從深圳轉移的從事塑料制品和電磁閥線圈生產的南寧寶豐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從深圳轉移的從事五金交電和五金模具生產的南寧市富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深圳三諾集團入駐北海產生的帶動效應也十分明顯,帶動一批電子信息企業從珠三角地區轉移至北海:主要從事聯想筆記本電腦、電腦主板及電腦零部件代工生產及銷售的廣西三創科技有限公司;從事數碼音響生產的廣西三諾電子有限公司;從事電腦主板制造的北海國騰智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電腦顯示屏制造的北海星沅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電腦注塑件及噴涂件制造的北海德合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從事電腦音頻線材制造的北海瑞晟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富士康、三諾等電子信息類龍頭企業對配套企業的帶動作用,提升了本地供應鏈的配套率,促進了加工貿易產業鏈的延伸,從而形成新的產業集群效應。2.3形成加工貿易產業集群發展的平臺和載體。目前廣西已有南寧、梧州、北海、欽州4個國家級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重點承接地,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綜合保稅區、北海出口加工區4個國家級海關特殊監管區承接平臺。該四市四區初步形成以南寧富桂精密工業、南寧豐達電機、北海三創科技、北海建興光電科技、欽州中馬凱利數碼、欽州駿升科技、梧州領冠電子、梧州平洲電子等企業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助推廣西電子信息產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196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2305億元。2018年1-3月,南寧、北海、欽州和梧州四市的加工貿易進出口值達23.70億美元,占全區加工貿易進出口值90.75%,地區集群效應明顯。廣西還將根據各地市的產業條件和基礎,加快培育柳州、桂林、防城港、玉林、崇左等5個加工貿易發展潛力較大的城市和中馬欽州產業園區、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北海工業園區等5個自治區級加工貿易產業重點園區,進一步形成多層次的加工貿易產業集聚態勢。2.4努力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根據2016年廣西商務廳對全區160家加工貿易企業的問卷調查,有41.4%的企業創立了自主品牌,另有26.1%的企業計劃創建自主品牌,有47.3%的企業設有研發中心,有15%的企業的地區總部設在廣西。企業通過提升自主品牌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價值鏈向研發設計和營銷服務延伸,提高產品附加值。在電子信息產業,南寧富桂精密工業有限公司并沒有簡單停留在純粹的代工環節,通過建設研發檢測認證中心,積極向價值鏈兩端延伸。該中心于2015年成為國家級認定實驗室,截至2018年5月已完成研發項目978項,獲得專利297項,正在申請專利681項,其研發方向是建立“互聯網+”應用的開放平臺。此外,廣西三諾集團研發中心以“云端+終端”為開發路線,形成智慧終端+應用+內容的閉環產業鏈,截至目前已獲得4項發明專利、52項實用新型專利、24項外觀設計專利和35項軟件著作權。在傳統經營模式———簡單貼牌生產(OEM)和委托設計(ODM)無法更好地整合資源和響應市場的情況下,廣西三諾集團對消費電子商業模式進行創新,提供原創產品策劃設計提供商(OriginalPlanningManufacturer,OPM)服務。該模式可以高效地為客戶提供差異化產品整體解決方案的一站式服務,走可持續的差異化創新路線,為企業和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廣西三諾集團已與Intel、AMD、Nvidia、Microsoft、Huawei、MTK等國際知名廠商形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在生物醫藥產業,桂林南藥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抗瘧疾藥供應商,其核心產品———注射用青蒿琥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全球唯一凍干粉針劑,也是重癥瘧疾的首選用藥,市場占有率90%以上。在進行海外市場推廣時,注射用青蒿琥酯使用“桂藥”自主品牌和“ARTESUN”商品名,并在科特迪瓦、肯尼亞、馬拉維和烏干達等海外市場成功注冊“ARTESUN”商標。2.5培育以高新技術為重點的加工貿易產業。發展以高新技術為重點的加工貿易產業是廣西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主要途徑。2013年廣西加工貿易項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12.8億美元,占全區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和外貿出口比重分別為43.8%和6.8%;2018年加工貿易項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50.8億美元,占全區加工貿易出口比重和外貿出口比重分別為65.4%和15.5%,較2013年均有明顯增長。目前,廣西加工貿易項下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以電子信息類為主,包括有線數字通訊設備、便攜式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調制解調器、用作處理器及控制器的集成電路、微型機的處理部件、光盤驅動器、液晶監視器、平板電腦、彩色衛星電視接收機等。
3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存在的問題
3.1龍頭企業數量少,產業配套能力較弱。2017年,廣西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有161家,加工貿易進出口額達到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只有9家。新引進的加工貿易企業尚處于發展壯大階段,示范帶動效應不足。全球知名的電子設備適配器廠商芬蘭賽爾康,于2016年斥資10億元人民幣在貴港建立了賽爾康工業園項目,這是賽爾康繼深圳后在中國設立的第二個生產基地。2017年貴港賽爾康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僅為878.35萬美元,2018年1-4月則增長至1408.37萬美元,企業正處于迅速成長階段,示范帶動效應還未顯現。另外,電子信息產業配套能力尚未成熟。例如,廣西的電子信息產業已形成一定產業集聚,但是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加工必需的關鍵工序———電子電鍍工序仍無法配套,企業需要將該工序發包至珠三角地區完成。產業不配套既增加了電子信息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企業的競爭力,致使龍頭企業無法做大做強;也降低了區域的產業關聯度,無法形成主導產業與配套產業相互輻射和相互帶動的效應,從而影響區域的產業集聚。3.2企業經營成本偏高,營商環境待優化。一是物流成本偏高。由于北部灣港口集疏運體系滯后,港口與腹地鐵路建設不協調,導致從北部灣港每出口一個貨柜的物流費用比從東部沿海地區出口高4000-8000元人民幣。從北海、欽州至貴陽的鐵路需要繞道柳州,加上通關效率較低、運能組織較少等因素,經北部灣港出口的物流成本反而高于經珠三角。二是“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和基數高。由于廣西企業數量較少,“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和基數低則不足以實現全覆蓋。廣西企業“五險一金”繳費比例為35%,而廣東東莞市“五險一金”繳費比例只有25.4%。此外,廣西企業承擔的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為當地平均工資的60%,2017年的社?;鶖迪孪奘?834.3元。而深圳企業承擔的社保基數下限為當地最低工資標準,2017年為2130元,比廣西企業低704.3元。三是工業電價高。廣西有豐富的電能資源,廣西企業卻無法享受低電價。廣西龍灘、巖灘等水電站為國家“西電東送”做出重要貢獻,每年龍灘水電站70%以上的電量(國家發改委制定的上網電價0.307元/千瓦時)送往廣東。作為經濟后發展地區,廣西企業使用0.4227元/千瓦時(2017年7月上網電價)的高價火電,導致廣西工業電價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高電價已成為廣西經濟發展的瓶頸。四是園區配套設施不足。大部分園區規劃面積較大且遠離市區,通過征用土地、搭建廠房、鋪設道路及管網設施、配套政策等措施完成了園區基本框架建設,但科教文衛等生活配套設施匱乏,產城融合水平低,導致園區開發強度尚處于初級開發和要素集聚階段。3.3企業面臨訂單流失,甚至產能轉移的風險。在發展加工貿易的過程中,廣西面臨著來自中西部省市和東南亞國家的激烈競爭。國內中西部地區如重慶、四川、河南、陜西等較早發展加工貿易,其加工貿易進出口額占當地外貿總額的比重分別達40.5%、55.6%、68.2%和65.8%,擁有較好的產業基礎和配套,承接能力均優于廣西。部分東南亞國家如越南、印尼因較低的工資和生產成本,對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吸引力也在增強,如每名越南勞動力的年工資成本比廣西低1.3-1.5萬元。加上相似的資源稟賦、工業化水平、市場潛力和支持政策,廣西與中西部地區和東南亞國家在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上有較強的競爭性,廣西加工貿易企業面臨訂單流失,甚至產能轉移的風險。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新趨勢是傳統的資源型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正在逐步減少,資本、技術密集型的加工貿易產業轉移正在持續增長,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層次越來越高。因此,廣西若僅靠豐富的資源、低廉的勞動力、優惠的政策和減免的財稅,則無法在承接加工貿易產業轉移的競爭中脫穎而出。3.4企業處于價值鏈低端,抗風險能力弱。由于加工貿易產業的研發、營銷、結算等高附加值環節仍留在東部沿海地區,目前廣西承接的主要是低附加值生產環節,尚處于價值鏈低端。深圳三諾集團從加工制造起步逐步轉型升級成為擁有自主研發創新能力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涉及影音娛樂、信息科技和智慧家庭三大領域,并形成了硬件加軟件、云端加終端的完整產業鏈。旗下的三諾工業設計中心位列全球設計機構第13名,既從事產品外觀及工藝設計,也提供用戶交互式體驗和產品文化創意設計。但深圳三諾集團向廣西轉移的多為加工制造等中低端環節,研發設計、客戶服務等高端環節未發生大規模轉移,而廣西企業自主創新、內生增長的積累不足,導致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轉型升級仍任重而道遠。
4廣西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對策
4.1重視提高產業鏈的配套程度。重慶作為中國西部的內陸城市,從2009年開始大力發展內陸加工貿易,成功吸引了惠普、思科、宏碁等筆記本電腦品牌商,富士康、仁寶、廣達、英業達等代工巨頭物以及700多家零部件企業,成為亞洲最大的筆記本電腦生產基地和云計算數據存儲處理中心。重慶承接加工貿易的組織模式以垂直型為主,不受傳統水平型分工“兩頭在外,大進大出”的約束。這樣既克服了內陸城市物流成本較高的阻礙因素,又顯著提高了產業鏈的配套程度。廣西在引入加工貿易產業時應重視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努力打造融合研發設計、零部件生產、成品組裝、品牌銷售和結算服務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才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加工貿易對本地工業轉型升級的助推作用。4.2重點打造北部灣綜合聯運體系。廣西北部灣港作為中新互聯互通南向通道的重要樞紐節點,北接渝新歐國際通道,南至中國香港地區、新加坡乃至整個東南亞,是重慶、貴州、甘肅等內陸省市連接東盟距離最短的通道。例如,重慶等內陸城市的貨物經鐵路運輸至北部灣港再出口東南亞國家,比傳統的沿長江運輸至上海港再轉海運出境,運輸時間可以縮短7-10天。目前,欽州港至重慶、欽州港至成都、欽州港至昆明、蘭州至欽州港的鐵路班列已經開通,今后要實現雙向對開每天開行。廣西應將重慶、甘肅、貴州至北部灣港的海鐵聯運班列常態化,并同時開行北部灣港至港澳、東盟國家的集裝箱直通“天天班列”。廣西要注重物流軟硬件設施的提升,建成以海鐵聯運為主,公海聯運、跨境公路運輸、跨境鐵路運輸為輔的綜合聯運體系,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速度、服務和價格最優的陸海新通道。4.3大力支持企業研發創新和強化品牌。由于高附加值的研發設計、銷售服務等環節仍保留在加工貿易產業轉出地,為防止廣西企業進入“增長陷阱”,廣西應大力支持企業發展研發創新能力。一要支持企業建立技術研發與技術應用之間的互動機制,保障技術研發與應用服務緊密結合。二要鼓勵企業設立研發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推動價值鏈向上游研發設計、下游營銷環節延伸。三要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發揮科研公共服務功能,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合力。四要支持企業培育壯大自主品牌,推動加工貿易企業由簡單貼牌生產向委托設計、自主品牌轉變。五要加大財政對創新發展的支持力度,在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設備、科技研發、產品創新、品牌培育等方面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4.4不斷加強各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從“第一資源”的戰略高度,重視各層次人才的培育和引進。首先,廣西要以本地高校為依托,創新校企合作模式,完善職業技術培訓,為企業輸送高素質的從業人員。其次,對于重點發展領域的緊缺型人才,廣西要加大引智、借智力度,大力吸納高端人才在廣西就業、創業。第三,政府要建立健全人才培育、引進、使用、發展的政策和機制,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優秀人才在廣西發展提供良好的平臺和服務。第四,落實人才引入的各項優惠政策,包括科研、學習、生活、醫療、子女教育等方面。4.5切實優化加工貿易營商環境。一是針對加工貿易企業“五險一金”負擔較重的問題,廣西商務、人社、財政等部門應聯合研究并出臺政策,適時適當降低社保繳費基數和比例,探索新農合、商業保險與基本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做法。二是針對工業電價較高的問題,廣西應繼續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有序放開用電計劃,允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節能環保要求的各園區用電大戶參與市場交易,進一步降低實體經濟用電成本。三是為加工貿易企業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服務,提升對中小型加工貿易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水平,優先滿足加工貿易企業創新發展的融資需求。四是加快加工貿易園區生活配套設施建設,打造加工貿易園區“30分鐘生活圈”,為加工貿易企業扎根園區創造良好環境。4.6積極探索國際產能合作。作為“一帶一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廣西應利用毗鄰東盟的區位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廣西既要積極承接國內東部沿海地區的加工貿易產業梯度轉移,還要積極謀劃加工貿易境外合作布局,與東盟、歐洲、港臺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開展加工貿易產能合作。一方面,重點針對境外加工貿易發達國家或地區開展招商引資,推介廣西加工貿易發展商機,吸納境外加工貿易產業和資本;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境外豐富的要素資源,探索與越南等國家的跨境勞務合作,降低邊境地區加工貿易企業的生產成本,為勞動密集型加工貿易企業創造人口紅利。
參考文獻
[1]劉麗.廣西加工貿易的發展策略研究[J].中國商論,2015,(3):109-111.
[2]樊兢.后危機時代廣西承接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問題研究[J].產業經濟評論,2014,(11):75-82.
[3]楊素琳.倍增計劃背景下廣西發展加工貿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市場論壇,2015,(3):30-32.
[4]楊曉林.淺析廣西加工貿易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沿海企業與科技,2011,(3):23-26.
[5]鄧堅.“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邊境城市加工貿易發展策略探究———以鄰近東盟邊境城市廣西崇左市為例[J].學術論壇,2017,(5):124-128
作者:樊兢 單位:廣西財經學院經濟與貿易學院
- 上一篇:國際經濟貿易糾紛解決機制探究
- 下一篇: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商環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