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栽培技術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28 11:03:00
導語:甘薯栽培技術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深松改土,作成“高胖”大壟
改過去一壟二犁成壟為三犁成壟,即按行距先用大耳鏵帶草把深開溝,而后用三叉齒再深松8.5cm,施肥合壟作成67cm“高胖”大壟。加厚活土層,從而達到保水、保肥、增產的目的。
2增施農家肥,配方施肥
采取基肥為主、追肥為輔,控氮、穩磷、補鉀的施肥原則。一般施優質農肥45t/hm2,甘薯專用肥(N∶P2O5∶K2O∶B為9∶6∶17∶1)750kg/hm2或氮磷鉀復合肥750kg/hm2。
3品種選擇
選擇抗逆性強、品質優良、色澤美觀、耐貯耐運、產量高、市場暢銷的品種,如豫薯10、北京紅、煙薯16;大力推廣脫毒種苗栽植。①豫薯10號:由河南省商丘市農科所選育。1998年引入瓦房店市,紅皮淺紅肉,薯形紡錘或下膨。葉、葉脈綠色,三角形,深缺刻,特短蔓,一般長50~80cm,最長120cm,終生不用翻秧。結薯特早,多而勻,產量:春薯一般75t/hm2,最高105t/hm2;夏薯52.5t/hm2,最高75t/hm2。在同一地塊1年可種2季,春薯地膜覆蓋80~90d,產量45t/hm2左右,可供市場淡季,效益很高。種植密度:春薯6.0萬株/hm2,夏薯7.5萬株/hm2。②北京紅:由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選育。2000年引入瓦房店市。葉、葉脈綠色,皮紫白瓤,薯形紡錘形,結薯集中整齊,蔓長1.7m左右,一般產量52.5t/hm2左右。該品種適應性廣,抗病性強,耐貯藏,適宜在山區丘陵平原地種植。③煙薯16:由山東省煙臺市農科院選育。2001年引入瓦房店市。葉、葉脈均為綠色,葉尖心臟形,蔓綠色,短
蔓,分枝較多,蔓粗中等,薯塊下膨紡錘形,紅皮淺黃肉。該品種淀粉含量高,食味好,結薯集中,薯塊大而整齊,抗病性較強,且耐貯藏性好。
4培育壯苗
4.1育苗時間
種薯上床需≥10℃的有效積溫110℃,即苗齡30~35d。因此,種薯一般在3月末開始育苗。
4.2催芽
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浸種消毒后,再用32℃高溫催芽,以利多出苗。
4.3苗床溫度管理
堅持“前高、中平、后低”的原則,即上床前3~5d,苗床澆足水,床上溫度控制在32~33℃左右,6~20d土溫控制在20~25℃,20d后溫度控制在15~20℃,并適當控制澆水。
4.4壯苗標準
節短,莖粗,苗長25cm,保證有5節,百株苗重不少于500g。
5適時早栽
5月初開始栽植,5月30日栽完,適時移栽期為5月10~20日。先栽背風向陽地塊,薄地宜密,肥地宜稀。一般株行距以85~90cm×20cm為宜,栽植4.95~6.00萬株/hm2。栽植前,種苗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蘸根部消毒以防病害。栽植時,甘薯苗一定斜臥栽,有2~3節在土中,土中每一節都能發根形成根系及分化塊根,以促進根系發達,增加地下塊根分化數量,控制食用品種特大塊根形成,提高商品性,增加產值。6加強田間管理
栽后1周及時查田補苗,做到苗齊苗壯。早鏟早趟做到二鏟二趟,達到松土保墑。秧苗伸蔓達33.3cm,結束趟地改翻蔓為提蔓,甘薯莖蔓不易翻動,尤其生長中后期更需注意,對平肥地生長中期可提蔓1~2次。生長中后期出現雜草要及時人工拔除?;胤劳介L,甘薯豐產長相為苗期健壯,中期生長旺盛,但莖蔓封行不易過早,以防后期早衰。對旺長的田塊可在7月20日左右,噴施多效唑150倍液,控制旺長。中、上等肥力地塊一般用多效唑化控4~5次,肥力較差的地塊化控2~3次。8月20日至9月10日可連續噴施磷酸二氫鉀300倍液。
7病蟲害防治
主要病蟲害有甘薯莖線蟲病、甘薯黑斑病、甘薯軟腐病、甘薯小象甲、小地老虎、蠐螬等,可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田間病蟲害發生。
8適時收獲
準備貯藏的甘薯應在10月1~5日收完,待干后進行窖貯。
論文摘要:分析指出脫毒甘薯種苗的應用可顯著提高瓦房店市甘薯產量,總結了脫毒甘薯無公害栽培技術,包括松土起壟、配方施肥、品種選擇、育苗、栽植、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內容,以期為脫毒技術在甘薯無公害栽培中的應用提供參考。
- 上一篇:林業局綜治維穩及平安創建工作匯報材料
- 下一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匯報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