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蔬菜種植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分析
時間:2022-05-08 11:36:18
導語:有機蔬菜種植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也相應地提高。蔬菜供應作為品質生活的基本單元和重要組成部分,其種植模式也受到了人們的關注。闡述了有機蔬菜的種植模式,在此基礎上對生態農業技術的具體推廣應用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有機蔬菜;種植模式;生態農業;技術推廣
傳統的蔬菜種植主要是運用物理方法進行病蟲害防治,且輔以激素、化肥、農藥等進行培育,以確保蔬菜的成活,這是極為不健康的,對人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潛在為害。現階段,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和對美好生活品質的追求,人們對蔬菜的品質要求也日漸提高。在這種情況下,有機蔬菜的種植具備了極大的發展潛力。本文以有機蔬菜為主體,對種植方式和技術應用進行了相關探討,力求促進生態農業更好地發展。
1有機蔬菜種植模式
有機蔬菜是將蔬菜中的亞硝酸鹽、農藥殘留等有毒物質都嚴格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保證蔬菜的綠色、健康,將對人體的潛在為害降到最低限度的一種新型種植模式。在近年來生態農業技術不斷成熟的情況下,該種植模式得到了廣泛推廣。1.1基地的選擇。有機蔬菜由于其品質要求和生產標準,對種植基地產地水源、空氣、環境等要求都極為嚴格。生態系統是一個整體,在相關選址過程中,應對自身環境以及整體環境做統籌的規劃以及考量。因此,在選擇生產基地時,首先應當采取差別化區分的原則,將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區別開來。在此過程中注意隔離帶的設置,防止其他種植地對有機蔬菜的生產基地,影響有機蔬菜的品質[1];其次,注意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的轉換時間問題,在此期間不應栽培有機蔬菜,以確保種植品質,一般轉換時間為2年,在第3年要按照有機蔬菜種植標準來進行科學化生產,在相關的檢測和部門許可后才能進行銷售和買賣交易。1.2病蟲害的防治工作?;趥鹘y消滅病蟲害的化肥、農藥等不成熟、不健康防治方式,有機蔬菜的種植技術中大多采用了生物防治的方式,不僅能滿足綠色蔬菜防治害蟲的需求,也不會對有機蔬菜帶來損害[2]。由此不刻意地消滅害蟲的本身,而是從二元性入手,保護其天敵,將農業措施和物理措施結合起來進行害蟲防治。同時,應在原有的物理防治方面創新,以無害化和綠色化出發,利用無害的菌類、植物油等進行治理,推廣使用農業機械,如防蟲網等。1.3有機肥的合理使用。適當添加有機肥不僅可以保證質量和產量,還可以適當提高蔬菜的品質。與以往使用的化肥不同,在有機蔬菜種植過程中,有機肥是以綠肥為主,常見的有生物肥、鉀礦肥、磷礦粉、動物糞便等,可以達到更好的固氮、保氧作用。在配備原料方面應嚴格遵循配比合理的原則,蔬菜種植地所需要的有機肥控制在3000~3900kg/667m2,底肥用量控制在2250~2925kg/667m2,這樣才能使施加的肥料更加精準有效,不浪費和板結土地[3]。在開窩前應清整土地,減少雜草以及其他物質的覆蓋,影響蔬菜對有機肥的吸收和轉化,影響產量。在收獲后需要及時清理干凈土地,尤其是對病蟲害殘體,以提高土壤質量,減少病蟲害對蔬菜的影響。1.4種植過程管理。大棚蔬菜可通過地膜覆蓋、嫁接等技術提升有機蔬菜的生產力,較傳統的種植方式其生產周期延長,甚至采用多種作物輪作的形式促進蔬菜高產,更好地擴大了供給。在生產管理過程中,合理調整植株間距,做到合理密植,提供適當的光照條件,為蔬菜提供了良好健康的生長環境。
2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
生態農業技術是發展有機蔬菜作物的基礎和重要保障,加強農業生態技術的推廣是我國農業邁向進一步科學合理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梯。2.1技術更新加快。技術創新是生態技術進行推廣的內在根本競爭力,是進一步持續落地推廣的基本要求。應當緊隨國家創新發展的發展戰略,保證生態農業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性和后續發展動力保障。鼓勵生態農業技術創新、設立專項基金,以此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進行一系列政策支持和引領促進創新人才的發展,增加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為生態農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后備資源和技術來源保障,更好地為生產農業技術的推廣提供支持[4]。2.2制定相關標準和規范。有機生態農產品發展行業最根本的原則是綠色、生態和健康。如何將這一規范落到實處、真正保證質量,是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最硬核的底氣。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相關的技術水準以及審核要求,形成一整套完整、可溯源的整體生態農業技術推廣鏈條,始終堅持細處著手、綜合布局的基本原則,切實做好田間管理,有效增強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效果,真正為農業技術的推廣提供保障,實現綠色無污染、優質高產的目標。2.3多手段的推廣方式。在今天與時俱進的社會里,要真正把農業生態技術應用到實處,僅僅依靠質量是不夠的,還需要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尤其處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里??梢园堰@項技術融入在網課以及基層普查的方式,使其技術更廣泛、更切實的地用到普遍有機作物種植當中,真正讓其發揮最大效應。積極借助網絡、互聯網、計算機等現代化手段提高相關技術,針對實際情況來采取科學有效措施。讓更多的用戶切實體會到生態農業技術的好處,增加體驗感和認同感,加大市場的供給力度和消費力度,為有機蔬菜的大規模種植打下良好的生產基礎。
3結語
源于現階段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在生態農業技術推廣中,有機蔬菜的種植和推廣受到大家的普遍關注。如何把這項多功能、高效率效應的農業生態技術落到實地,如何促使新的生態農業逐漸朝著經濟化、綠色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是現在共同面對的問題。本文就此作出分析,希望整合我國農業資源,更好地促進生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洪.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13):105,107.
[2]吳訓友.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農家參謀,2019(17):51.
[3]劉向英.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種子科技,2019,37(4):79.
[4]杜文昌,胡鐵欣,李琳琳.有機蔬菜種植模式及生態農業技術推廣應用[J].農業與技術,2018,38(22):122.
作者:于善鳳 單位:郯城縣楊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 上一篇:農業園區規劃思路與方法綜述
- 下一篇:畜牧養殖生態環境的影響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