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循環型生態產業發展研究

時間:2022-07-02 10:23:57

導語:生態文明循環型生態產業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文明循環型生態產業發展研究

摘要:本文在研究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與循環生態產業關系的基礎上,在生態產業理念和生態文明指導下,分析鄭州市三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鄭州市發展循環型生態產業的基礎和發展環境、三次產業發展現狀以及發展循環型生態產業的必要性與緊迫性。以生態型產業為突破口,提出發展循環型生態型產業的重點任務,以推進鄭州市生態型經濟模式發展,以期對鄭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著力打造生態宜居鄭州,全面推進河南振興、加快中原經濟區建設,實現中原崛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鄭州市;生態文明;循環型

生態產業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日益突出和能源短缺的嚴峻挑戰,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科學發展理念和生態文明建設經濟發展模式備受世界關注,生態產業發展正在成為地區發展的新趨勢、新亮點和新坐標,國內外眾多地區開始了發展生態產業的構想與實踐。鄭州市作為全國經濟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目前已初步構成以煤炭、有色金屬、建筑、耐火材料、紡織、食品為骨干的工業體系。近年來鄭州市在經濟發展中大力推行資源節約和清潔生產,在推動生態文明城市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長期以來形成的粗放型增長方式仍未從根本上得到改變,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生產單位GDP和工業增加值的能源消耗量、單位產值廢物產生量偏高;能源的消耗結構中,煤炭、石油、天然氣等不可再生資源占相當大比重;節能降耗任務艱巨等負面影響成為制約鄭州市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一、鄭州市三次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循環經濟發展層次有待提高。循環經濟指導工業化發展的理念雖然開始引入,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缺乏高度和深度,企業、產業間的關聯度不高,產品互為補充、資源互相利用的能力不強,循環經濟只是在一個企業內部的小循環,還沒有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條的中循環和鏈條間的大循環,循環經濟的發展缺乏大產業、大企業、大項目支撐,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的任務相當繁重。全社會對發展循環經濟缺乏共識,社會大循環仍未啟動。(二)節能降耗任務艱巨。工業經濟在經濟總量中比重較大,支柱產業礦產開發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特點,這些產業的萬元工業增加值能耗、水耗仍然較高,增長方式亟需轉變,且近年來新上的骨干項目中高耗能、高污染項目占有相當大的比重,產業結構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工業能源消費仍以原煤為主,一次性能源原煤占比79.67%,節能降耗任務艱巨。(三)農業生態有惡化趨勢。傳統生態農業被現代化農業打破,新的農業生態系統未完全建立。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農藥、化肥及塑料薄膜的大量施用、畜禽和水產養殖、秸桿焚燒等,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嚴重。以養殖業為例,鄭州市現有大、中、小型養殖場一百五千多家,經過環評的只有幾百家,絕大多數養殖場排出(年產兩千多萬噸)的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嚴重污染空氣、土壤和地表及地下水。(四)綠地、濕地相對不足。2016年,鄭州市建成區綠地率35.5%、綠化覆蓋率40.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7.6平方米。但與國家生態市考核指標提出的人均森林覆蓋率山區75%、丘陵45%、平原18%,城鎮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仍有不小的差距。鄭州市水資源有限,濕地和水面人均較少,人均擁有水面僅為3.9平方米。黃河濕地由于圍墾造田等不合理的開發和人為破壞,濕地面積萎縮,生態功能減弱。全市濕地面積總量呈下降趨勢。(五)資源過度開發。煤炭、鋁土礦、耐火粘土礦是鄭州市的優勢礦產,資源儲量位居全省首位,區內原煤資源消耗以本地供應為主,勢必會增加區內礦產開采生態壓力,礦藏資源的開采不同程度地破壞了原來的生態系統,造成植被破壞,水土流失、水體污染,并在汛期強降雨時段形成滑坡、塌陷等地質災害。據有關部門統計,鄭州市各類礦山企業劃定礦區范圍面積約53695.6萬平方米,占全市土地面積的7.4%,其中煤礦劃定礦區范圍面積約46518.4萬平方米,占全市各類礦山面積的86.6%,其影響尤為突出。(六)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生物物種資源是維持自然生態系統平衡的核心和基礎,是生態良好的基本指標。目前,鄭州市共有樹種78科,四百多種,國家重點野生植物3種,各類陸棲脊椎動物251種,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9種,省級重點保護動物19種。由于經濟快速發展,人類活動頻繁,生態受到破壞,各種野生動物生存環境惡化,活動范圍減小,動植物種類及數量發生了變化。

二、鄭州市循環型生態產業的發展基礎和發展環境分析

(一)豐富的資源稟賦,為其發展循環經濟奠定客觀基礎。交通區位優勢凸顯。鄭州處于我國交通大十字的中心位置,綜合交通網絡發達,是中國鐵路、公路、航空、通信兼具的重要綜合性交通通訊樞紐。日益凸顯的區位優勢、交通網絡的進一步改善為加快要素集聚、促進循環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生態環境改善明顯。鄭州市全面落實國家和河南省節能減排政策措施,支持重點節能工程建設,重點領域節能減排成效顯著。資源稟賦優良。鄭州煤炭、鋁土礦、天然油石礦和耐火粘土等資源優勢突出。西氣東輸管線、撫順———鄭州和蘭州———鄭州———長沙成品油管道等穿境而過,緊鄰中原油田、豫西火電基地、山西煤炭基地。亟待開發的資源優勢為發展循環型生態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二)三次產業能耗結構優化,為其發展循環經濟奠定產業基礎。鄭州市產業聚集區勢頭發展強勁,目前鄭州市共有產業聚集區七十多個,其中重點產業聚集區39個,初步形成了環鄭州城區的食品加工、紡織服裝、汽車及裝備制造業、機械加工業、電子信息、生物制藥、新材料等工業集聚區連接的環形產業帶,在六市也因地制宜地形成了耐材、造紙、鋁加工業、煤電工業等各具特色的工業聚集區。目前的產業聚集區為加大企業間物質、能量的交流,在集群內通過“資源———產品———廢棄———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遵循“3R”原則,將清潔生產、生態設計、綠色消費、資源綜合利用等有機融為一體,為實現經濟、環境和社會效益相統一的條件奠定了良好基礎。(三)鄭州市的戰略地位,為其發展循環經濟創造新的發展環境。隨著中原經濟區和鄭州航空綜合經濟試驗區的批準,鄭州市進入了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發展階段,對資源保障和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將河南省列為全國循環經濟試點省,提出了建設工農業復合型循環經濟示范省的目標要求。鄭州市作為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鄭州航空綜合經濟試驗區、河南省的省會的戰略地位,發展循環經濟正面臨著重大的歷史機遇。

三、鄭州循環型生態產業體系發展路徑

(一)循環型生態工業體系建設。1.循環型生態工業發展模式。一是煤電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形成“煤炭開采———煤炭洗選———精煤———環境修復”產業鏈、“煤炭———電力———建材”產業鏈、“煤炭———焦化———化工——建材”產業鏈。二是依托中鋁河南分公司、長城鋁業公司和中國鋁業研究中心,打造“上街—滎陽—鞏義鋁加工產業集群”。三是加快推進中牟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區建設,打造鄭州———開封———中牟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著力打造中牟縣中國汽車零部件(鄭州)產業基地。四是新能源重點推動光伏發電示范工程、沼氣發電示范工程、節能燈示范應用工程和新能源汽車示范項目。五是依托鄭州三磨研究所、鄭州新亞復合超硬材料有限公司,大力發展高品級超硬材料,積極開發新型功能性超硬材料制品。2.循環型生態工業重點發展領域。發揮鄭州日產、宇通客車等整車企業吸引零部件生產要素優勢,打造鄭州———開封———中牟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依托中鋁河南分公司、長城鋁業公司和中國鋁業研發中心,引導鋁加工業企業向園區集聚,為鄭州建成中國先進制造業中心提供重要支撐。依托經濟技術開發區高端電子制造和研發服務區,高新技術開發區優勢產業集聚區,金水區軟件信息服務和技術交流功能區,打造電子信息產業集群。以白象、三全、思念、金星、奧星、三鹿花花牛等為代表一大批食品生產企業,打造二七———新鄭食品產業集群。依托大型服裝批發市場,打造二七———新密服裝產業集群。3.優化整合工業產業布局。根據鄭州園區發展的現狀以及產業的聯系,將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河南出口加工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鄭州航空港區等融合為國家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將鄭州紡織服裝產業園區、二七區馬寨工業園區、二七區服裝加工中心融合為鄭州紡織服裝技術產業開發區;將上街區裝備制造業基地、上街區綠色新材料產業集聚區、中國(鄭州)鋁工業園區融合為上街裝備制造與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區;將滎陽閥門工業集聚群區、五龍工業園區、道北工業園區等融合為滎陽裝備制造與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區;將新鄭中原食品工業園、龍湖科技教育產業園、辛店煤電循環經濟產業園等融合為新鄭現代都市產業與醫藥產業集聚發展區;將登封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區、大冶工業園區等融合為登封汽車零部件產業集聚發展區;將大隗造紙工業集中區、耐化耐材工業集中區、新密曲梁服裝產業集聚區融合為新密先進制造產業集聚發展區;將鞏義豫聯工業園區、耐火材料工業園區等融合為鞏義鋁精深加工產業集聚發展區;將中牟汽車工業園、白沙鎮工業園區等融合為中牟汽車與零部件產業集聚發展區。(二)循環型生態農業體系建設。1.循環型生態農業發展模式延長產業鏈至畜牧產品加工、生物制藥及農作物深加工,逐步構建“畜———沼———菜———藥”循環產業鏈網。大力發展奶牛養殖等特色畜牧業,逐步構建“畜———沼———果———禽”循環產業鏈。依托三全、思念等重點大型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發展“農業種養殖———農副產品加工———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產業鏈特征的循環型園區,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發揮重點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加快推廣循環技術的應用。2.循環型生態農業重點發展領域一是大力發展蔬菜種植業。加快蔬菜種植業的規?;?、產業化和現代化生產,完善設施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大力發展綠色和有機精品蔬菜、特色蔬菜和外向型蔬菜生產。二是重點發展奶牛養殖業。重點建設完成沿黃河帶的漁業生態循環養殖、新鄭雛鷹集團生豬養殖示范園等示范園加工———生產———銷售一體化示范園區等項目。三是突出發展休閑觀光業。推動傳統農業純生產功能向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合一”功能方向轉變。四是積極發展大棗種植業。加大對棗產品深加工支持,開發棗茶、棗飲料、棗酒、棗花蜜、棗木制品等獨特的大棗文化產品。五是加快發展花卉與苗木業。重點完成鄭州新區花卉物流港建設,使鄭州成為中部地區乃至全國的花卉和苗木物流集散地。3.優化農業空間布局結合農業發展的自然資源、區位條件和比較優勢,優化北部沿黃河帶、鄭州新區生態緩沖區、西部南部丘陵區和山區、鄭州主城區及近遠郊帶等農業區域布局。利用黃河文化主題、休閑農莊主題、采摘農業及農耕體驗主題、森林休閑、水上娛樂主題等資源,重點發展特色水果業、生態林業,建設鄭州市北部綠色生態屏障。在鄭東新區、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鄭州國際航空港區、中牟產業集聚區、鄭州國際物流園區和中牟縣,建設農產品物流貿易中樞和現代農業示范區。充分發揮新密、登封、滎陽、鞏義的資源優勢,將西南部山區重點建設成為鄭州市的生態涵養區和特色產業區。鄭州主城區近郊重點布局蔬菜產業、花卉園藝產業和休閑農業等低碳、綠色高效農業,形成以觀光休閑農業、設施農業、循環農業、體驗農業和科技展示為主的休閑農業圈。(三)循環型生態服務業體系建設。1.循環型生態服務業發展模式。一是物流業建設清潔交通運輸體系為主,推進交通運輸業循環經濟發展。大力推進新能源、新材料領域科技成果研發與轉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可再生能源和難再生材料的使用。二是貿易服務業推進減少包裝與選擇可循環利用的包裝材料。積極培育綠色消費市場,引導綠色營銷,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廣泛開展廢舊產品和商品包裝材料的回收服務。三是旅游服務業突出旅游景區的廢棄物分類、回收、處理系統建設,加快生態旅游示范景區建設;積極開發綠色旅游產品,加強生態旅游營銷,形成一批生態旅游景點。2.循環型生態服務業重點發展領域。一是加強國家干線公路物流港、鄭州國際航空貨運中心、鄭州國家鐵路集裝箱中心站、河南出口加工區、河南進口保稅區等重大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構建與國際接軌的現代物流服務網絡體系。二是以全國商品期貨市場為平臺,大力發展區域間貿易、大宗商品批發、零售業務,實現農產品、工業品、生活用品的集聚和疏散。三是以“天地之中”申遺成功為契機,打造嵩山少林、黃河、黃帝、商都薩達國際旅游知名品牌,推進生態旅游、休閑旅游、都市觀光、會展節慶、民俗表演等旅游業與商業、農業、科技、文化的產業融合。3.優化服務業空間布局。一是中心城區。中心城區重點發展商貿、金融、信息等服務業。二七區依托鄭州火車站所在地,重點發展交通運輸、商貿物流、物流配送中心、批發零售和科研技術服務等行業。管城區依托鄭州東站所在地、商城遺址,宇通客車生產基地,重點發展與汽車制造及食品加工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轁鷧^可利用沿黃防護帶和豐富的旅游資源,打造旅游和休閑中心。二是鄭州新區以現代服務業、科技教育為主,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會展、現代物流、科研咨詢、商務服務、房地產及新鄭州站交通樞紐。三是航空港組團主要是發揮交通樞紐功能,打造全國重要的區域樞紐機場和國際貨物樞紐。

參考文獻:

[1]全國干部培訓教材編審指導委員會組織.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主題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袁東超.生態視角下南盤江流域特色產業發展路徑研究[J].中國商論,2019(2).

[3]趙眉芳,劉思揚,等.綠色生態產業的發展歷程研究———以黑龍江為例[J].經濟師,2019(2).

[4]楊洪.閩西生態文明視角下的產業生態化發展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9(1).

[5]張國興,馬玲飛.生態恢復視角下資源型區域產業轉型路徑研究[J].區域經濟評論,2018(11).

作者:敬艷麗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