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羊養殖細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時間:2022-11-17 11:39:59
導語:牛羊養殖細菌性疾病防治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養殖戶在牛羊養殖中往往將重點放在經濟效益和環境控制等方面,而忽略牛羊常見細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牛羊養殖關系到養殖戶經濟效益,關系到畜產品質量安全,更關系到我國的畜牧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同時,動物疾病防治一直是畜牧養殖業的重中之重?;诖耍疚膶⒁耘Q蝠B殖中的細菌性疾病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對應的細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關鍵詞:牛羊養殖;細菌性疾病;動物疾病防治;畜牧養殖
細菌性疾病是我國的牛羊養殖業中比較常見的疾病類型,如果不能采取及時、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和治療措施,細菌性疾病就會在牛羊群體中傳播蔓延,甚至死亡,導致養殖戶遭受更多的經濟損失。染病的牛、羊制品一旦出現在市場上,直接影響我國畜牧養殖的經濟效益和人民肉食健康安全,因此針對牛羊養殖中細菌性疾病進行科學防治的意義較為重要。
1牛羊養殖中常見細菌性疾病
1.1肉毒梭菌病。肉毒梭菌病是由于肉毒梭菌感染牛羊導致的疾病,該病會在感染牛羊后,釋放出毒素使牛羊中毒。肉毒梭菌產生的毒素會在牛羊的體內呈現出發散的狀態,牛羊在感染肉毒梭菌后,會由于毒素的影響出現神經麻痹的癥狀,影響牛羊的正常生命活動和日常活動,病癥嚴重則會導致牛羊的呼吸困難和器官衰竭的現象。肉毒梭菌病威脅牛羊的生命健康還會影響到牛羊群的生產機能。1.2梭菌性疾病。梭菌性疾病常發生在羊身上,主要是由于致病性梭狀芽孢菌感染牛羊機體造成的,牛羊一旦感染會引發其他疾病例如羊黑疫等疾病,對牛羊群造成較大的負面影響。而且,梭狀芽孢菌引起的疾病具有較快的傳染性,其發病時間短,治療難度大。牛羊一旦感染梭狀芽孢菌后,會呈現出急性發病的情況,表現為呼吸困難和不進食,呈昏睡俯臥,并保持在這種狀態下毫無痛苦地突然死去。1.3巴氏桿菌病。巴氏桿菌病是一種急性的細菌性傳染病,根據牛羊感染后表現的癥狀不同可以分為肺炎型、浮腫型、敗血型等?;忌戏窝仔桶褪蠗U菌病的牛羊的肺部會出現疾病,通常會形成纖維呼吸困難、精神狀態萎靡的癥狀;患上浮腫型巴氏桿菌病的牛羊通常喉嚨和關節部位會出現炎癥;患上敗血型巴氏桿菌病的牛羊會表現出不喜采食和精神狀態不振等癥狀[1]。
2牛羊感染細菌性疾病的原因
2.1母畜身體素質的原因。母畜身體素質是牛羊感染細菌性疾病的原因。母畜在懷孕期間很容易因為孕期表現出來的身體癥狀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再加上孕期母畜身體較為虛弱,較為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導致牛羊幼崽的先天抵抗能力不足。牛羊幼崽的先天能力不足的問題,雖然能夠通過后天的精心管理得到改善,但是也會導致牛羊幼崽的各項身體機能不夠健康。通常在牛羊養殖中,相關養殖管理人員對母畜和幼崽的管理經驗不足或疏忽,導致母畜在孕期營養不足或者是幼崽出生后得不到該有的照顧,就很容易導致牛羊染病。而且母畜的身體素質不好,就會導致母畜自身的營養不足和母乳中的營養嚴重欠缺,無法為牛羊幼崽提供必要的營養成分,牛羊幼崽的抵抗能力不足,影響到牛羊幼崽的正常發育。其次,環境也可以導致牛羊感染細菌疾病。牛羊之所以會感染細菌性疾病,是因為存放糧草的環境不夠衛生,導致細菌滋生。牛羊誤食了變質的被感染的飼料和水,導致牛羊感染細菌性疾病。2.2人工管理的原因。在牛羊養殖中,最重要的還是需要人工管理穿插在牛羊生長的各個環節,以保證牛羊的健康生長。一般牛羊幼崽在出生后,需要喝到初乳。初乳中富含著眾多幼崽所需的營養成分,還能夠提升幼崽的免疫力。如果幼崽沒能喝到初乳,或者是初乳中營養成分不夠,牛羊將會出現抵抗力不足的情況。因此在養殖過程中,飼養人員一定要做好幼崽的飼養工作。此外,在牛羊養殖過程中,由于未做好養殖場所的清潔消毒衛生工作,從而增加牛羊患上細菌性疾病的概率。而且,在管理過程中由于養殖人員的臨床經驗與責任心不足,不僅會很少定期開展對牛羊的健康情況的管理,在出現前期的輕微病狀時也很難察覺,更難及時采取適合的治療方法,導致牛羊的病情惡化,造成經濟損失[2]。
3牛羊細菌性疾病防治措施
3.1合理使用藥劑防治。在牛羊養殖過程中,發現牛羊患上細菌性疾病的最普遍的治療方法就是,采用對應的藥物對牛羊進行注射治療。例如,有牛羊患上了肉毒梭菌病,出現了中毒導致的神經麻痹、呼吸不暢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將患病牛羊進行隔離,再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做好簡單的防治工作。然后,根據牛羊的癥狀進行判斷,如果牛羊處在病癥的早期,就可以使用多價抗生素進行治療。通常在使用多價抗生素進行治療時,會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每次的注射量為3~5mL。在注射多價抗生素后的兩天,還需要配合使用硫酸卡那霉素進行注射治療,注射量要嚴格控制為5萬IU/㎏。如果在牛羊養殖中發現有牛羊患上了梭菌性疾病,由于此類疾病發病時間短、傳播速度快,防治工作有一定難度。因此,養殖人員在發現牛羊身上出現疑似癥狀后,一定要第一時間隔離染病牛羊,采取藥物進行治療。通常會選擇土霉素加水灌服,配合福爾馬林和硫酸銅溶液進行治療。在6~8小時后,需要對患病的牛羊繼續灌服高錳酸鉀溶液[3]。除了在牛羊染病后做好藥物治療,還需要在每年為養殖牛羊接種相關疾病的疫苗,以提高牛羊對細菌性疾病的抵抗力,降低牛羊在感染疾病后的病情惡化或者不易痊愈的概率,保證牛羊的健康和養殖戶的經濟效益。3.2注意科學衛生飼養。牛羊養殖的過程中,除了在發現牛羊感染了細菌性疾病后采取適當的治療措施之外,養殖人員還需要注意對牛羊的飼喂工作進行關注。例如,牛羊患上肉毒梭菌病,往往都是因為飼養人員對牛羊的飼養工作不認真,導致牛羊所使用的飼料出現腐敗和變質。腐敗和變質的飼料往往會成為細菌滋生最好的場所,而且還會伴隨著其他的寄生蟲的繁殖。一旦牛羊吃下這種腐敗和變質的飼料,就會感染病菌,患上相應的細菌性疾病,同時還會感染上其他的疾病。病狀如果較輕,還可以通過正常的藥物進行治療,而一旦病癥加重并且引起牛羊體內發生其他的并發癥,帶來的結果將是非常可怕的,甚至是導致大規模的牛羊的死亡。因此,更加需要飼養人員注意對牛羊進行科學衛生的飼養。此外,在牛羊飼養的過程中如果牛羊表現出細菌性疾病的一些前期癥狀,在進行藥物治療的同時,還可以配合飼料進行營養物質的補充和其他藥物的補充。當然,在日常的牛羊飼喂工作中,養殖人員還需要注重飼料的科學配比,防止牛羊由于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攝入不均衡,出現身體不適和免疫力降低的情況,讓細菌有機可乘,導致牛羊患上細菌性疾病[4]。3.3加強動物管理工作。在牛羊養殖中,想要做好細菌性疾病的防治工作,以保證牛羊的健康生長,不僅需要對牛羊發病時進行及時的治療,還需要在日常的牛羊養殖過程中,做好牛羊的管理工作。第一,養殖人員需要做好牛羊養殖中的環境衛生工作。其實,從全年來看,任何時候都會有牛羊患上細菌性疾病的情況出現。由于細菌性疾病的傳染力強,想要控制疾病的蔓延也是有難度的一件事情。因此,要從可能使牛羊感染細菌性疾病的源頭,做好防治工作。所以,養殖人員要對牛羊的養殖場所進行定期的清洗消毒保潔工作,保證牛羊的排泄物不會出現堆積,保證牛羊的飼養槽和飲水處的干凈和衛生。第二,養殖人員需要保證牛羊養殖場所環境的舒適。隨著現代技術發展,越來越多的養殖技術被應用在了牛羊養殖中。環境和氣候往往是導致牛羊患上細菌性疾病的原因之一,因此在飼養工作中,飼養人員可以盡可能地營造對牛羊而言較為舒適的環境,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現代技術手段對環境的各項指標進行監督和控制。3.4定期進行動物檢疫。動物檢疫工作一直是我國畜牧養殖業發展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在牛羊的飼養工作中,飼養人員要能主動配合動物檢疫工作開展,定期對養殖的牛羊進行檢疫工作,排查動物患病的情況。同時,養殖人員還可以定期對牛羊的情況進行排查、記錄和管理。然而,很多的養殖戶和養殖人員沒有養成對牛羊養殖情況進行記錄的習慣,更缺乏對牛羊細菌性疾病防治的意識。因此,有關部門和政府,可以定期組織開展牛羊養殖相關專業知識的講座,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宣傳方式,加大牛羊養殖專業知識的宣傳力度,提升養殖戶的相關意識。此外,有條件的養殖戶還可以引入信息技術設備對牛羊進行更為智能化和科學化的管理。這樣一方面能夠一勞永逸,免去養殖戶的人手不足和工作量大的問題,另一方面能夠規范大規模養殖,提升牛羊養殖中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
綜上所述,目前我國的牛羊養殖正處于草食動物畜牧業轉型升級重要的發展時期,而牛羊常見的細菌性疾病會給養殖戶帶來經濟損失,也會影響畜產品質量安全。因此,加強牛羊的日常飼養管理工作,做好養殖檔案、防疫檔案登記和清洗消毒、檢疫檢驗、預防接種等動物防疫制度落實,采取及時、科學、有效的綜合防治措施實施健康養殖,對保證牛羊產地質量安全,促進農牧民增收,保障牛羊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卡毛草.羊細菌性疾病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0(11):138-139.
[2]孫振虎.常見牛細菌性疾病防治特點分析[J].中國畜禽種業,2020,16(2):137.
[3]李洪嬌.牛羊疾病的科學防治[J].獸醫導刊,2020(1):36,47.
[4]王安民.牛羊養殖中細菌性疾病防治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8):33-34.
作者:林順 王帥 單位:1.廣東省茂名市電白區博賀鎮畜牧獸醫站2.廣東省茂名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 上一篇:高溫下仔豬的主要疾病及防治
- 下一篇:糧食供應鏈信息集成化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