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專業畢業設計創新與實踐研究

時間:2022-08-19 10:34:37

導語:跨專業畢業設計創新與實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跨專業畢業設計創新與實踐研究

摘要:為了適應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應用型人才需求,以學科為導向的傳統畢業設計教學培養模式難以適應現代市場對復合型人才的要求。通過剖析畢業設計與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的關系,基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的教育理念,提出跨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整合多專業教學資源,以優化培養對象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該文以會展專業和健康養老專業為例,就基于項目模式的跨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改革進行探索,明確了其內涵和意義,并從團隊組建、項目設計與策劃、過程監控、考核方式等方面對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跨專業;畢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現今,技工院校大都推行“雙證”(即人社部頒發的高職畢業證和教育部頒發的大專畢業證)畢業。企業對應用型人才和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勢必對學校人才的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對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及評價方式進行改革的需求日益迫切。畢業設計是學生檢驗學業成果,走向工作崗位前的最后一次學業檢驗,對提高學生的工作能力、綜合實踐能力極為重要。目前,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多方對傳統畢業設計均有不滿意之處。近些年來,不斷有學者、專家提出改革畢業設計的意見。如何改革現有的畢業設計及其評價機制是當前技工院校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教學改革不能脫離實際,需制訂適應學校專業情況和外在的社會需求改革的方式與措施。該文以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以下簡稱“該?!保?6級會展專業和健康養老專業的大專班為例,闡述該校是如何開展跨專業畢業設計的。

1傳統畢業設計存在的缺陷

現今,畢業設計大都采取一名老師指導多名學生的形式,選取一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選題進行研究和探索的形式為主,實施的形式也大都局限于該指導教師和學生兩者之間的交流,畢業設計的題目缺乏創新,不符合客觀實際,甚至難以檢驗實效,缺乏實踐性。這種模式存在一些無法彌補的缺陷。(1)傳統的畢業設計強調“一人一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選題內容,學生確定選題后大都由指定的老師進行指導,缺乏團隊設計、協作意識的培養,而且與現代社會培養多視角思維能力相矛盾,傳統畢業設計是以科學和技術視角考查學生的專業能力,很少以社會、環境、經濟等多學科、甚至是交叉學科的視角訓練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忽視各專業之間的交流配合,缺乏專業延伸,更缺乏分析產業鏈的大局觀,各學科或專業之間橫向關聯少,縱向對比欠缺,與集成知識創新模式相矛盾?,F代企業與產品創新已打破單一知識領域,而是在不同專業知識領域融合、借鑒和集成基礎上的創新。(3)評價手段單一,教師僅以學生的治學態度、設計文本為評價點,評價方式大都與社會、市場脫節,難以結合市場的需求去評判其可行性。

2跨專業畢業設計的形式與意義

基于以上背景分析,該校借此契機,立足會展、健康管理專業,首次開展16級會展與健康專業高專班畢業生的跨專業、跨課程的畢業設計的模式:“健康養老產品展”。根據《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精神,要求將社區養老服務納入社區網格化服務管理基礎事項,選擇條件成熟的園區,打造醫療、養生養老及健康會展、商貿為主體的健康綜合服務示范區。“健康養老產品展”以16級會展、健康養老專業的大專+高技班的畢業設計為依托,打造跨專業考核平臺,將課程延伸、融合,嘗試一種全新的畢業考核模式及評價模式。針對傳統專業畢業設計各自為政、互不往來、缺乏交叉的弊端,我們對舊有模式進行改革,基于真實課程、真實教學情境的模式下,采用項目實踐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有效地融合兩個專業的一體化課程,如《會展綜合實訓2》《老年產品與服務》等,設計項目包含:會展文案、展覽布置與搭建、展覽現場管理、健康養老產品的推廣與服務等。結合社區為老年人服務的功能,聯合企業、街道等共同開展“健康養老產品展會”真實項目,為居民提供專業的健康測評、養老產品咨詢、體驗等免費服務。學生們在真實的情境下體驗布展的全流程操作及健康養老服務,實現職業能力與企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兩個專業的學生們通過前期的調研、走訪,走進大型社區,發揮專業優勢,針對社區老人開展健康測評、健康產品介紹等活動,推進養老護老產品與商貿會展相結合,帶動相關產業資源的聚合和高效利用,真正做到了服務社區、服務社會。2.1創新課程改革,促進素養落地。學生能根據社會需求,與行業企業、社區等共同開展“健康養老產品展會”,聯合企業共同推動養老產品開發與推廣,著眼于生活服務和生產服務兩大領域,助推養老服務產業鏈的形成和延伸。2.2跨專業融合———實現產業融通、專業融通的新模式。該項目為畢業設計綜合設計項目,指導老師根據專業的特點進行項目任務分解,確定各專業的設計要求,量化指標、評價要素,教師全程監控。跨專業考核為學生搭建了一個產業融通、專業融通的新模式,增進畢業設計的綜合性、實踐性,消除了傳統畢業設計與市場需求脫節的弊端。

3跨專業畢業設計的實施方案

跨專業畢業設計的最大特點是實現專業融通,關注產業鏈、崗位群的市場需求。該校商貿系基于現代商貿服務業的基礎上,首次在以項目實施為依托,選取兩個相關專業進行實踐。對于應用型技工院校的大專學生來說,通過跨專業畢業設計的學習,體現跨專業的職業綜合素養。3.1實現了教學主體團隊化。實現跨專業教師、跨專業學生組成的畢業設計團隊?;陧椖磕J降目鐚I畢業設計要求,指導模式不再是教師個人指導而是團隊指導,其特點是由多個專業的教師組成跨專業教師團隊,彌補單一知識型教師指導的局限性,實現師資的整合與共享,實現知識的互補與融合。指導教師以“雙師型”為優先,重點選拔具有豐富教學經驗和生產實踐經驗的專業帶頭人及課程負責人等骨干教師。3.2實現了選題內容項目化。能根據當前市場需求,引入真實設計項目為選題,增進其綜合性和實踐性。以該案為例,會展班和健康養老班的學生進行交叉分組,根據項目的要求,每個專業選取3~4名學生,一般每個團隊不少于8人,并推選出團隊負責人,負責整個項目的協調和推進。學生們在領取任務后,選取若干大型社區進行調研。學生們通過前期的調研把首次實踐鎖定在翠城花園,該社區在廣州市屬于大型社區,常住人口兩萬多人,老年人比例占40%以上,他們對養老服務需求比較迫切,更重要的是他們易于接受健康養老的新理念?;谝陨侠夏昃用竦奶攸c和需求,學生們在項目實施環節結合專業優勢,會展專業的學生負責招展、策展,健康養老專業的學生負責養老服務的推廣。跨專業畢業設計項目來源于社會實際,體現專業特色同時兼具社會效益,能涵蓋專業學科專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實踐性、前沿性,突出生態、環保、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與社會及經濟發展趨勢緊密結合,增加一定的創新性要求。3.3實現工作過程企業化。為模擬真實項目運行的企業工作環境,由學校為學生團隊提供工作場所,并配備相應的工具。指導教師全程監控、指導,保證能與學生有效、及時地溝通,并使學生體驗到比較真實的工作方式和設計過程,起到培養學生的工作意識,鼓勵不同專業的學生大膽交流、協作,制定過程監控表(見表1),定時進行檢查、校驗。畢業設計過程中,每組學生必須按照監控表表完成記錄,每周提交指導教師檢查;指導教師對學生設計的進展情況進行檢查、答疑、把關,對完成效果不佳、工作效率低的小組成員進行督促并責令整改,以保證整個畢業設計的項目有序開展。“嚴把四關”,即“項目題目設計關”“指導質量關”“驗收答辯關”“質量評價關”。3.4實現了評價體系多維化。學生的畢業設不再是個人的成果,而將學生的團隊項目合作成果、第三方評價等都納入評價體系(見表2)。以項目為依托,在檢驗項目成效的同時,必須注重培養學生嚴謹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完善合理的知識結構。由校內專家和第三方人員共同組成項目甲方驗收組,各院(系)成立各專業答辯委員會,分別就項目的完成情況和學生的論文撰寫等方面進行考核。甲方驗收組按照項目驗收單,根據項目設計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資金預算是否合理等方面進行驗收評分,考查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專業答辯委員會則根據各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教學要求,從前期調研、方案策劃、企業招展、現場布展等情況、口述表達等多方面組織學生進行現場答辯。多維評價方式既體現了學生的專業能力、團隊合作能力,也培養了學生正確的設計理念、工作思路、嚴謹的治學態度,真正實現由知識向工作能力的轉化。

4結語

基于項目模式的跨專業畢業設計改變了傳統的畢業設計的操作形式,有利于整合各類教學資源,有利于建立跨專業、跨學科的研究路徑。以該案為例,“健康養老產品會展”形成規模化的態勢后能吸引到相關的行業、企業,形成社會參與、多元化發展的良好氛圍,為學生畢業的“出口”和就業提供了更廣闊的企業選聘平臺??鐚I教師團隊聯合指導的模式既有利于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同時促進了多專業交叉與融合,帶領學生進入新的研究領域和視野,改變了學校人才培養的固有模式。誠然,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許多具體困難,應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建立跨學科、交叉學科的思維體系,以培養出更多高水平、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

參考文獻

[1]吳亞男,毛有虎,石懷偉,等.校企合作創新畢業設計新模式[J].中國成人教育,2010(13):68-69.

[2]吳志軍,那成愛,王沈策.網上跨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系統的構建與實踐[J].桂林電子工業學院學報,2006(4):136-139.

[3]陳子輝,董肇君.高校多專業聯合畢業設計教學實踐[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2(12):59-62.

作者:王曉聰 單位:廣州市輕工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