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教學與徽派建筑圖式的融合

時間:2022-02-05 09:57:51

導語:景觀設計教學與徽派建筑圖式的融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設計教學與徽派建筑圖式的融合

摘要:本文從徽派建筑圖式的概念及景觀設計的地域特性出發,以黃山學院景觀設計課程為例分析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理由,最終探討了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前提、原則與途徑。

關鍵詞: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思考

黃山學院地處古徽州地區,徽州大地上蘊含豐富而獨特的地域文化,其中徽派建筑文化是一朵奇葩。將徽文化引入到景觀設計教學中,讓徽派建筑圖式介入到課程教學活動中來,應是一種積極且具有建設性的工作。

1徽派建筑圖式的概念

據社會心理學百科全書中的解釋,圖式是“代表個人對事物、人或環境的知識的認知結構。是對一個整體的抽象,側重于許多事例的相似之處。圖式可以幫助人們簡化現實,幫助人們把外在刺激的若干細節與一個總體概念相聯系,而與之不一致的信息則會被過濾掉[1]”。在藝術創作中圖式既是指作品的外部形態,也指特定的文化傳統和文化環境給藝術家規定的心理定式[2]。因此,本文將徽派建筑圖式描述為:在古徽州地區的民居、祠廟、牌坊、園林等建筑物的特征給人們帶來的具有顯著地方特色與可傳承發展的傳統建筑藝術總體形象和樣式,其有著濃厚的文化內涵。當然,圖式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它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沉淀的體現民族性和現代性的有價值東西。

2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教學

景觀設計學是一門建立在自然科學和人文與藝術學科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它要求對景觀設計的理論學習和設計實踐都應該從特定地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中獲取養分。景觀設計的地域特性給培養景觀設計人才的教育教學帶來啟發。景觀設計課程作為黃山學院環境設計專業的核心課程,景觀設計也是該專業兩大人才培養方向之一(一為室內設計方向,二為景觀設計方向)。結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景觀設計的地域特性,讓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我校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合格的景觀設計人才,這既是我校辦學定位所需,也是地域文化傳承與發展所需,介入方式合理,將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3具體措施

3.1兩個前提

首先,參加課程教與學的主體(師生)要理解徽州建筑圖式特征,就如我們要欣賞一場籃球比賽,首先我們要懂籃球比賽規則一樣。作為學習者和傳承者要了解和掌握徽州建筑圖式特征,諸如粉墻黛瓦、馬頭墻等。其次,參加課程教與學的主體(師生)要理解徽派建筑及其圖式蘊含的文化內涵。要讓景觀設計學習者真正理解和汲取徽派建筑圖式精華,為我所用,這需要學習者對徽派建筑及其圖式的文化內涵有深刻而獨到的理解。徽派建筑蘊含了古徽州的積極社會發展和變遷,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風情和審美情趣。通過學習,最終能設計出具有黃山地域特色的景觀設計作品,為黃山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3.2原則

時空轉移,對象變化,現代景觀設計應該如何在傳統文化中找靈感、汲營養?這是我們要正視的問題。在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中要強調,學習和傳承徽派建筑及其圖式文化不能簡單的復制挪用與拼接,更不能毫無章法的變化。教學活動前提是學習汲取徽派建筑及其圖式文化中的精華,過程是彰顯徽派建筑及其圖式文化的主要特征,目標是促進徽派建筑及其圖式文化歷史傳承,價值訴求是達成徽派建筑及其圖式文化的創新發展。

3.3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途徑

(1)要將徽派建筑圖式介入景觀設計課程教學活動,不僅是一場景觀設計教學活動,而且是一場深刻的徽文化尤其是徽派建筑文化教學活動。文化指導教學部分應包括:①徽派建筑特征:尊重自然山水大環境、富于美感的外觀整體性、較靈活的多進院落式布局、精美的細部裝飾等;②這些特征映射的是中國古代社會發展過程中科學、文化、藝術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徽派建筑蘊含了古徽州的積極社會發展和變遷,反映了古徽州的民俗風情和審美情趣,它在特定時期、特定地域生動展現深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藝術的美妙畫卷[3]。(2)尋找傳統徽派建筑圖式與現代景觀設計的契合點。現代景觀設計作品要求體現出一個地區的自然條件,反映該地域的風土人情和審美取向。景觀設計的構成要素要契合當地的人文風俗和人們的生活狀態,需滿足景觀的三十幾使用功能,此外,還應讓景觀富有更多的文化象征等人文色彩。地域文化是景觀的內在精神,景觀則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徽派建筑的其特色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古徽州的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園林等反映和體現徽派建筑風格特征的建筑載體。其中少數民居村落最為典型,建筑圖式特征為:從外型上是粉墻黛瓦、馬頭墻;小門窗;結構上是曲折迂回、門樓重檐;風格是自然、古樸、隱僻、典雅。它蘊含著古徽州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和文化意識形態,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觀賞和使用價值。那么,我們在景觀設計的教學中,要把古徽州民居圖式典型特征粉墻黛瓦、馬頭墻,門窗、家具、盆景,以及它們所抽象出來的圖形轉化成現代景觀設計的元素融入教學活動中,或是讓學生完成與此相關的景觀設計作品,或是創設條件讓學生參加當地景觀設計項目和過程,接受實踐的鍛煉和檢驗……這都需要我們將徽派建筑圖式的特征與內涵內化于心,自覺地將徽派建筑的典型造型樣式、圖形等外化于景觀設計的設計實踐中,成為創作者由內而外的一種本能的文化表達與流露,達到物我同一、天人合一的境界。最終培養出能傳承和創新徽派建筑文化的景觀設計師。

4結束語

對于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課程教學活動中,依托地域文化,從傳統文化中挖掘具有本土文化色彩并具有重要審美意義的圖式,并進行合理的運用,使傳統文化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

參考文獻:

[1]茹峰.視覺圖式的演變-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山水畫[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7.

[2]王英.藝術設計專業景觀設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與實踐[J].藝術探索,2008(22):145-147.

[3]傅愛國,張曉剛.濃縮中華圖形文化的“徽派”圖形藝術探研[J].巢湖學院學報,2007(5):40-45.

作者:耿佃梅 謝家榮 單位:黃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