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濱海城市游憩空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12 03:15:17

導語:國內外濱海城市游憩空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國內外濱海城市游憩空間設計論文

一、國外濱海城市游憩空間設計概況

國外濱海城市對于游憩空間的設計研究是從19世紀末開始的,而且早期的研究還比較零散,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有了系統的研究,20世紀中期,世界驟然掀起濱海環境開發熱潮,這才使濱海城市游憩空間的設計研究逐漸走向成熟。由于歷史文化及傳統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國家一直都比較重視人們對游憩的需求。綜觀國外城市歷史發展和濱海地區成功改建的經驗,可以發現主要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

1.為不斷滿足人們對游憩功能的需求,使濱海城市的建設逐漸完善,因此在功能和形式的設計上,形成市民與濱海區域環境的相互協調和發展。

2.在保證生態環境健康發展的前提下,注入新的時代特征,建設多樣化的開敞空間和多種游憩功能的空間,為人們提供更多的選擇性。

3.著重對道路的可達性和延續性進行設計,將非機動車道和濱海區的觀光道有序自然地結合在一起,保證了人們可以在使用交通工具的情況下安全抵達水體邊緣。

4.將城市鮮明的文化特征與建筑風格特色及景觀設計結合在一起,進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設計,力求在每一個細節上都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二、國內濱海城市游憩空間設計概況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末期才開始對城市游憩空間進行設計研究,雖然起步比外國要晚,但是結合設計的典型及學習最新的設計理念,現階段我國對游憩空間的設計研究正在快速發展。如大連的濱海路建設,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廈門的五緣灣、環路島,青島的新區規劃,??谖骱0冻鞘性O計,秦皇島護城河景觀設計、山海關區石河河道景觀設計、北戴河新區概念規劃設計,葫蘆島北港工業區設計,等等,都是比較重大且具有代表性的濱海地區城市設計項目。結合國外近五十年來濱海城市的研究與開發建設實踐,學習他們先進的經驗、設計理念和方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為我國濱海城市游憩空間的開發和建設提供參考和借鑒。我國的濱海城市景觀帶游憩空間設計,不僅規劃了濱海區域發展的新方向,而且根據不同的地域特點展現了不同類型的游憩空間,以便滿足人們基本的游憩需求。然而在快速的城市化建設中,隨著人們游憩需求的增加,針對濱海城市景觀帶游憩空間設計也發現了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

1.忽視對城市個性的思考,缺乏對城市自身形象的營建與塑造,導致城市特色的缺失,繁花似錦的外觀景象,實質卻千篇一律,貧乏平淡。

2.缺乏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認識。

3.缺少游憩、景觀、人性化、生態、可持續“五位一體”的設計思路。

4.缺乏對海洋文化的重視和研究,導致特色海洋文化符號的表現形式單一。

5.景觀缺乏多樣性和全方位人性化的設計元素,綠化層次偏少,單調雷同。

6.游憩空間規劃呆板,功能單一,利用率不夠高,缺少具有當地特色的人性化游憩設施,難以吸引人們的眼球。

三、國內外典型濱海城市的對比分析與借鑒

近年來,世界各地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城市特色缺失,環境污染嚴重,人們不斷增長的精神需求和物質文化需求與生態保護不協調,城市景觀的營建組合方式呆板單一……上述問題已經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濱海城市景觀帶游憩空間的設計品質,需要進一步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有針對性地強化設計。下面從自然景觀、建筑景觀、道路格局、游憩空間等方面選取國內外幾個富有濱海地域特色的城市進行對比分析。

1.曼哈頓。這里是一個狹長的小島,屬于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的自然景觀;典型的現代風格,擁有很多地標性建筑,展現出了大都市建筑景觀的繁榮與豪華;將景觀道路、人行道路和機動車道路相結合,形成了兼具景觀功能和交通功能的道路格局;以城市公園、廣場、藝術中心為人們主要的游憩空間,改善和擴展了輪渡服務,游憩空間開放度高。

2.大連。依山傍海,每一個沿路的自然景觀節點皆是濱海路景觀帶的重要組成部分;現代簡約風格與環境協調,體現環境色的建筑景觀;以景觀功能為主,道路格局依山傍海,且設計較長的人行棧道;游憩空間以休閑廣場、游樂型公園為主,游樂園和海水浴場呈集中布置,開放度高。

3.青島。遠山、近海、臨景,自然景觀結構層次分明;歐式風格,異國情調,建筑景觀的色調活躍明快;道路格局兼具景觀功能和交通功能,而且依勢而建;游憩空間以文化廣場、主題公園為主,集中布置,開放度高。

4.煙臺。借助山體和水體形成具有節奏和多變化的自然景觀,采用點狀、線狀、面狀的綠化組織結構;建筑景觀延伸地勢與山體契合,強調建筑與自然的融合,呈現具有歷史韻味的城市色彩;道路格局兼具景觀功能和交通功能,垂直于海岸的步行交通干道貫穿整個景區,依據地形創造遠近高低多層次視線的空間環境;游憩空間以廣場、海水浴場、公園為主,集中布置,開放度高。

5.三亞。具有熱帶風情,椰樹、沙灘等是主要的自然景觀表現元素;以東南亞建筑風格為主,建筑景觀以自身色彩的完整性和環繞的協調性為原則;道路格局以景觀功能為主,主要沿海邊沙灘,形成弧線形狀;游憩空間以臨海廣場、濱海公園為主,連續布置,開放度一般。通過對比曼哈頓、大連、青島、煙臺、三亞五個各具特色的海濱城市,借鑒其成功的設計經驗,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在自然景觀設計方面,各濱海城市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環境特質,結合城市特點,創造出具有特色的景觀設計;在建筑景觀設計方面,要與城市文化相結合,注重城市的地域特色,以色彩文化和建筑風格突出城市特征;在道路格局設計方面,要與自然岸線、沙灘等海景相結合,充分展現出交通功能和景觀功能;在游憩空間設計方面,重點突出為人們提供各種游憩活動的廣場、公園、海水浴場等空間。

四、結語

現今,綜觀國內外各濱海城市的開發和設計,都體現了對游憩空間的重視。為了有效利用濱海城市的游憩資源,協調環境保護與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提升城市的競爭力,本文對一些國內外富有濱海地域特色的游憩空間設計進行了初步探索,并進行了相應的對比分析和論證,以求實現游憩、景觀、人性化、生態、可持續這五方面總體效益的最優化,讓人們享受更加和諧、均衡、自然、美好的生活。

作者:冼寧 苗群英 單位:沈陽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