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分析

時間:2022-07-08 10:04:03

導語: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分析

摘要: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目的在于提升企業效益和價值,以及內部審計效能。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主要方法有關鍵績效指標法、經濟增加值法和平衡計分卡法。本文主要從績效評價目標不清晰、對績效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零售企業固有風險增加評價難度和評價方法的不足方面,分析了現有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并指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中需要完善的內容。

關鍵詞: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

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呈現逐年上漲趨勢,2019年已經突破41萬億元[1]。近年來,零售企業的改革與轉型受到較多關注,轉型成功的企業零售額自然創下新高。零售企業具有交易次數多、金額小、商品組合多、產品與服務兼顧等特點,因此更加注重自身經濟效益的提升。而內部審計不僅是企業的利潤中心,也是企業最具價值的資源,零售企業的內部審計同樣重要。隨著內部審計獨立性及人員素質的提升,零售企業內部審計質量也需要不斷提升,這就需要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目前來看,零售企業內審績效評價體系還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方面,如何構建科學完善的績效評價體系是零售企業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為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提出建議,從而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實現企業效益和內部審計質量的雙提升。

1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與方法

1.1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一般來說,組織價值的增加是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立足點。從績效評價目標來看,第一,企業效益和價值的增加。企業內部審計充當著“經濟衛士”的作用,能夠識別企業存在的風險與問題,從而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決策參考,并通過內部控制體系的完善提升企業管理水平。因此,內部審計的有效性是績效評價的重點內容,有效的內部審計才能促使企業效益和價值不斷提高。第二,企業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2]。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內容在于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相關審計工作是否到位,內部審計結果是否真實公正,內審工作進度及完成比例等??冃гu價是衡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質量高低的主要途徑。1.2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通過梳理文獻發現,各學者對于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的研究有共同之處,也略有差別,本文主要介紹三種方法。第一,關鍵績效指標法(KPI)。該方法的基礎是將企業戰略目標進行層層分解,對重點經營活動和績效可控部分進行衡量。該方法主要用于衡量企業內部審計的增值效果,但是對具體評價指標的操作方法并未闡明,因此存在一定弊端。第二,經濟增加值法(EVA)。該方法主要用于評價企業管理者對資本運用的有效性,以及股東價值創造能力[3]。該方法多用于增值型內部審計績效評價中。該方法的弊端在于僅注重財務指標,卻無法評價內審的隱性價值。第三,平衡計分卡法(BSC)。該方法主要包含四個維度,即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和成長。該方法是內部審計績效評價中使用較多的方法,主要優勢在于平衡性與包容性[4]。從目前的研究成果來看,平衡計分卡法也是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中使用較為普遍的方法。

2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中的問題

2.1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不清晰。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是開展評價工作的前提,是實施績效評價的重要依據。零售企業主要存在三方面問題:第一,績效評價目標未能與企業戰略目標相統一。零售企業在設定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時,未充分考慮自身戰略目標,僅從內部審計風險等角度進行考慮,導致評價目標缺乏全面性。由此,零售企業評價目標的設定也不利于相關評價方法的使用。第二,未以企業效益和價值增值作為評價目標。效益增加和價值提升是零售企業自身的經營目標,但是很多企業未將其作為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目標,導致績效評價工作缺乏客觀性。第三,未以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為評價目標。在績效評價過程中,一些零售企業僅注重對內部審計工作落實及完成度等方面的衡量,側重點在于內部審計風險及問題的識別,而忽視了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前提。2.2缺乏對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重要性的認識。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是衡量零售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效率性、有效性等的重要方式,是提高內部審計效果的重要途徑,因此應當給予足夠重視。但從實踐來看,很多零售企業只是逐漸提升對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視程度,對內審績效評價的認識還比較淺薄。以某服裝零售企業為例,近年來設置了獨立的內部審計部門,內審部門的組織結構也不斷優化,但是并未對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績效評價。主要原因是對內審績效評價的重視程度不足,內審績效評價體系并未建立,導致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停滯不前。通過此案例可以看出,內部審計績效評價對零售企業來說,不僅能夠完善內部風險的識別和內部控制制度,還為企業守住了經濟底線并實現價值增值。2.3零售企業固有風險增加績效評價難度。從零售企業來看,收入確認風險和內審人員帶來的風險均增加了評價難度。零售企業一般交易量比較頻繁,交易金額小,商品的種類繁多,因此收入確認存在一定的復雜性。這一特征不僅為內部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而且也為內審績效評價增加了難度。例如,從財務維度進行評價時,相關指標的核算難度就比較大,最終會影響內審績效評價的效率。有些零售企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還存在較大提升空間,還存在部分內審人員專業水平不足卻上崗的情況,這無疑增加了內審績效評價的難度。因為在評價過程中,零售企業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用于衡量內部審計效果,在人力和資源方面的投入均會增加。2.4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有待完善。第一,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指標選擇存在問題。一些零售企業在選取評價指標時,未遵循全面性原則,未能從多維度選取指標,最終績效評價結果只是側重一個或幾個方面,缺乏完整性。還有一些零售企業選取的定性和定量指標配比不合理。例如,某百貨零售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時,選擇的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的比例是20%和80%,最終評價結果有失公允。很明顯該零售企業選取的定性評價指標過少,對內部審計的績效評價結果難免有失偏頗。第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存在生搬硬套的問題。有些零售企業在構建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時,完全照搬績效評價方法,未根據自身情況對相關指標和維度進行調整。例如,在使用平衡計分卡方法時,僅從四個維度選取指標,并未考慮還可以增加風險評估維度等情況,不利于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的完善。

3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構建

3.1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目標遵循全面性與清晰性原則。零售企業要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清晰的評價目標必不可少。第一,績效評價目標與零售企業戰略目標遵循統一性原則。一般來說,零售企業的戰略目標包括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區域擴張等,因此內部審計績效評價在發揮應有作用的同時,也應當為企業戰略目標服務。第二,績效評價目標應當包含企業效益和價值增值的內容。零售企業在對內部審計進行績效評價時,相關指標的選取應充分考慮企業效益和價值的增加,在一定范圍內以此判定內部審計工作的有效性。第三,績效評價目標應包含內部審計質量提升的內容??冃гu價主要是對內部審計的效益性、效率性及有效性等方面進行評價,最終目的也是為了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工作,促進零售企業內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因此,將內審質量提升作為績效評價目標也是順理成章。3.2提高對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重視程度,優化評價體系設計。從思想方面來看,零售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均應提高對內審績效評價的認識和重視。管理人員要認識到內審績效評價是傳遞企業價值觀和文化的途徑之一,對評價結果的良好利用能夠為企業決策提供依據,同時也是衡量內審部門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內部審計人員應當認識到績效評價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工作績效的重要途徑,不應當有抵觸情緒,以全局觀來看待內審績效評價。思想認識提高以后,才能促進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的優化。一方面,應當注重績效評價體系的設計,零售企業應以相關法律法規為基準,從實際出發,體系設計應具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零售企業還應做好組織工作,負責內部審計績效評價的相關人員應當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同時企業從人財物方面提供應有保障。3.3把控企業風險,提高績效評價效率和效果。第一,多管齊下把控風險是零售企業的首要任務。針對零售企業的固有風險,可借助信息技術來解決,通過提升內部審計的信息化程度,不斷優化內部審計系統和軟件,從而為內審績效評價奠定基礎。內部審計信息化程度提升也有利于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優化。第二,把控成本、提高績效評價效率也是零售企業應當關注的方面。零售企業在進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時,有一種方式是衡量內部審計結果與審計成本的差值,如果大于零則說明內部審計是有效的。因此,有效控制成本也是提高績效評價效率和效果的重要方式。第三,內部審計人員專業水平的提升不可忽視。零售企業應當對內部審計人員設定門檻,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水平應當與崗位相匹配,這樣才能有效控制人員風險,從而構建完善的內審績效評價體系。3.4量體裁衣,提高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的科學性。第一,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的選取比例應當均衡。在對零售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進行績效評價時,應當選取有效的定量指標,例如預算控制率、內審項目完成比例等;也應當注重定性指標的選取,并且定性指標的占比應當與定量指標相均衡。第二,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應當具有科學性和適用性。前文介紹了內審績效評價方法主要有關鍵績效指標法、經濟增加值法和平衡計分卡法,雖然平衡計分卡方法較為普遍,但是零售企業也應從適用性出發,選擇更為適合的評價方法,也可通過多種方法的組合來構建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第三,零售企業應從多維度選取評價指標。這里主要是指使用平衡計分卡方法的企業,不必局限于方法本身的四個維度,還可進行維度延伸,例如增加風險維度等。

4結論

隨著零售企業對內部審計工作重視程度的提升,內部審計工作的績效評價工作也應當提上日程。在零售企業轉型背景下,更加應當注重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因為內部審計能夠及時識別企業風險,并且避免企業經濟損失。本文的重點內容是通過分析內部審計績效評價中的問題,提出績效評價體系構建的建議。零售企業首先應當設定績效評價目標,并且遵循全面性與清晰性原則;其次,零售企業管理人員和內部審計人員均應提高對內審績效評價的重視程度,與此同時優化績效評價體系;再次,零售企業把控固有風險是提升內部審計評價體系效率和質量的必要手段;最后,量體裁衣,提高內部審計績效評價方法的科學性。零售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仍然需要一個過程,必須通過實踐探索不斷優化,從而發揮應有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9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0%[EB/OL].[2020-01-17].

[2]李志楠.A公司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現狀淺析[J].知識經濟,2019(19):76+78.

[3]劉云鵬.創新管理戰略導向的企業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當代會計,2019(01):67-69.

[4]楊鵬宇.基于平衡計分卡邏輯的內部審計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9.

作者:張蕊 單位:西安歐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