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職業院校內部控制問題及建議

時間:2022-01-23 11:34:43

導語:高等職業院校內部控制問題及建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等職業院校內部控制問題及建議

摘要:隨著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等職業院校內部管理水平在新時期面臨諸多的新問題及挑戰。文章根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的相關要求,以所在學校實際情況為例,結合自身工作經驗,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實施內部控制過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實施;建議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作為高等職業院校(以下簡稱高職院校)提高學校內部管理水平,規范內部控制,加強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的制度依據,已經實施兩年多。兩年多來,多數院校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起了形式合規的內部控制體系,但內部控制的實施效果究竟如何,卻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是什么因素阻礙了高職院校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實施以及效用發揮,又當如何有效應對,成為推進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建設工作持續深入需要破解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所在學校內部控制開展實施情況,針對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風險評估機制、指標體系建設、風險反饋機制等角度出發,深入剖析、探討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建設,從而實現高職院校內部控制工作的有效開展。

一、內控制度實施開展情況

學校自2014年開展實施內部控制工作以來,相繼完成了三項重點工作。一是建立了風險評估領導機構,細化了職責分工。成立了經濟活動風險評估工作小組,辦公室設在財務處。校長任組長,主管財務的副校長任常務副組長,副職校領導任副組長,兩辦、總務處、教務處、資產處、審計處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同時,相關處室在經濟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明確,項目部門的職責分工得到了細化,如:在之前職責分工的基礎上,新增了科研外事處、宣傳部,將科研儀器設備、科研用家具、科研耗材等從教學分離,歸科研外事處負責;將學生活動燈光、音響、網絡設備等宣傳文化設施歸宣傳部負責。二是完善了相關經濟制度建設。學校在預算業務控制層面,積極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完善修訂相關制度兩個;在收支業務層面,從財務管理、差旅費管理、公務卡管理、報銷審批、公務接待、公車管理等6方面進行了規范完善;在政府采購業務控制層面,從物品招標范圍、流程、驗收等3個方面,制定了一攬子管理辦法;在資產控制層面,從資產的管理、保管、調劑、租借、處置、賬實核對等6個方面,完善了《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暫行辦法》;在財務控制業務層面,從崗位設置、印章保管等兩個方面,進行了明確細化;在建設項目控制層面,從基建工程的決策程序、實施過程、設計變更到投資預算的調整等4個方面,修訂完善了《學?;üこ坦芾硪幎ā?;在合同控制層面,從合同會簽、履行、結算到統計、分類和歸檔等6個方面,修訂完善了《學校經濟合同管理辦法》。一系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得學校不但在6個層面的內部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而且各項經濟活動的決策、審批、執行流程更加明晰,各類經濟行為也更加規范。三是初步形成了風險評估反饋機制。學校風險評估反饋機制的重要載體為內部控制會。在內部控制制度實施初期,為統一認識,提高重視,學校每半年召開一次內部控制工作會議,由財務處、審計處分別介紹內部控制制度開展實施情況,指出學校在經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整改建議或完善措施。之后,學校根據內部控制工作的實施情況,調整了會議內容,將年中會議內容調整為選取部門職能部門介紹本部門在內部控制執行過程中取得的經驗、存在的不足和完善的方向,年末,再由財務處會同審計處對學校進行一次全面、系統和客觀的經濟活動風險評估,并形成書面報告提交工作會審議。

二、內控制度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風險評估工作小組不被重視。內部控制工作是一項系統任務,也是一項長期工作,是各相關職能部門的共同責任。然而,在實施內部控制管理過程中,高職院校往往忽略風險評估工作小組的重要性,片面的將內控管理職責放在財務部門或內部審計部門,這樣做,不利于形成高職院校各部門在內部控制中的溝通協調和聯動機制,使得內部控制無法貫穿高職院校經濟活動的決策、執行和監督全過程,失去了對學校經濟活動的全面控制,違背了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則。

2.風險評估指標體系不完善。風險評估工作的有效實施,離不開風險評估報告制度的建立,而風險評估報告內容是否能夠全面、系統和客觀的反映經濟活動存在的風險,則離不開評估指標體系的建設。然而,財政部頒布的《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試行)》辦法中,僅涉及了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基本要求和應用指導,并未對其內部控制的有關內容和范圍給出指導意見,這也是目前,高職院校無法建立科學、完善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的根本原因。

3.風險評估評價主體不全面。在高職院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中,應該包含內部評價和外部評價兩個部分,內部評價主體應為學校風險評估工作小組,外部評價主體應為專業的審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內部評價優勢在于全面,外部評價優勢在于客觀。然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對風險評估主體不夠全面,往往注重內部評價,忽視外部評價,造成學校在重要經濟活動或經濟活動的重大風險容易受到領導主觀偏好影響,導致內部控制重要性原則出現偏差。

三、建議

1.發揮風險評估工作小組作用。一是人員。風險評估小組成員應以學校財務、審計人員為主,各職能部門人員為輔。二是時間。風險評估小組工作開展時間,按照全面性原則要求,結合財務決算工作實際,安排在次年3月份,時間安排在20天左右最為適宜。三是工作方式。應采取統一組織、集中辦公;四是工作內容,確定評價內容、評價指標、評價手段,再按步驟開展評價工作,形成評價報告。

2.完善風險評估指標體系。在設置學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時必須全面,只有設置全面的評價指標,產出的評價結果才科學合理。為此,我們可以通過梳理學校各類經濟活動的業務流程,明確業務環節,系統分析經濟活動風險,確定風險點,設定風險系數作為基礎指標,再結合業務處理過程中確定的關鍵點,篩選出關聯度較高、意義重要的指標,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評價的真正意義。

3.引入外部評價主體。高職院校在開展內部控制評價過程中,應采取內外相結合方式,在內部評價的基礎上,定期或不定期的聘請審計師或會計師事務所專業人員,對學校的內部控制工作進行獨立、客觀、公正的評價,從而保證學校內部控制工作的健康可持續開展。

作者:劉曉光 單位:河南醫學高等??茖W校

參考文獻:

[1]曹新梅.淺談高校內部控制建設[J].中國經貿,2013(14):247-248

[2]車鵬,楊文潮,崔長海.高校內控制度建設研究的探討[J].中國商界,2013(5):79-80

[3]楊蓉.高校內部控制評價體系構建探討[J].財會通訊,2013(9):31-33

[4]晏燕.當前高校財務管理內控制度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3(1):94

[5]阮月梅.新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解讀與操作指南.會計師,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