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激增難題解決論文
時間:2022-04-08 11:11:00
導語:外匯儲備激增難題解決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初期,我國外匯儲備數量較少,1979年僅為8.4億美元,1990年才首次超過100億美元。自1994年外匯管理體制改革以來,我國外匯儲備開始進入高速增長期。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外匯儲備進入緩慢增長階段。從2001年起,我國外匯儲備進入了大幅度增長階段,以2003年和2004年尤為突出。截至2004年末,中國外匯儲備增至6099億美元,年內新增2067億美元,增長率為51.3%,是增長最快的一年。從2002年到2004年3年的時間里,我國的外匯儲備增加3977.67億美元,超過了過去10年的增加額。
2004年以來,我國外匯儲備又是經歷了一個明顯的高位快速增長過程。該過程始于2004年8月,并持續了四個月時間。在這四個月中,月環比增長率最低3.7%,最高達6.28%;顯著高于平常時期2%-3%的增長率。進入2005年,外匯儲備月環比雖然又返回到2004年上半年保持的水平,但同比增長率卻高居50%上下。截至2005年3月底,我國外匯儲備達6591億美元,按年增長率仍為49.9%。目前,我國外匯儲備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外匯儲備短期內超速增長,已經成為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我國超額外匯儲備的代價
——我國外匯儲備適度規模
近年來,我國外匯需求主要來自于以下五個方面:維持正常進口用匯需求;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外商直接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政府干預匯市的用匯需求和其他用匯需求(包括居民出境旅游、求學、就醫等)等。如果能滿足這五個方面的用匯需求或略有節余,則我們認為外匯儲備規模就是適度的。我國進口用匯需求大約為1120-1680億美元。償還債務用匯需求大約為230-345億美元。外商投資贏利返還用匯需求大約為448-672億美元。目前人民幣還不能自由兌換,我國對資本項目嚴格管制,并實行經常項目的銀行結售匯制,因此,并不需要太多的外匯儲備干預市場,不妨以2004年流入我國的短期資本600億美元為外匯需求的參考數。隨著國家對居民出境旅游、探親、就醫、留學等方面的限制進一步放寬,所需的外匯儲備也會進一步增加,估計總額在400-600億美元。
由此,我國外匯儲備的適度規模區間大致為:2798-3897億美元??梢钥闯?,當前我國外匯儲備有較大過剩。因此,如何控制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提高儲備資產的運用效率成為當務之急。
——超額外匯儲備的負面影響
我國自1994年外匯體制改革以來,1美元兌8.27人民幣的匯率基本上沒變動過,這說明我國實際上實行的是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在固定匯率制下,實現雙順差的國家為了維持釘住匯率,就必須在公開市場上賣出本幣買入外幣,保持總的基礎貨幣(MO0=D+F)不變。這一過程既是中央銀行積累外匯儲備的過程,同時也是中央銀行投放本國基礎貨幣的過程。換句話說,中國2004年外匯儲備增加了1616億美元,央行實際上就在外匯市場上投放了大約13000億元人民幣的基礎貨幣。在通脹壓力有所抬頭的2004年,如此大規模的基礎貨幣投放幅度無疑是火上澆油。因此中央銀行必須通過發行央行票據的形式進行對沖,但是截止到目前,央行手中現有的央行票據已經為數不多。新發行央行票據的利率已經不斷上升,即發行央行票據的成本越來越高,而且,央行票據的發行已經出現了流標的現象。
外匯儲備作為一個國家經濟金融實力的標志,它是彌補本國國際收支逆差,穩定本國匯率以及維持本國國際信譽的物質基礎。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往往要持有高于常規水平的外匯儲備。但是,外匯儲備并非多多益善,近年來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急劇擴大對經濟發展產生了許多負面影響。
——削弱了宏觀調控的效果。在現行外匯管理體制下,央行負有無限度對外匯資金回購的責任,因此隨著外匯儲備的增長,外匯占款投放量不斷加大。外匯占款的快速增長不僅從總量上制約了2004年以來宏觀調控的效力,還從結構上削弱宏觀調控的效果,并進一步加大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使央行調控貨幣政策的空間越來越小。
——損害了經濟增長的潛力。一定規模的外匯儲備流入代表著相應規模的實物資源的流出,這種狀況不利于一國經濟的增長。如果我國外匯儲備的超常增長持續下去,將損害我國經濟增長的潛力。
——帶來了較大的利差損失。據保守估計,以投資利潤率和外匯儲備收益率的差額的2%來看,我國目前609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年損失高達100多億美元。如果考慮到匯率變動的風險,這一潛在損失會更大。眾所周知,我國外匯儲備構成中大約70%是美元資產,據美國一些經濟學家估計,美元可能在這一輪的危機中貶值20%至40%,果真如此,我國美元儲備將縮水854億到1708億美元。
——存在著高額的機會成本損失。我國每年要引進大約500億美元的外商投資,為此國家要提供大量的稅收優惠;同時,我國又持有大約6000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閑置不用。這樣,一方面是國家財政收入減少,另一方面老百姓省吃儉用借錢給外國人花,其潛在的機會成本不可忽視。
制定更靈活的匯率制度是解決外匯難題的根本
就中國的超額外匯儲備難題,我認為根本原因在于人民幣的匯率問題,是繼續采用釘住美元的固定匯率制度還是采用更加靈活的匯率制度,而不是簡單的升值或不升值的問題。
沖銷政策成本的不斷增加意味著沖銷政策具有不可持續性,因此,如果中國的外匯儲備保持目前的增長勢頭的話,外匯占款的不斷增加將使得中國政府難以實施緊縮性的貨幣政策。換句話說,為了保持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中國政府要么必須改變雙順差的國際收支格局,要么必須進行匯率調整。
在資本相對流動的情況下,如果在固定匯率與自主貨幣政策兩者之間需要做出取舍的話,那么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的自主貨幣政策應該得到優先考慮。也就是說,獨立貨幣政策是根本,而與美元掛鉤的人民幣匯率政策則應相對做出調整。外匯儲備急速增長,是外匯收支失衡的直接表現,而后者則反映了人民幣相對于美元的幣值低估。然而,對于幣值低估的幅度,目前并沒有全面而客觀的指標,在經濟學者中也沒有共識。本人認為也沒有必要去追求一個公認的客觀標準,因為問題不在于該不該升值或升值多少,而在于能否建立一個讓市場機制發揮更大作用的匯率形成機制。所以,要解決中國的外匯儲備難題,必須對當前的人民幣匯率制度進行改革,采取更加靈活的匯率政策。這是解決中國外匯難題的根本之計,也有利于中國的長遠利益。
- 上一篇:縣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
- 下一篇:淺論中外網絡銀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