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農田水利設施保護及運行分析

時間:2022-02-12 02:56:30

導語:農村農田水利設施保護及運行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農田水利設施保護及運行分析

1千陽縣張家塬鎮水利設施現狀

張家鎮位于千陽縣城北部6km丘陵臺塬區,該鎮轄17個行政村94個村民小組,農業人口20934,耕地62307畝。全鎮現有水利工程55處,其中有郝家坡水庫、桐花莊水庫、柳家塬水庫、寶豐水庫四座,設計蓄水總量540萬m3,可用地下水儲量1200m3。建成灌區3個,干、支、斗及田間渠道超過160km,輸水暗管50km。有效灌溉面積22300畝,其中郝柳灌區13730畝,桐花莊灌區8100畝,馮坊河灌區470畝。建成灌溉抽水站1座,機電井26眼,張家塬供水站1座,日供水1500m3。近年來通過支農、強農、助農、惠農政策的實施,該鎮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基礎條件極大改善,病險水庫全部實施了除險加固,供水站工程管線連接千家萬戶,家家吃上了干凈、衛生的自來水。農田水利工程星羅棋布,遍及田間地頭,彰顯了農業生產抗御自然災害,豐產豐收的新景觀。

2該鎮農田水利工程管護及使用現狀

目前該鎮工程建設實行“四制”,國家批準實施的項目工程均實行建設單位行政首長負責制、工程招投標制、項目工程監理制和工程完工驗收交接制,確保項目規范有序高標準建成。實行工程管理分級制,按國家標準,地域水利管理制度,小一型水庫由縣級水利部門主管,鎮級供水站由編委批準,縣級業務部門成立管理站管理;萬畝灌區由鎮級管理,田間渠道、機井工程及農村人畜飲水站由村級落實管理,上級業務部門進行技術指導。工程使用申請制,組戶管理的工程設施,由用水戶向管理人申請,用水戶和管理人達成協議后方可使用。在目前產業量大面廣、用水需求量大、單家獨戶難于組織的情況下,由鎮政府發動倡導,指導村民委員會疏通渠道,協調管理單位適時適量放水,由沿途村組發動群眾,自主灌溉。

3水利工程管護與使用時存在問題

該鎮現階段水資源存量1879.144萬m3,人均占有量899m3,畝均水資源占有量301.6m3,分別占全縣人均和畝均水資源占有量的61.5%和70.8%,水資源占有量極度貧乏。經調查演算,若遇干旱,水資源儲備能力不足,供水保證率不高,保證性得不到保證,將出現設施無法供水的被動局面。由于水資源短缺,長期以來沿襲自然傳統灌溉方式,對水利增產作用重視不夠,加之勞務性經濟的發展,農閑時外出務工,留守的多為婦女和年長者,較難完成澆水的重體力勞動。農田地形條件不足,地面坡度不均,未形成種地打畦的節水灌溉模式,多數田塊完不成灌溉。受利益的驅動,澆水費事費時,有些抽灌區還要花費電費,比不上打工的效益直觀和明顯,群眾寧可放棄灌水。水利工程存水能力不足,干旱缺水時間想澆水已無水可引。由此松懈了對水的依賴性,沒有養成水利促農的強烈愿望。目前在該鎮農田水利工程管護中,由于多部門實施,協調性不夠,建設標準及高程系統不統一。如農業綜合開發中的田林路渠配套項目,廢棄了原水利部門修建的引水口,沒有同原渠系連網,各自為陣,實施標準不到位,存在重復建設或浪費財力的現象。水利設施利用率不高,管理松懈,致使長期老化失修。一旦設施不能使用,將成為擺設,無人問津,導致失修老化。

4鎮級農田水利工程運行與管護的幾點建議

4.1理清鎮級水利工程管護思路

2011年中央1號文件將水利工程放在首要位置來抓,吹響了以水利工程建設為抓手推動高效農業的戰斗號角,也為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指明前進的方向。所以在鎮級水利工程建設上要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發展現代農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采取工程性措施,大量利用過境水發展低成本灌溉農業,改革耕作方式,培育、推廣使用抗旱品種,發展雨養農業,利用水文地質資料和現有耕地狀況合理布局井位,科學利用地下水發展水澆農業,為鎮級水利工程規劃設計賦予新的思想內涵。

4.2建立鎮級水利工程檔案,提供技術支持

在全鎮范圍進行一次全面普查,建立檔案數據系統。廣泛吸納群眾和基層干部意見,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分步實施、講求實效”的原則,依托原有水利設施,充分考慮現有種植結構、水利條件、后續管護等問題,結合村民建設、路網布局等,因地制宜、科學編制農村小型水利設施分區規劃,避免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對改革后的水利設施建立檔案,協助經營者做好水利設施的維護管理規劃設計,有計劃地組織經營管理者開展水利設施建設和維修等方面技術培訓,提供技術支持。

4.3拓寬鎮級水利工程投資渠道

鎮級農田水利設施具有明顯公共性和公益性特征,需要政府財政大力支持,要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建立投入、建管的長效機制。進一步整合涉農資金,合理增加對小型農田水利設施投入,將鎮級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維修、管護費用納入到公共財政范疇,建立相對穩定的資金投入機制;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記其功”的原則,把農口和各綜合部門的涉農資金按規劃合理集中使用,做到“治理一處,受益一處,建設一處,鞏固一處”;以實施小型農田水利建設為契機,落實農民投工投勞補貼政策,調動農民投工投勞積極性,積極扶持。多方籌資民辦公助,興建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引入市場化經營的理念管護農村公共水利設施,實行承包經營等措施,做到物有其主,切實提升農村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和管理水平,保證工程完好率,確保糧食生產旱澇保收。

4.4創新管理辦法,提高農田水利設施的利用率

鎮政府成立領導小組,村委會明確專人,建立和推廣水利工程用水合作組織或水利會,把農民的事交給自己去辦,這是村級集體民主自治的延伸,應在法律上得到明確承認和保護,保證組織的合法性和基本權利和義務。將每一處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和維修養護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管理組織和管理人員,切實解決有人管事的問題。加強對群眾用水的組織管理,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的清淤、放水、用電協調等事宜,為農戶提供貼心服務。同時加強水利工程使用環境建設,水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大對鎮級水利工程環境使用執法力度,依法打擊干擾、破壞水利設施和妨礙經營者正常經營的不法行為,切實保護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4.5加強基層水管站建設,提高基層一線人員基本技能

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管理一般以鄉鎮為主,要加強基層水利隊伍建設,挑選熱愛水利工作的職工充實水利基層機構,不要把基層水利管理單位變成安排老弱病殘的地方。這就要求基層水管站的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梢越⑿⌒娃r田水利設施管理網絡,逐步完善管理體系和管理要求,加強培訓工作,定期對操作管理人員進行業務技能培訓和考核,不斷提高基層水利職工的思想覺悟和業務技術水平。加強督促檢查,真正把管理工作落到實處。對基層水利職工的福利待遇方面的實際困難,要采取切實措施積極給予解決。建立健全水利合作組織發展的框架體系,為鎮級水利工程管護提供組織支撐,使人才和技術更好的為農村、農業和農民服務。

5結論

做好鎮級水利工程,建設是基礎,管護是關鍵,只有真正把建設與管護這兩個環節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上來抓,才能確保農村小型農田水利設施發揮長遠效益,才能為促進農業生產、農民增收做出新貢獻。

本文作者:韓菽娟張志會工作單位:千陽縣張家塬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