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
時間:2022-02-22 08:41:47
導語: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飛速發展,自然環境的污染已經是當今人類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問題。人們都提倡要加強生態文明的建設,即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財富擁有量的同時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從而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文章針對水利施工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運用生態工程的原理,探討解決施工中環境問題的各種手段。
關鍵詞:生態工程原理;水利施工;環境問題
目前,水利是一個炙手可熱的行業,其發展良好,效益可觀。但是,這個行業建設至今,造成的環境問題也是不容小覷的。比如施工中產生的噪音嚴重影響了附近人民群眾的生活,施工過程中排放的污水造成了區域性的水體污染,施工時對地質環境的改變不僅使得水土資源流失,還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為了解決這些環境問題,防止行業經濟發展出現瓶頸,我們必須學會將生態工程的原理應用到水利工程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生態和經濟的雙重效益。
1水利施工中的一系列環境問題
1.1施工時帶來的固體廢棄物污染
水利施工中必定會有一些固體廢渣遺留下來,比如水泥、煤灰和石灰等。這些固體如若不及時進行處理,不僅占用土地資源,影響外在的環境形象,還會進一步產生一些固體粉塵,給周圍的環境造成污染。
1.2施工時的噪音污染
我們時常會聽到由于施工產生噪音,導致附近群眾怨聲載道,甚至和施工單位打起官司的事件。水利施工過程中也難免出現這樣的問題。水利施工時,我們需要不斷來往運輸各種材料,并用機器加工處理,勘探地形進行爆破工作等。這會給周圍的居民和工作人員帶來了嚴重的噪音污染,爆破還可能會產生一系列的安全問題,嚴重威脅到相關人員的生命安全,因此,我們必須要及時尋找相關手段,解決噪音問題。
1.3施工時帶來的水污染問題
水利工程的施工,若不對排放的污水進行較好的技術處理,一定會出現水污染的問題。水利工程產生的大量污水主要來自人們生活中產生的污水和施工過程中產生的污水。生活污水自不必多說,施工時產生的污水主要是由于施工不當造成的,比如在對壩體進行灌漿,用混凝土進行堤壩大面積澆筑時,如果沒有成熟的施工技術和良好的施工方式,就會產生大量廢水。此外,檢修設備時也會產生含有大量污油的污水。這些有害的水若直接排放進水里,會對下游水體的水質造成十分惡劣的影響,進而影響水里各種生物的生存以及利用這些水的人民的身體健康;若不排放進水里,只是排進施工地區的附近,這些污水滲入地下時,就會大面積污染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使用的不安全。除了污染水體,建筑堤壩進行蓄水,攔截水勢運行時,還會造成水量分布的不均衡,使下游需要水流灌溉的土地出現鹽堿化的現象,蓄水還會抬升地下水的水位,淹沒部分區域,就比如在長江三峽的建設中,就有一部分區域被淹沒在水下。
1.4施工時帶來的空氣污染問題
在進行水利施工時,可能會對周圍的空氣造成嚴重的污染問題。比如,在進行材料運輸時,車輛會產生大量的尾氣,搬運沙石原材料時也會或多或少產生一些灰塵;爆破時,肯定會造成一定范圍內的塵土污染;設備運轉作業時,因為主要是對土地礦石等進行施工,必然會產生一些廢氣灰塵,排放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我們都知道一種叫“塵肺”的疾病,這便由于空氣中的粉塵污染引起的,可想而知,在水利施工時,若不處理這些問題,那必然會對施工人員和周圍的人民群眾造成嚴重的健康隱患。
2生態工程原理
2.1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生態效益的原則
水利工程的運轉不僅需要考慮效益問題,還要考慮開發時是否處理好了人與人,人與自然的關系,要考慮是否對環境造成了損害。在施工時,我們需要改正以往單一的施工模式,將安全、環保地施工同高效生產結合起來,即將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結合起來,并進行環保知識的宣傳,使保護環境深入人心,實現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2.2互補共生原則
水利工程中的互補共生原則就是在處理施工過程和生態環境問題時,運用各種手段,進行統一的安排處理,使雙方能相互促進獲利,使工程運作與生態環境之間處于一個平衡且比較和諧的狀態,使兩者組合成為最佳拍檔。
2.3利用主體空間的原則
將生態工程中種群分布的原則應用到水利施工中,從而形成的一種主題空間的利用原則,這便就是利用主體空間的原則。按照種群的格局,合理進行水利工程的實施,這對獲取更大的生態和經濟效益是極有益處的。這種原則解決了土地的合理利用,水資源更妥善的處理,施工過程中干擾因素的排除等問題。
2.4循環往復的利用原則
這個原則,顧名思義,就是實現原料的再回收利用,以免造成資源的浪費。這樣,我們才能讓更多地材料得到充分的利用,將原本可能是垃圾的物品進行再利用。從中我們不僅降低了使用成本,取得了更大的經濟效益,還減少了環境污染,獲得了更大的生態效益。
3生態工程原理應用于解決施工中的環境問題
3.1施工前系統結構的不斷修正
在施工前,我們需要先對周圍的環境進行深入的勘察,收集現場如地質的結構,擁有哪些自然資源等實際數據。并根據數據,不斷進行施工方案的修正,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盡量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以此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達到雙贏的局面。同時,我們還應做到的是,要明確發展目的,明確施工的依據與原則,做到人員操作規范,運行過程科學等。
3.2生態化的管理建設
要想實現水利工程的生態化,就必須先考慮人的作用。設計施工方案,管理施工進程的主體是人,因此,我們要學會從人入手,加強相關人員的環保意識,讓他們明白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他們才能在具體施工中融入生態文明的理念,將工程與生態建設結合在一處,實現循環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比如,我們可以建立并實施生態補償機制,即在對水利工程給環境造成的影響做了一定的估測之后,做好前期的生態補償工作??傊F代化的水利施工,要求我們必須嚴格要求施工過程中的每一個人,建立完善的管理和運行機制,綜合分析各方因素后,提前做好準備并找到應對措施,以免施工中出現較大的生態問題和施工障礙。
3.3明確施工體系,進行科學布局
我國的水利工程管理理念和施工技術處于不斷發展中,目前,已經達到了相對比較先進的水平。但我們應該明白的是,在施工前,我們必須對施工體系進行系統分析,最終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系統管理分為自組織層、監控層和自適應層,這幾個層次自上而下進行引導制約,以此獲取更多地利益。這其中的監控層,是這幾層中尤為重要的一環,它關系著是否可以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益目標。這種分為幾層依次控制的手段在水利施工和實行生態化管理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另外,水利施工時,如果我們想要將生態環境維持在穩定的狀態,明確系統邊界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那么為什么要明確系統邊界呢,很簡單,因為明確系統邊界之后,我們就可以將施工范圍進行合理的劃分,并依據法規政策中的規定,對環境質量、蓄水總量、土地占用面積、下游用水量等數據進行準確有效的測定。最后,還要注意的便是要綜合考量各方因素,運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各項參數的分析,確保施工過程中的人員安全,并避免環境破壞等。
4結束語
水利行業是現今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其為我們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正確地將生態工程的原理應用到水利施工中,解決環境問題,實現這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文章提出了水利行業施工時的各種環境問題,并結合生態工程的原理,對這些問題的解決措施做了一個系統分析。
作者:王艷 單位:拜泉縣上升鄉水利站
參考文獻
[1]程飛.應用生態工程原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J].水利學報,2002,3:55-58+63.
[2]孟華鋒.應用生態工程原理解決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環境問題[J].科協論壇(下半月),2007,12:50.
- 上一篇:社會資本解決農田水利問題的探索
- 下一篇:小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題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