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的藝術建構和諧社會的價值研究
時間:2022-04-23 10:56:47
導語:愛的藝術建構和諧社會的價值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弗洛姆《愛的藝術》把“愛”歸為人類實踐生活必不可少的要素。他認為,要想有效破解當代人的孤獨與恐懼,必須依賴大愛的表達。只有如此,才能真正為人與社會的和諧相處搭建現實平臺。他強調,愛的本質是給予,其基本要素包括關心、責任、尊重和認識。除此之外,在實踐維度除要求藝術修養需要的紀律、集中、耐心和興趣外,更需要愛的藝術所獨有的合理信仰、擺脫自戀和積極活動這三要素。弗洛姆本人雖已遠去,但弗洛姆思想在今天卻熠熠生輝。這對解決很多社會現象,特別是思想情感方面,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關鍵詞:弗洛姆;愛的藝術;思想情感
目前,我國各項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對標人民的幸福要求,依然存在突出的制約因素。究其原因,思想困頓和精神麻木嚴重阻撓著人們對幸福的感知。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一書提出了一個具有思辨性的問題:愛是藝術嗎?如果愛是藝術,那說明愛有理論和技巧,是可以通過努力學習和實踐鍛煉來掌握的。其實,單從《愛的藝術》這一名稱就可以發現,弗洛姆把愛理解為藝術性活動,他深信愛是可以被學習和訓練習得的,并堅信通過愛可以改變人們當前受壓抑的客觀生活現實和備受折磨的思想狀況。就人類發展的現狀分析來看,精神世界亟需養料進行填充,思想境界的塑造問題越來越嚴重,重塑愛的世界,讓愛的思想在生活中迸發無疑是破解當下思想難題的良方。
一、愛的理論
(一)愛的目的?;谛睦韺W的視角,弗洛姆研究人的內涵,并得出愛是人類生存問題的深刻回答。他強調,愛的理論必須以人的生存、人生存得更好為前提。這種對愛的闡釋體現了弗洛姆濃厚的人本主義情懷,始終以促進人的發展為歸宿。他論述道,人的出生就是從不確定的環境到另一個充滿變數的環境。如果沒有母親保護,就在誕生的那一瞬間,嬰兒都會感到難以抑制的恐懼。愛說到底就是一種大愛、博愛,不能有分別心,要從本質上看待別人、關愛別人,就如同愛自己、愛自己的親朋好友一樣。通過愛的回歸,能增強人們自我價值的感受,提升生命的內生力,進而更好地促進人本身的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二)愛的批判。面對生活壓力,現代人通過不同方式尋找釋壓辦法,但絕大部分釋壓方式不盡科學,導致釋壓效果不甚理想。很多釋壓方法實質上就是飲鴆止渴,短暫地緩解了孤獨、無助的現狀,馬上卻回歸了更長久、更深層的孤獨與困苦。為了有效緩解孤獨感,部分人通過縱欲的方式來讓自己獲得解脫。他們醉酒、吸毒、肆性等。雖然這些方式能夠緩解孤獨,獲得愉悅,但那僅僅是曇花一現,人會很快就回到最初的孤獨狀態,甚至比之前更加孤獨,以至循環往復、越陷越深。就拿來說,人們第一次吸食一定量的會感到愉悅,第二次吸食的時候就需要追加相應量,不然很難引起精神的麻醉進而帶來沉醉的快感,第三次、第四次依次追加,就是這種尋求快感的方式最終把人推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既不能徹底排除孤獨,更是傷害自身。為了避免孤獨,部分人通過迎合大眾和社會,尋求虛假“一致性”。這種方式貌似能夠長久地消除孤獨,但在這一過程中人也失去了自身的特點,破壞了自身的完整性,從更深層次上損壞了做人的價值,導致千人一面,世間失去差異美。當下,很多個人和社會群體通過這種方式避免孤獨,這不僅不能有效避免孤獨,更容易引起人的迷失。以這種方式存在的和諧具有極大的虛假性,完全可以說是對人性的深層次壓迫。在弗洛姆眼中,上述方式都不是破解孤獨的良方,他認為只有愛才能從本質上克服孤獨。當人脫離了動物狀態,具有了理性思維和獨立人格以后,人明白了死的必然和生活的艱難,人就開始感受到孤獨,并因為孤獨而衍生出很多現實性難題,尤其是思想上的憂愁。弗洛姆采取揭露自我意識的方法只是為了讓人看清楚當下生活的現狀,人存在的生活艱難性需要去克服孤獨感。當下,不論是生產方式還是愛的情感都不能有效破解繁重的思想負擔,唯有弗洛姆提倡的無私的從內心深處渴求的付出和自覺自愿地承擔才能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自身的需要。
二、愛的實踐
弗洛姆指出,西方社會對愛的實踐存在明顯的不合理性,一定程度上愛在西方正在消亡。這一現象的進一步擴散與西方的制度密不可分。資本主義制度以市場作為衡量一切的標準,高度集中的勞動使人們隨時準備投入生產實踐,人們已完全依附于機器。人在這種機械模式的運作過程中發生了嚴重異化,導致人們忘記了對自身的超越和對生命價值的追求。與此同時,互相參照的生活方式導致人們變得日益趨同,很多東西失去了生機和創造性。生產方式對人的情感具有強力影響。在西方,由于受生產關系影響,其愛是畸形的。以婚姻為例,“結伴”的思想成為締結婚姻的重要因素,人們對美滿婚姻的期待不是對思想交流和美好生活的渴望,而變成生理上的機械摩擦。即使所謂的“幸?!被橐?,幸福也存在虛假性。為了避免吵架,彼此著眼對方的需求,迎合對方的喜好,這樣的“相敬如賓”從本質上是對對方的敷衍,更是對自我生命力的抹殺。在這種配合式婚姻中,人們變得越來越麻木、孤獨。弗洛姆深刻地批判道,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里的人已經發生嚴重的異化,他們把生命體驗當作商品。生活不再是感受愉悅快樂,而是為了簡單的生存。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著重論述了紀律、集中、耐心和興趣對藝術培育的重要性。紀律是實踐的制度保障,如果做事僅憑一時興起,那永遠也不可能有所成就。集中是這個時代最欠缺的成功因素,太多的選擇性使現代人養成了同時做幾件事的習慣。殊不知,只有集中才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工作?,F代工業體系追求速度,交通運輸要快、機器運轉也要快,但這往往會打破生活的節奏,使人失去完備的人格而成為機器的配套工具。此外,耐心也是培養愛不可缺少的內容,在愛的實踐中我們必須重新找回耐心,沒有耐心,很多情感都無法得到有效抒發。當然,興趣對健全人格的培養也尤為重要。沒有濃厚的興趣,對藝術的追求最多停留在熟練的地步,可是有了強烈的興趣,則可以使人具備成為大師的資格。愛的實踐藝術還要求克服自戀。自戀是對自我定位不準的表現。有自戀傾向的人往往是自私的,他們本質上只關心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情。學會愛的本質,首先要求人克服自戀情緒,不斷培養謙虛、客觀和理性的思維。只有克服自戀,公正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才有可能真正掌握愛。其次,愛需要信仰。這種信仰不是宗教信仰,更不是盲信權威,而是指起源于自己的理智和感情的一種堅定的信念。只有具備信仰的愛才是有力量的,才能不迷失在錯綜復雜的現實生活里。
弗洛姆一生命運坎坷,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冷戰等。豐富的閱歷為他研究人類情感提供了良好的感知力。在目睹人類生存面臨的艱難后,弗洛姆深切體會到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對人的殘酷壓迫,使得人出現異化,一定程度上自我意識也逐步喪失。這不僅不利于人自身的發展,而且給社會的文明建設埋下了隱患。因此,為了健全社會的構建和人的全面發展,他提出了擺脫孤獨的方式———愛,他認為只有通過構建一個由愛組成的社會,才能使人擺脫畸形的生活狀態,讓人們在精神愉悅的過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熟練掌握成熟的愛,能夠有效避免煩惱。愛是人類唯美的情感,在愛的世界里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都變得含情脈脈,這既有利于生產力的迸發也有利于人們情感生活的豐富。和諧社會依賴于人的發展,構建充滿愛的世界,人能真正豁達、樂觀、幸福,真正在思想和現實的高度規避煩惱根源。因為有愛,家國關系變得友善、鄰里關系變得和睦、兄弟關系變得謙恭、夫妻關系變得真誠、人自身也變得更加愉悅,這就從不同維度為和諧社會的構建掃除了障礙,能有效提升社會和諧建設的現實力量。弗洛姆從不同層面對愛作了闡釋。依哲學維度分析,弗洛姆通過愛指引人們脫離現實生活對人枷鎖般的控制,他強調只有愛才能成為與自己、他人和諧相處的良方。在愛別人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另一個豐滿且富有生命力的自己。一份真正的愛能夠增強人們愛的能力和為他人奉獻的能力。只有在奉獻的過程中,人才會真正實現自我的價值,將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有機統一。當下,和諧社會的構建已經是社會發展的主流方向,不論是政治建設的角度還是人發展的角度,必須關注社會整體的運行,只有在風清氣正、生態宜居、心情舒暢的社會氛圍中,才能更好地促進人的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然而,這就需要人的發展和人的團結,只有愛才能破除孤獨,也只有愛才能實現人與人的聯合。弗洛姆的愛是正向的、積極的,是對照人本身發展的精神需要。唯有在保持人格完整和獨立的前提下,做到將自己與別人無差別對待,才能真正克服在生存中遇到的孤獨感和恐懼感。把愛的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才能更好地處理生活中人與自身、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問題,才能構建和諧美好的新世界。
四、結語
步入新時代,中國國力蒸蒸日上,人民更加渴望美好幸福的生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就是社會發展的方向,這就要求多維度考量人們多元化的現實需要,力爭為人民的好生活添磚加瓦。當下,物質財富一定程度已經實現人民的美好需求,精神建設顯得尤為迫切。黨和政府需要整合多種力量為人民思想文化發展鋪平道路。弗洛姆將愛作為一種可以學習的藝術,并將其理論與實踐的辯證關系進行了著重論述,這對我國構建新的思想建設體系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甚至對未來文化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參考文獻:
[1]弗洛姆.愛的藝術[M].李健鳴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2]歐力同,張偉.法蘭克福學派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
[3]鄧志偉.弗洛姆新人道主義倫理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弗洛姆.健全的社會[M].蔣重躍等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
作者:楊立業 單位: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 上一篇:人力資源管理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 下一篇:和諧社會經濟發展與法制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