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資產會計與稅務對比探究
時間:2022-09-25 06:00:00
導語:生物資產會計與稅務對比探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物資產,顧名思義就是有生命的資產,這也是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最本質的區別。財政部2004年曾頒布《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但2006年前的若干具體會計準則并無這方面內容。我國新會計準則體系單獨制訂了《企業會計準則第5號——生物資產》(以下簡稱“生物資產準則”),這既是與國際會計準則趨同的要求(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2001年《國際會計準則第41號——農業》,以下簡稱“國際會計準則”),也是為了更準確地反映生物資產的相關會計信息。今年開始實施的新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首次就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作了明確。以下筆者就生物資產的會計與稅務處理作一分析。
一、生物資產分類及會計核算
(一)生物資產分類
“國際會計準則”和《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中生物資產均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和生產性生物資產兩種,我國“生物資產準則”則將其劃分為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和公益性生物資產三種。消耗性生物資產是企業為出售而持有的或在將來收獲為農產品的生物資產,通常一次性消耗并終止其服務能力或為企業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類似于流動資產中的存貨,在資產負債表中也是并入“存貨”項目反映;生產性生物資產是企業為生產產品、提供勞務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資產,與固定資產一樣都屬于勞動手段,但在資產負債表上須單獨列報;公益性生物資產主要是以防護、保護環境為主要目的,如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和水源涵養林。在《企業會計準則——應用指南》提供的一般企業資產負債表格式中,并沒有“公益性生物資產”項目,對于有公益性生物資產的企業,應增設“公益性生物資產”項目,列在“生產性生物資產”項目之后。
需要注意的是:1、生物資產分類主要是根據其用途及價值轉移方式確定的,但有些生物資產開始并不能確定其未來用途,對此,“生物資產準則”與《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均規定,此時先將其作為消耗性生物資產核算和管理,待用途確定后再作轉換處理。2、即使開始能夠確定用途并按用途進行了分類,如果以后用途改變則仍應根據實際情況作轉換處理:如果是消耗性生物資產與生產性生物資產之間互相轉換,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跌價或減值準備;如果是消耗性生物資產或生產性生物資產轉換為公益性生物資產,根據2007年2月份“企業會計準則實施問題專家工作組意見”,應當考慮消耗性生物資產或生產性生物資產是否發生減值,如發生減值應首先計提跌價或減值準備,并以計提跌價或減值準備后的賬面價值作為公益性生物資產的入賬價值;如果是公益性生物資產轉化為消耗性生物資產或生產性生物資產,因公益性生物資產不計提減值準備,因此應按其賬面余額作為轉化后有關生物資產的入賬價值。
(二)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
對于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生物資產準則”與“國際會計準則”及《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均不一致?!皣H會計準則”中,除公允價值無法可靠計量,在初始確認和各資產負債表日,生物資產均應以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將發生的費用計量;《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對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只規定了實際成本一種方法;“生物資產準則”在保留成本計量模式的同時,謹慎地引入了公允價值模式,但對公允價值的應用規定了嚴格的條件,即“有確鑿證據表明生物資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可靠取得”。當然由于若干客觀因素的制約,現階段我國企業生物資產的計量主要還是采用歷史成本計量模式。實務中對生物資產的初始計量需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外購的各類生物資產。其成本與外購其他資產的成本計量原則基本相同,即包括價款、相關稅費、運輸費、保險費以及可直接歸屬于所購資產的其他支出,如果以一筆款項一次性購入多項生物資產,購買過程中發生的除價款外的可直接歸屬于所購資產的支出,應按各項生物資產的價款比例進行分配,分別確定所購各項生物資產的成本。
2.自行繁殖、營造的生物資產,其計量原則與自制其他資產也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由于生物資產具有“生命”,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不斷地發生培植或飼養等費用,而其他資產一般不會發生這些支出。
對于自行繁殖、營造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根據其成熟與否,“生物資產準則”對其會計處理分別作了不同規定,《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中也有此規定,兩者處理原則基本相同,只是在具體處理細節上存在一些區別。
例:某林業企業2X07年自行營造一塊經濟林,營造過程中發生種苗、農藥等費用20萬元,人員費用30萬元,用于營造該經濟林的機械折舊費10萬元。該經濟林于2X10年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前發生各項后續支出150萬元,2X09年由于遭受病蟲害,計提減值準備15萬元。根據“生物資產準則”,應作如下會計處理(單位:萬元):
(1)設置“生產性生物資產——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核算自行營造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在成熟前發生的實際成本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60
貸:原材料20
應付職工薪酬30
累計折舊10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150
貸:銀行存款等150
(2)設置“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核算因遭受病蟲害發生的減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生產性生物資產15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15
(3)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達到預定生產經營目的時,按其賬面價值結轉到“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科目
借:生產性生物資產——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195
生產性生物資產減值準備15
貸:生產性生物資產——未成熟生產性生物資產210
而根據《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應先通過“生物性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自行營造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在成熟前發生的實際成本;因遭受病蟲害發生的減值,通過“生物性在建工程減值準備”科目核算,并計入“營業外支出”;在建工程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時,按其賬面價值結轉到“生產性生物資產”。
3.天然起源的生物資產,這類資產企業一般并未進行相關投入,往往是通過政府補助的方式取得,其價值應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確認,即政府補助為非貨幣性資產的,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公允價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義金額1元計量。
4.農產品核算的特殊性,由于農產品與生物資產密不可分,兩者有著緊密附著性。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附著程度不同,會計核算也不同:農產品成長階段應作為生物資產的附著物,不作會計處理;農產品成熟階段進行收獲時,應獨立于其附著物生物資產,作為產成品按照“生物資產準則”中“收獲與處置”的要求進行核算;農產品收獲以后進行的加工、銷售等環節,其會計處理不再適用“生物資產準則”,而應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的要求進行核算。
(三)生物資產的后續計量
生物資產的后續計量主要包括對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折舊和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
1.生產性生物資產折舊的計提。生物資產中只有生產性生物資產需要計提折舊。消耗性生物資產處理類似于存貨,而公益性生物資產的價值在于為企業帶來未來的服務潛能,這種服務潛能不但不應該弱化,反而應通過企業的不斷投入和維護得到加強,其賬面價值不應有所降低,因此公益性生物資產不能計提折舊;生產性生物資產類似于固定資產,其價值應以折舊的形式在其預期使用期間內逐漸分期得到補償。但也不是所有生產性生物資產都要計提折舊,對于未達到成熟狀態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尚不能夠保持連續穩定地生產產品、提供勞務或用于出租,因此只有達到成熟狀態的生產性生物資產,才需要在其預計使用壽命內對其應計折舊額進行系統分攤。與固定資產不同的是,生產性生物資產的使用受自然條件的影響比較明顯,因此在確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預計使用年限、折舊方法時,更應該考慮自然條件、生產方式的影響,以合理確定預計使用年限、選擇合適的折舊方法。除了平均年限法,生產性生物資產可能會比固定資產更多地采用工作量法和產量法這兩種折舊方法。
2.生物資產跌價或減值準備的計提。在有確鑿證據表明由于遭受自然災害、病蟲害、動物疫病侵襲或市場需求變化等原因,使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或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企業應當按照可變現凈值或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跌價準備或減值準備。這里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生物資產準則”對不同類別生物資產的跌價或減值處理都不同:①消耗性生物資產屬流動資產,故“生物資產準則”對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跌價準備的處理類似于存貨跌價準備的處理,并規定消耗性生物資產的可變現凈值應按《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的相關原則確定,且與存貨跌價準備一樣,當影響其減值的因素消失時,減記的金額應予以恢復,并在原已計提的跌價準備金額內轉回,轉回金額計入當期損益;②生產性生物資產屬于長期資產,故“生物資產準則”對生產性生物資產計提減值準備的處理類似于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處理,并規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可收回金額應當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的相關原則確定,但考慮到作為有生命的資產,生產性生物資產的生長周期遠遠大于一般資產,且其具有自我生長性,暫時的減值很可能會通過以后的自我生長而得以恢復,因此根據“重要性”原則對其減值的判斷作了簡化處理;③公益性生物資產,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其服務潛能不應有所弱化,而只應得到加強,所以公益性生物資產不能計提減值準備。
(2)“生物資產準則”對生物資產跌價或減值的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及《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都不同?!皣H會計準則”對生物資產一般情況下都按公允價值計量,因此不計提減值準備,各資產負債表日生物資產均應按其公允價值減去預計至銷售時將發生的費用后的余額計量,各期由于余額變動而產生的利得或損失計入當期損益;《農業企業會計核算辦法》規定對消耗性生物資產、生物性在建工程和成熟性生物資產計提跌價或減值準備,與“生物資產準則”不同的是,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的跌價準備也不得轉回。
(3)“生物資產準則”對生物資產跌價或減值準備的處理都是建立在生物資產以成本模式計量的基礎之上。如果生物資產以公允價值計量,各資產負債表日應以其公允價值減去估計銷售時所發生的費用調整賬面價值,各期調整后的金額與原賬面價值的差額計入當期損益。這種處理與“國際會計準則”基本相同。
二、生物資產的所得稅處理
以前的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法均未規定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新企業所得稅法首次對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進行了明確。新稅法對生物資產的概念、種類、計稅基礎的確定基本借鑒會計準則的規定。會計上生物資產與其他資產的一個重要區別,便是不同的生物資產具有不同的流動性,如作為勞動對象的消耗性生物資產具有流動資產性質,而作為勞動手段的生產性生物資產則具有長期資產的性質。新稅法也據此對不同生物資產的稅務處理分別作了規定。對于生產性生物資產,根據新稅法實施條例應按直線法計提折舊。而“生物資產準則”規定的折舊方法除了平均年限法,還包括工作量法和產量法,這三種方法都是根據企業實際情況分別采用的,并不屬加速折舊方法。因此稅法應予認同?!秶叶悇湛偩株P于固定資產折舊方法有關問題的批復》(國稅函[2006]452號)曾明確,工作量法與年限平均法同屬直線法,產量法實際也應屬于直線法。新稅法實施條例同時要求企業根據生產性生物資產的性質和使用情況,合理確定預計凈殘值,并根據資產的不同分別明確其最低折舊年限:林木類生產性生物資產10年;畜類生產性生物資產3年。消耗類生物資產在會計上作為存貨處理,稅法上也應適用存貨的處理規定,所以新稅法對其稅務處理未作特別規定。公益性生物資產按照準則不計提折舊,稅法對此也未作規定。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生物資產根據“生物資產準則”可以計提跌價或減值準備,而新稅法規定,未經核定的準備金支出不得扣除。因此在會計上對生物資產計提和恢復跌價或減值準備時,要注意其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差異,并作相應的納稅調整。
三、與生物資產相關的稅收優惠
多年來國家出臺了若干扶持農業生產的優惠政策。“生物資產準則”中的“農業”是一個廣義的范疇,包括種植業、畜牧養殖業、林業和水產業。稅法中對農業企業的優惠也包括上述行業,而且優惠政策涉及若干稅種,如增值稅方面,《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規定對農業生產者銷售的自產農業產品免征增值稅;營業稅方面,對與農業生產有關的勞務給予減免稅優惠,對農村、農場將土地承包(出租)給個人或公司從事農業生產,以及單位和個人將人工用材林使用權轉讓給農業生產者用于農業生產等,均免征營業稅;此外,對直接用于農、林、牧、漁業生產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稅,對農副產品收購合同免征印花稅等。
企業所得稅方面,我國也出臺過若干優惠政策,但其局限性在于一般只涉及國有企業和重點龍頭企業,而很多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根本達不到享受優惠政策的“門檻”。新稅法對農業企業的所得稅優惠,不再限制企業所有制性質及規模,而是按照《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列舉的農、林、牧、漁業項目,根據與人民基本生活必需品相關程度,區分情況給予減免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企業從事下列八類項目的所得,免征企業所得稅:蔬菜、谷物、薯類、油料、豆類、棉花、麻類、糖料、水果、堅果的種植;農作物新品種的選育;中藥材的種植;林木的培育和種植;牲畜、家禽的飼養;林產品的采集;灌溉、農產品初加工、獸醫、農技推廣、農機作業和維修等農、林、牧、漁服務業項目;遠洋捕撈。企業從事下列兩類項目的所得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花卉、茶以及其他飲料作物和香料作物的種植;海水養殖、內陸養殖。
- 上一篇:獨立高校專職教師績效考評措施思索
- 下一篇:提升學生實驗興趣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