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需求下的藝術人才培育

時間:2022-08-21 09:32:08

導語:市場需求下的藝術人才培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市場需求下的藝術人才培育

一、廣西文化市場的發展現狀與前景及其對藝術人才的需求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給廣西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好的機遇。廣西文化管理部門及其相關的市場主體堅持思想觀念、機制與體制、管理方式和運作方式等多方面的創新,形成了廣西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力爭文化實力快速增長的良好環境,促進了廣西文化產業的健康發展。到目前為止,廣西文化產業已經形成出版業、報業、發行業、藝術表演業、圖書館業、廣播電視電影業、文化信息業、藝術教育業、文化經紀與業、文物博物業、文化娛樂業、音像業、會展廣告業、文化旅游業等比較齊全的產業門類,文化產業的發展格局初步建成。一些行業業績突出,進入全國前10位行列,如出版業、旅游業;一些產業項目在全國形成較大影響,經濟效益明顯。。廣西文化產業也逐漸創出了一批全國知名品牌,其中,《印象?劉三姐》、桂林愚自樂園、百色靖西繡球村列入全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受到業界專家的好評和海內外觀眾的青睞。據有關數據分析,當前廣西文化產業發展水平和實力大致居于全國中等水平,在西部地區12個省區市中居于前三位的先進水平。得益于扎實的發展基礎、明顯的區位優勢、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等諸多利好因素,廣西文化市場發展前景廣闊。據調查了解,廣西大概有15000家文化經營單位,并分以下幾個類型對藝術人才有需求:藝術表演團體、娛樂市場、互聯網網上娛樂場所、電影市場、藝術品市場、文物市場、音像市場、書報刊市場、電子出版物市場、有線電視等。廣西文化市場目前急需的藝術人才大致有:既懂文化又懂經濟的文化經營人才;文藝創意人才;管理人才;東盟對外貿易中的文化對接人才;音樂專業制作人才;等等。總的來說,廣西文化市場及文化產業需要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來改變經營理念、來提高行業的經營檔次和文化水平。

二、當前廣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與廣西文化市場需求的差距

目前,廣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與廣西文化市場的發展需求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還不能滿足廣西文化市場發展的現實需求及未來的發展需要。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差距:一是部分高校申報新的藝術專業一般采用參考國內其他藝術院校專業的辦學情況,專業設置、辦學方向設置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部分院校往往不能根據自己的培養實力、教育資源特色及市場需求實際來進行科學的教學目標設定,課程設置和教學體系安排上也出現不切實際地模仿重點院校的教學內容和模式的現象,以至于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缺少競爭力和適用性,最終導致實際教學任務完成的失敗和人才培養的失效。三是藝術專業教師局限于教材的教學,在拓展學生的視野、專業領域、綜合素質及參與社會實踐方面投入精力偏少。四是藝術專業學生存在知識面較窄、社會實踐經驗不足、適應就業需要的綜合能力不足、視野不夠、創新意識和能力不足等問題。

三、建立廣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與廣西文化市場對接機制

(一)教育和文化產業主管部門高校藝術教育的主管部門,應當積極與文化產業主管部門溝通,為加強高校與文化產業單位的交流與互動,共同積極搭建高校與文化產業單位的交流的平臺,讓廣西文化市場與廣西藝術專業人才培養從制度層面實現有效的對接:為了充分利用、整合社會優質資源,為藝術人才的培養提供最優質的師資力量,建議由文化廳等單位牽頭,建立廣西文化產業單位的網上專家庫。另外,有必要建立一個廣西藝術人才需求的信息庫,讓教育主管部門及各高校及時了解當前藝術人才需求狀況和趨勢,并依照需求的情況,準確把握高校藝術人才的招生、培養的方向,并及時改進教學手方式、方法以適應市場的需求。廣西文化產業單位的藝術人才需求信息庫應當至少包括以下信息:對藝術人才有需求的文化企事業單位的名稱、需求的藝術人才的崗位類型(或專業方向)、對藝術人才需求的數量、對所需求的藝術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和針對具體崗位的特別要求,以及文化企事業單位的基本情況介紹、發展理念等。

(二)高校藝術人才教學方面

1.學校方面廣西藝術高校應與廣西文化企事業單位保持良好的互動教學,建立穩定的實習、見習基地,積極搭建與文化企事業單位合作的平臺,加強交流與合作。合作的方式有:1)定期邀請廣西區內外在文化產業方面做出了品牌,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產業的領頭人、文化事業管理單位的主管領導、資深的研究人員到學校進行交流或舉辦講座。讓高校師生及時的了解廣西文化產業發展的狀況及學科前沿。2)定期邀請文化企事業單位參加藝術高校的藝術作品展示會(如藝術高校每年定期舉辦的主題藝術作品展、畢業作品展、音樂會、綜藝晚會等)。讓文化企事業單位了解藝術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及作品創作情況,及時提出意見、建議和吸納優秀的藝術作品推向市場,讓學生藝術作品的創作與市場需求及時接軌,有利于廣西的文化企事業單位對高校藝術人才的挖掘和培養,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關系。3)積極創造條件,尋求與企事業單位保持良好的文化項目的開發與合作,比如民間藝術產品的開發、文化演出項目的合作等等,讓藝術高校更好地服務廣西的文化產業及經濟社會的發展。

2.實踐教學方面優化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立藝術實踐教學課程實現考察、見習、實習與藝術實踐不斷線教學的機制:1)采取具體的教學措施增加藝術專業學生的考察、見習、實習機會:藝術專業可以從大一開始(比如第二學期)安排學生到相關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調查、走訪,進行第一次專業考察,讓學生初步了解就業單位的情況以及本專業的就業方向;大二(比如第四學期)安排進行第二次專業考察,讓學生進入相關就業單位進行短期的見習考察,比如音樂學專業,讓學生依照就業興趣及專業特長進行分組,分別到當地的歌舞團、群眾藝術館、文化經營公司、少年兒童活動中心、中小學、電視臺等進行為期1-2周的見習、考察,更深入地了解本專業所從事的藝術工作內容及就業前景;大三(比如第六學期)同樣分組進行第三次專業考察、見習;第八學期安排學生到用人單位進行為期8周的畢業實習。2)積極參與傳承廣西民族文化、開發民族產品。利用藝術專業的民族采風、社會實踐、民間音樂的專題講座等方式,加強高校與廣西民間藝術家的交流與互動:一是可以定期組織藝術專業師生深入廣西各地學習和采集民間音樂、了解和收集民間藝術品;二是可以把民間藝術家請進課堂與高校師生面對面地進行交流和學習;三是在此基礎上,充分利用高校的資源和民間力量,爭取經費,對廣西的民間藝術進行展演、改編和再度開發創作,比如做成廣西的民間服飾展、廣西民間藝術品展、廣西各族民歌集、新創作廣西民族風格的作品展演、民族音樂劇等。

3.藝術專業教師方面高校藝術專業教師要轉變觀念,做好與文化市場對接的各項相關工作:1)教師自身要注意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要有高度的敬業精神、合作精神、團隊意識和大局觀念。教師是學生進行藝術專業學習、藝術創作、藝術實踐、藝術實習及畢業就業等環節的組織者、策劃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傳授知識,而且還要善于做學生學習成長的引路人——學生的導師。因此教師的目光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中的某項專業知識的傳授,而是要學會在教學中,要根據不同專業方向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合理地分配學習時間、及時調整和擺正學習的方向、及時給予學生學習上的幫助。2)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一是要關注本學科、本專業領域的學科前沿;二是要關注社會對本專業學生的用人需求狀況;三是要注意本人所授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銜接與合作,不能把自己所授課程作為一門孤立的專業知識來教學;四是要注意了解學生的實習就業情況,關注和解答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并及時調整和更新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方法;五是要有創新意識,要創造機會,啟發和引領學生開展藝術的創作、實踐等活動及項目,比如音樂類專業,可以指導學生演唱(或編創)多聲部音樂、編排短劇、自創自演原創歌舞等。通過建立廣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與廣西文化市場對接機制,充分整合教育和文化產業主管部門、文化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藝術院校教學等各方面的資源,充分調動對接機制參與各方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將會既能有效提高廣西高校藝術人才培養整體水平,又能滿足廣西文化市場對藝術人才的現實需求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