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調查

時間:2022-03-15 10:53:16

導語: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調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情況調查

摘要: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研究生的必修課程,是對研究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研究生政治理論涵養的重要渠道。針對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學習動機和目的不明確、教師教學與學生需求錯位、吸引力和實效性不強等問題,文章對當前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地位和作用的認知、對課程學習的行為表現,以及對課程教學的評價等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和實證分析,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教學

當前,高校對本科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高度重視,涌現出許多相關的研究成果,在教學實施上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但在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方面顯得相對滯后。為了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高教學的可行性和實效性,筆者對湖北省武漢市不同層次的10所高校的部分碩士研究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發放問卷600份,收回有效問卷506份。本次調研對我國高校碩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定位、教學內容、學習態度、學習需求、授課方法、考核模式和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了比較全面、系統的調查分析。

一、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地位和作用的認知

研究生階段思想政治理論的教學對象不同于本科階段,研究生的年齡特征、知識結構、心理狀態,以及本科階段的學習經歷和知識積累,決定了他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欲求和學習態度。從一定程度上來講,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要求更高,實施難度更大。對課程的認知和重視程度規范研究生學習理念和學習習慣的前提和基礎。針對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知情況,研究者從課程設置、課程地位和綜合效能三個維度進行調查分析。1.對課程設置和地位的認知。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設置不僅僅是單純的一門可有可無的課程設置,它關乎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的引領,以及政治素養的提升等問題。對此,針對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不能只單純注重知識結構的構建,更應從思想政治的高度去認知。對此,研究者以“您認為高校開展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是否必要”為問題進行調研。調查數據顯示,22.9%的研究生認為“很有必要”,51.8%的認為“較有必要”,而20%和5.3%的則分別認為“不太必要”或“沒必要”。這表明,研究生對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度較高,大多數研究生是認同的。在后續的訪談過程中,當被問及“思想政治理論課總體印象”時,只有不足15%的受訪者表示“不太滿意”,75%的受訪者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這個訪談結果與前面問卷調查的結論是相契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研究生的公共必修課。就這門課作為公共必修課的必要性而言,絕大多數研究生認同將思想政治理論課列為公共必修課。數據顯示,有25.2%的人認為思想整理理論課“對自己理論水平提高幫助很大”,37.6%的人認為“是國家意識形態教育,人人必修”,但也有21.1%的研究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是政治說教,希望減少其課時來增加專業課程”,有16.1%的認為“學校安排,就學學”。2.對課程學習的作用評價。興趣性動機和實用性動機作為研究生學習動機的兩個方面,是研究生自覺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我國高校研究生在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時,同樣受這兩種學習動機的影響和制約。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己今后的幫助”這個問題,大多數受訪者認為這門課對自己“非常有幫助”(11.3%)或“有幫助”(51.8%),而只有少數受訪者認為“幫助不大”(32.1%)或“沒有幫助”(4.8%)。研究生對于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對自身今后發展幫助的問題上存在分歧,一方面說明大多數研究生能夠通過課程的學習來增強自身道德修養,另一方面說明研究生的學習熱情與對課程的實效認同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行為分析

分析研究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狀,不僅要看他們的認同程度,而且要看他們的學習表現。只有認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并且取得相應的學習績效,課程的開設和教學應用才能打到預期的目標。為此,研究者從學習的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和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等方面進行考察。1.學習的興趣。學習興趣,是指學習者對學習較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為傾向或內部反應的心理狀態。在實際學習中,學習興趣是各類學習的最大動力。調查表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非常感興趣”的受訪者占13.6%,“感興趣”的占43.9%,“不太感興趣”的占38.9%,而“反感”的則占3.6%,也就是說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性雖然總體良好,但仍需要思政課教師進一步增強課程的吸引力。2.學習的自覺性。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的自覺性體現為學習態度。對此,研究者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態度開展問卷調查。調查顯示19.8%的受訪者表示“能夠自覺學習”,55.5%的表示“偶爾主動關注”,而認為“被動接受”的比例占18.4%,5.14%的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事不關己”,1.2%的對課程表示“反感厭惡”。此外,針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表現,能做到“認真聽講做筆記”的僅占25.3%,而48.6%的學生“只聽老師講,不做筆記”,“不聽講,看其他書籍”或“心不在焉,聊天、睡覺、玩手機”的比例共占26.1%。其次,課程學習的自覺性,還可以從課堂表現和課程作業上體現出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出勤率、抬頭率,以及課程作業的完成情況都能夠說明研究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接受程度,也能反映出真正的教學水平和績效。從調研數據來看,當前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自覺性總體看好。在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上,能夠認真聽講做筆記的占到25.3%,只聽講不做筆記的占到48.6%,而不聽講看其他書籍和聊天、睡覺、玩手機的占26.1%。這些數據能反映出當前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真實情況,從這一比例來看,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的學習狀況要好于普通本科生。再次,體現在對課程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方式上。課程作業是課程學習的主要環節,也是檢驗和鞏固學習知識、培養學生各自能力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學生必須完成的學習任務。從當前研究生的作業完成情況來看,一方面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很少布置課堂作業,另一方面是學生完成作業的效果不好。數據顯示,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業,學生“能獨立完成”的只有41.3%,“通過網絡下載做完”的占45.5%,有6.7%的人抄襲他人作業,還有6.5%的人根本不做作業。這些表明,現在的研究生雖然能夠完成作業,但作業的完成十分依賴網絡,真正能不依賴網絡來獨立完成作業的人還不到一半。這也是網絡信息時代帶來的新的問題。3.課堂教學的參與度。對課程的學習態度還表現在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方面,如果能認真對待課程,并且具有濃厚的學習興趣,那么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在課堂教學的師生互動中,研究生能夠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積極思考和應答并且具有濃厚興趣”的受訪者占31%,“被動思考回答老師提問”的占31.6%,而“不思考”的占14.1%。此外,雖然研究生中能夠思考和回答老師提問的占比很大(62.6%),但是這些人群中只有31%的人是出于“有興趣,積極思考”,剩下的則是“怕批評,被動思考”(31.6%)。由此可見,這種思考還不能真正體現研究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三、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評價和要求

研究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態度、行為和績效,不僅與個體的學習興趣性和自覺性有關,而且也受制于教學的內容、教師的素質、教學的方式,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當前,面對國內外大環境的挑戰,如何從教師教學這個維度加以改進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績效,這也是本研究將要探析的重要問題。因此,研究者針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著重對教師及其教學績效的評估進行了調查。1.對課程教學內容的評價。廣義的教學內容,是學校給學生傳授的知識和技能、灌輸的思想和觀點,以及培養的習慣和行為的總和。課程教學內容主要包括課程的基本立場、觀點、方法,以及相關教學活動的內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以及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相關理論及實踐等內容。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以這些課程內容體系為藍本,進行系統的教學。這樣,既能夠遵循教材內容體系,又兼顧學生的需求,真正體現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系統性和實效性。在調查中,92.7%的受訪者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內容對學生興趣有或多或少的影響”。研究生最感興趣的教學內容主要有:“時事熱點”(59.4%)、“社會民生(29.4%)和“理論知識”(5.3%)。由此可以看出,我國高校研究生對于社會時政熱點問題最感興趣,并希望可以通過課堂學習來拓展自己的政治視域,而近三分之一的研究生渴望通過了解社會民生問題來使自己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這些調查表明,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除了要培養研究生的學習興趣和規范他們的學習習慣外,還要在教學內容的選擇和把握上多下功夫。2.對授課教師的評價。授課教師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因素,教師的政治立場、思想道德、專業素養和執教水平等都影響和制約著教學活動的績效。對于“您對思政課老師最深刻的印象”的問題,受訪者給出的答案較為分散:認為老師“親切儒雅”的研究生為17.8%,認為老師“知識淵博”的為33.4%,認為老師“嚴肅認真”的為32.2%,對老師“沒有印象”的為16.6%。但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老師必須具備的素質”要求則很能夠說明問題,就是研究生更加注重教師的人格魅力、執教能力、敬業精神。此外,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問題,選擇前4位的是“:有人格魅力”(63.4%)“、責任感”(44.1%)“、教學能力”(40.8%)“、學術造詣”(38.1%)。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中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面對授課教師提問的問題,研究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是很高。事實上,調查顯示,研究生更喜歡授課教師在課堂上“關注學生學習進度、及時解答疑惑”(33.4%),“鼓勵學生發問質疑、培養學生探究精神”(32.2%),“尊重學生、能傾聽、接納學生意見”(17.8%)。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授課教師應該轉變思維理念,改變授課方式,除了提升自身業務素養和執教能力外,更要注重與學生的良性互動,營造積極、和諧、健康的課堂氛圍。3.對教學方式的評價。教學方式是落實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途徑,也是增強課堂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路徑。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的要求與本科生不完全相同,他們更喜歡研討式、思辯式和自主式的教學方式。調查顯示,喜歡案例式課堂教學的受訪者占47.9%,喜歡專題式討論教學的占22.5%,喜歡實踐性教學的占25.6%,而喜歡純理論性教學的僅僅占4%。由此可見,絕大多數研究生喜歡課堂分析或實踐性教學,而喜歡傳統古板的純理論性教學的研究生只占4%。鑒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要求理論聯系實際,在“你最喜歡的課外實踐教學方式”的訪談調研中,22.3%的受訪者選擇“參觀考察”,29.6%的人選擇“社會調查”,24.9%的人選擇“志愿者服務”,而余下23.1%的人則選擇了“校外走訪”。為了進一步驗證研究生對教師何教學方式方法的評價的真實性,研究者從反面提出“教師講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的問題,數據表明,“教學方式陳舊、單一”占51.9%,“言缺乏感染力,課堂氣氛沉悶”占23.9%,至于教師理論功底、知識深度、廣度、教師與學生的年齡隔閡等因素占的比例則很小。由此說明,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理專業理論知識是沒有問題的,關鍵是現有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以及課堂教學講授的技巧問題。因此,必須提升思想理論課授課教師的執教能力和執教水平。實際上,在針對教學模式的訪談中,58.5%的研究生主張“課堂多互動,不要單向灌輸”,55.7%的主張“注重聯系熱點問題,不要照本宣科”,48.8%的希望“課堂形式多樣化,可增加辯論賽、學生講課”,還有49%的建議“適當增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4.對考試方式的評價??荚嚪绞绞菍λ枷胝卫碚撜n程教學績效檢驗的手段,這是學生非常重視的一個環節??荚嚦煽儾粌H可以衡量和了解課程學習的真實情況,而且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獎學金的評定和就業選擇等?,F階段,研究生課程考試有多種方式,且各有利弊,而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主要采用開卷性“課程論文+平時成績”的考試方式。調查顯示,研究生主張思想政治理論課考試方式多樣化和簡便化,推崇理解性、創造性的考試方式,而反對記憶性的考試方式。譬如,在考核方式的調查中,7.5%的受訪者選擇傳統的“閉卷考試”,38.74的選擇“開卷考試”,選擇“根據課題做學期匯報演講”的占15.6%,而選擇“根據時事政治寫一篇論文”的占38.2%。由此可見,絕大多數的研究生并不推崇傳統的閉卷考試。

四、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1.存在的問題。通過此次問卷調查和訪談發現,我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現狀總體良好,大多數研究生認同該課程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實際的學習過程中注重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但是,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當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過程中存在許多問題,與黨中央和教育部對課程設置和教學要求還存在一定差距。一方面,研究生存在著學習動機和目不明確的問題。數據顯示,22.9%的研究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能培養興趣和增長知識”;51.8%的認為是“為了考試,及格萬歲”;19.96%的認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只有5.4%的認為“有利于自身發展”。對于“如果把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選修課,你會選修嗎”的問題,51.8%的研究生表示“必須選修此課程”,42.2%的認為“可以考慮選修此課程”,而6%的表示“不會選修此課程”。調查表明,還有很大比例的研究生存在學習動機和學習目的不明確的問題,增強高校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學習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同可謂是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很難滿足我國高校研究生的多元化需求。我國高校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需求呈多元化趨勢,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素質、社會實踐和考試方式等。其中,關注“教學要理論聯系實際,解答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為24.1%,關注“考試方式改革”的為24.9%,注重“社會實踐環節”的為19.4%,認為“應該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和載體”的為14.2%。由此表明,當前我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活動已經很難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我們應該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對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課程教學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2.應對策略。通過調查研究我國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現狀,針對當前此課程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應該采取以下應對之策:首先,應著力于提高授課教師素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內容的組織者與引導者,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既要擔負向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宣講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的教學任務,又要履行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和培養學生完美人格的社會責任。根據調查分析,研究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授課教師的期望值很高。為了滿足高校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客觀需求,必須使授課教師具備以下素養:在思想政治上,信仰堅定,富有正氣,作風過硬;在專業水準上,功底扎實,見解獨特,治學嚴謹;在行為修養上,儀表端莊、真誠謙和、品德高尚;在師生關系上,關愛學生、和藹和親,教學相長;在課堂教學上,幽默風趣,注重實踐,銳意創新。這些對于授課教師的人格魅力的塑造,專業素養的提升、執教能力的增強具有很重要參考價值。同時,現階段,研究生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個性色彩日趨鮮明,傳統的單向灌輸方式難以發揮效果,這些要求授課教師除了具備深厚的專業素養外,還要根據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度,引起他們對此課程的重視,培養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參與此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加強師生間的良性互動引導,營造和諧的師生平等交流氛圍,促進研究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精髓的內化與外化。其次,應致力于推進教學改革,創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在調查訪談過程中,部分老師坦言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一般”或“較差”,認為“學生厭煩灌輸教育,課堂參與度較低”、“教學方式陳舊,難以激發學生積極性”、“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性,學生興趣不高”等因素直接影響了此課程的教學實效。根據問卷數據統計,大多數研究生贊同“課堂形式應當多樣化些、可增加辯論、學生講課”、“課堂應多互動、多聯系事實熱點問題,不要照本宣科”、“應適當增加多一些的課外實踐活動”等建議。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并非專業技能培訓,研究生作為高學歷人才,對此課程的理論精髓,從認識到內化再到外化必須達到知行合一的效果。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教學方式方法應當具有多元、開放、能動、雙向和互動等元素。因此,授課教師應該注重建構良好、和諧的課堂師生關系,由單項灌輸式教學轉為雙向互動式教學;根據課程設置的內在規律深化教學方式的探索和改革,譬如,改革教學設計,嘗試專題式、研討式、案例式的教學方式;科學運用網絡信息技術等新媒體教學手段,搭建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優質資源的合理配置、利用與共享;豐富教學形式,注重課堂與傳媒緊密結合,借助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專項微信、微博、QQ群等途徑,實現最大限度的師生交流互動,發揮網絡傳媒在此課程學習中的積極效用。再次,要全力改革課程考試方式,增強課程教學的實踐性。調查顯示,武漢市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最常用的考試方式依次是:閉卷考試、參課考勤、課后作業等。而調研發現,研究生比較推崇的考試方式依次是:開卷考試、小組討論、分期考核、時政論文、學生出卷(交換答題)等??梢?,學生期待更加開放與多元的考試方式。由于考試方式不僅能引導授課教師的教學,還影響和制約學生的學習行為,因此,授課教師在確定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目的,既要考核學生對基本理論的掌握程度,又要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實踐性,考察學生運用所學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能力。面對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性不佳的窘境,授課教師要做到此課程“是什么——為什么——該做什么”三者的有機統一,按照培養研究生“知善——向善——行善”三位一體的原則,根據研究生專業特點、知識結構開展諸如社會志愿者服務、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校外訪問、專題調研等靈活務實的社會實踐活動。此外,注重結合平時考察與期末考試,借助課堂考勤、熱點討論、課程作業完成情況和中期考核等考核方式,切實加強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踐體系建設。

作者:譚向陽 閻占定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南民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參考文獻:

[1]忻平,吳德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發展研究[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15.

[2]楊艷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理路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5,(1).

[3]王恩哥.變革時代,如何堅守[N].光明日報,2014-07-02.

[4]郭昭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

[5]曾憲靈,鄭黔玉.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需要把握的幾個維度[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