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5-05 04:21:47

導語: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微信不僅是一款社交軟件,更是一種生活、學習的方式。在推進高校教育教學現代化的今天,將微信應用到思政課的現代化信息教學當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增加參與實踐課程的積極性和互動性。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融參與性與趣味性、思想性與知識性、適度性與工具性于一體,通過二維碼、群組和公共平臺三個方面設計具體應用方案。關鍵詞:

微信;微信公眾平臺;思政課教學;校園“微文化”

單一的講授式教學早已不能適應高校教育教學的要求,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在高校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承擔著重要角色。但現實中在應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方面卻存在一些誤區,如將電腦作為“電灌”工具,把教學現代化簡單理解為PPT教學等等,仍難以把學生被動接受式學習變為主動的探索式學習。所以,如何改進思政課教學技術手段,找到更貼近、吸引學生的教學工具是當前我們應重點思考的問題。微信作為一款免費即時通訊服務聊天軟件進入了我們的視線,它提供了公眾平臺、朋友圈、消息推送、語音提醒、群聊等功能,用戶可以通過手機、平板、網頁快速發送語音、視頻、圖片和文字,還可以通過搜索號碼、掃二維碼、搖一搖、漂流瓶等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同時將內容分享給好友或將用戶看到的精彩內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1]此軟件消耗流量少,適合大部分智能手機,支持多種語言,以及WIFI、2G、3G和4G數據網絡,作為一種新型媒體受到學生青睞,并迅速成為中國大學生通訊軟件中的主力軍。將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對于積極探索思政課的教學手段,有效提高當代大學生政治理論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一、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的可行性

1.微信傳播的特點與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特征相同

現代化信息教學包括三個方面,即教育技術化、教學現代化、教育信息化。其中,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其結果必然是形成一種全新的教育形態———信息化教學。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可以用八個字來概括:開放、共享、交互、協作[2],而這也正是微信傳播的特點。所以,從特點的同一性來看,微信作為一種教學手段是可以應用于高校思政課現代化信息教學的。

2.微信作為高校流行的信息平臺能解決思政課教師與學生良性互動的問題

高校各院系專業課教師在課堂上和下課后,因為對學生的熟悉性和通過本院系輔導員聯系到學生的及時性,容易和學生形成良性互動,從而促進教學工作。而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專業課,面向的是全校各個專業的學生,在教學中及課后與學生的聯系較弱,通過各個院系輔導員來解決問題又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并難以普及。所以,要解決思政課教師與學生無法形成及時良性互動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與學生互動、交流的及時性、普及性和傳達率,而在學生中擁有龐大受眾群體的微信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微信消耗流量較少、傳播信息即時,同時又與手機通訊錄相匹配,這對于消費水平較低的學生群體來說無疑是最省錢、實用的一種通訊方式了。所以,廣泛的受眾可以實現微信平臺百分之百的手機端到達率,能夠成為思政課教師與學生及時互動的信息平臺。

3.微信以其現代化和服務性在思政課教學中更貼近學生

“90后”學生主體更具有自己獨特的思考能力,喜歡推陳出新,是使用新媒體最前沿、利用率最高的群體。所以,結合新媒體“及時性、平等性、交互性”三大特性,開通思政課的微信公共平臺,更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為“90后”學生群體接受,有助于改變其認為思政課就是“滿堂灌”、思政課教師就是“老古董”的傳統看法。微信以其現代性和服務性更貼近年輕學生的特點,從他們心理年齡的角度去引導,去拓展渠道,從而達到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影響學生的目的。

二、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的基本原則

1.參與性與趣味性原則

傳統思政課教學重理論性、輕趣味性,通常以上大課的形式組織課堂教學,100多人的大班教師照本宣科,教學沉悶而無趣。隨著信息時代的高速發展,新時期的學生具有更鮮明的個性,實踐意識與日俱增,對授課的互動性和趣味性要求不斷增加。特別是同一教師授課的后半學期,如果不改革教學手段,學生極易出現厭煩情緒,從而出現上課思想開小差甚至逃課的情況,嚴重影響教學效果。所以,微信應用于思政課堂的第一個基本原則就是參與性和趣味性。在用戶覆蓋上,微信充分借力騰訊QQ,好友信手拈來,并在跨越運營商壁壘的前提下,成功做活了手機通訊錄,將現實生活中人們的關系沉淀到手機上,實現了現實與虛擬的對接,使移動終端成為了新的社交節點。[3]這些都是微信的應用優勢,思政課教師能通過微信廣泛的用戶覆蓋,把聲音傳達給班里每一個學生,帶動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互動起來。同時,還能通過微信滲透學生的生活、學習,更好地了解他們,在參與、溝通、互動的基礎上因材施教。所以,思政課教師應有效利用微信打下的良好基礎,在課前、課后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注意增加微信平臺內容的趣味性和形式的參與性,讓應用于思政課教學的微信,無論從內容還是從形式上都煥發出新的光彩。

2.知識性和思想性原則

滲透度和覆蓋面是微信的優勢,但如果將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政課現代化信息教學,這優勢同時也是一把“雙刃劍”。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微信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更是社交、娛樂的手段。當前是個人人都愛炫、愛分享的時代,飲食、購物、居家,在生活的不同時刻,大家都喜歡在公眾平臺上照片和心情,曬自己的生活狀態和感受,這甚至成為了不少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和習慣;我們還通過朋友圈的鏈接去聽歌、看視頻、看各種各樣的新聞和帖子,———回復———再———再回復,微信的功能更多變成了消磨時間和娛樂閑聊。所以,微信應用于思政課現代化信息教學的第二個基本原則,就是要突顯微信的學習作用,在應用中增加其知識性和思想性,盡量減少其娛樂性,消除其庸俗性。以微信平臺輔助課堂教學,應該傳授給學生與政治社會化相關的專業知識和人生哲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生活觀。

3.適度性和工具性原則

適度性原則是指在應用于思政課教學時不能片面夸大微信的作用,把工作的重點完全放在微信平臺教學上,甚至以微信替代課堂,這種在教學中不能把握微信應用度和比例的做法是錯誤的。所以,微信應用于思政課現代化信息教學的第三個基本原則是適度性和工具性。我們應該分清主次,在需要的時候,適度應用微信輔助思政課現代化信息教學,微信僅僅只是教學現代化的工具,而不是重點。另外,以上三個基本原則并不是單一存在、各自為政的,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現代化信息教學,應堅持融參與性與趣味性原則、思想性與知識性原則、適度性與工具性原則于一體,方能最大限度發揮微信平臺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偏離應用的初衷和方向。

三、微信應用于高校思政課信息化教學的方案設計

1.二維碼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二維碼是用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是所有信息數據的一把鑰匙。在現代社會活動中,可實現的應用十分廣泛,如產品防偽溯源、網站鏈接、商品交易、信息傳遞等等?;谟布⒂脩艉投S碼自身的獨特優勢,它應用于思政課教育教學的可行性來自于三個方面:一是網絡和智能手持終端硬件的普及;二是學生開始越來越重視信息傳播和互動;三是二維碼碼制開源、制作無成本,對載體也無較高要求,簡單易用。尤其是微信“掃一掃”功能的大力推廣,使二維碼已隱隱有成為移動互聯網入口的趨勢。所以,微信“掃一掃”二維碼可以成為學生獲取思政課教學信息、參與互動的新途徑。那么,二維碼如何應用于思政課的教育教學呢?首先,針對當前高校思政課教學中出勤率不高、學生和教師互動不足的問題,如何讓學生了解自己的老師、了解這門課程是首要解決的問題??梢杂伤枷胝谓虒W部或是相關教學任務承擔部門主持,完成對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及相關教學信息的收集,由學校專業部門將其做成專輯,寫成網頁,接入高校主頁,然后將網頁域名生成二維碼,也可直接將信息生成二維碼,將二維碼制作成即時貼。在開學發放思政課課本時,將制作好的二維碼粘貼在課本上,使學生在上課伊始便能通過二維碼了解即將學習的思政課程,了解教授自己的教師,以及了解該課程的相關信息(如教學進度、重點、難點等)。其次,因為教師的個人特點不同,每一個教師所擅長的章節也各不相同。思政部可以整合、優化教師資源,在思政部的微信平臺中,把每一章講得最好的教師的教學過程錄制成示范課的視頻,把視頻地址制作成每一章示范課程教學的二維碼,然后把所有章節視頻的二維碼放在該課程的每一章中。讓學生在接受本課程固定教師教學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掃一掃”快捷聽到該課程每一章節的優質示范課。再次,思政課的實踐課程為了增強應用性、趣味性和互動性,可以各種各樣的文藝演出、講座活動、公益論壇等豐富多彩活動的形式出現。思政課實踐課程活動的進行,不但能給學生一片施展才華的平臺,讓學生擁有自信,學會奮斗,也更有利于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交往,拓展人際關系,相互學習進步。但是,在這些活動進行宣講時,因為宣傳的不力、學生的理解錯誤或是宣傳時人數不齊等原因,會造成資源和精力的浪費,不利于實踐課程順利、有效的開展。相關教學部門可以在大型實踐課程活動前將主要信息制成二維碼,做成展架,放置于活動現場。這樣,只要學生打開微信“掃一掃”,實踐課程的內容可以盡快掌握,同時還可以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進行報名。此外,生成二維碼既消除了學生多次操作才能打開的繁瑣,也方便學生隨時隨地進行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需求。

2.群組在思政課教學中的應用

微信群是騰訊公司推出的微信多人聊天交流服務,群主在創建群以后,可以邀請朋友或者有共同興趣愛好的人到一個群里聊天。在群內除了聊天,還可以共享圖片、視頻、網址等。一是師生間群組的應用。高校里將任課教師與輔導員分離,雖然有助于提高教學專業化程度,也有利于對大學生日常思想狀況和生活狀況的及時了解和處理,但長此以往,任課老師上課即來下課即走,與學生的距離會不斷拉大,更無法及時掌握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所在及學習情況,無形中降低了教學活動的效率,思政課更是如此。針對思政課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不足的現狀,可以授課的行政班為單位,由思政課教師發起,在班內學生和任課教師之間建立課程學習的微信群。借助微信群組,教師可以和學生進行文字、語音、圖片、視頻等形式的交流,更可以進行實時語音對講,豐富教學形式,將教學內容多類型展現,將“講-聽”的單向課堂學習轉化為“講-聽-講”的雙向互動學習過程。進一步地說,微信群不僅呈現了多彩課堂,更將課堂由課堂上延伸到了課堂下,在師生間形成了良性、及時的互動,使學生能更好地完成對知識的掌握。另外,微信群將教師與學生置于同等的對話地位,更有利于學生暢所欲言、大膽質疑,培養創新能力。二是學生間群組的應用。思政課的難點在于實踐課,實踐課的難點在于對課堂互動活動的掌控、獲得效果的反饋和對學生課后作業完成進度的監控。而微信作為集召集、互動、分享作用于一身的平臺,可以成為解決難點的成熟模式。教師建立“班級思政課學習微信群組”,不僅可滿足師生互動的大部分需求,還可加強班內成員即學生間的學習與交流。當教師有課堂實踐動態時,如即將進行的課堂討論話題、實踐活動通知等,在微信群組中第一時間將信息傳達給班級的每一個學生。然后,由班干部發起,針對實踐活動內容,在微信群組內通過視頻通話或實時對講,事先在群組內進行學生間的互動(如活動小組的人員分配、活動規則的討論等),從而實現實踐課程在學生間的第一次討論。學生還可以在組群中隨時發起對思政課實踐課程的提議和想法,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創新意識。

3.思政課微信公眾平臺在教學中的應用

微信公眾平臺是微信的功能模塊,其理念是“平臺化、公開化、自助化”,通過這一平臺無論個人和單位都可以打造微信的公眾號。公眾賬號可以通過后臺的用戶分組和地域控制,用文字、圖片、語音等多種形式實現精準的消息推送。據當前微信5.0版本的技術情況,在思政課教育教學中,思政部或是相關教學部門可以采取雙平臺策略,即同時使用訂閱號和服務號,但訂閱號和服務號又錯開定位、各有側重。一是訂閱號(學生為主)的應用。公眾平臺訂閱號是微信公眾平臺的一種賬號類型,為用戶提供信息和資訊,每天可以發送一條群發消息,發給訂閱用戶的消息將會顯示在對方的“訂閱號”文件夾中?!八颊n教學微信公眾平臺”的訂閱號可以采用微信編輯模式(“初步自定義菜單設置”和“自動回復設置”功能),同時應該以學生為主,邀請學生參與到開發設計和運營管理中來,鼓勵提供日常生活、思政學習等多方面的信息,在學生通過二維碼了解教師的同時,教師亦可通過訂閱號了解學生。“思政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訂閱號的內容可由日常模塊和實踐活動模塊組成。日常模塊包括基礎服務和查詢服務?;A服務:思政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每天由運營后臺交替一個思政課教學案例、一條時事政治新聞或即時學習章節的一道題目與解答,這是訂閱號的基本功能。同時公眾平臺啟動“爆料”功能,由師生參與互動,后臺反映課程活動效果、評一評“最喜愛的思政課教師”等。在此基礎上,訂閱號還可以根據國家大政方針的變化或發生的某個重要事件,及時提醒師生關注,并推送相關時事政治的知識。查詢服務:需要啟動微信公眾平臺的編輯模式,通過簡單的關鍵詞設置,由微信根據路徑去專業網站抓取數據回復給使用者。查詢內容為與思政課教材、教學和時事相關的知識點,公眾平臺的后臺編輯完成后,只要使用者輸入關鍵詞,馬上就能得到專業解答。實踐活動模塊主要用于思政課的實踐課活動,用于教師與學生進行公眾平臺互動。此過程不僅可以增加訂閱號的人文性、趣味性,增進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擴大平臺的影響力,而且可以豐富公眾平臺的內容和后臺素材?;觾热葜饕c實踐課相關,如設“我們班的實踐課活動直播”欄目,可以把課堂互動錄制成視頻進行平臺交流,進行反饋;還可以設計有獎征稿、有獎問答、“我來說一說”等互動環節,這些互動一方面可以為公眾平臺增添功能,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二是服務號(相關教學部門為主)的應用。公眾平臺服務號是微信公眾平臺的一種賬號類型,旨在為用戶提供服務。服務號1個月(30天)內僅可以發送1條群發消息,但發給訂閱用戶的消息,會顯示在對方的聊天列表中,服務號可申請自定義菜單。“思政課教學微信公眾平臺”服務號定位為官方微信平臺,可由思政部等相關教學部門和學校網絡中心聯合開放運營,或交由第三方微信管理機構托管,也可由學校主導,選拔教師和優秀學生共同維護。師生通過平臺界面底部的自定義菜單,或直接輸入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后臺經過運算從數據庫抓取數據或去專業網站獲取數據。如在此服務號上可以通過自定義菜單,接入思政課相關部門教務系統API接口,在線進行部分教務、行政工作的安排或查詢。如使用者是學生,可以通過訂閱號將自己的學號與微信號進行綁定,通過微信后臺便可以從思政課相關部門網址獲取個人相關數據,如考勤情況、作業情況、教師評價和平時成績評定情況等等。雖然微信作為校園“微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影響力也越來越大,但在思政課的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去使用它,既要發揮其時尚性、即時性、互動性和便捷性等優點,又要引導學生不要過度沉迷,積極摸索管理辦法,加強正面引導,真正把它作為教學的有效工具和手段,展開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與娛樂性于一體的校園“微文化”建設。

作者:楊艷 單位:中南民族大學南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申星.微信時代:騰訊爭霸之路[J].企業研究,2011(11):58-61.

[2]楊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現代化信息教學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4):123.

[3]陳雅靜.微信,還能紅多久[J].視聽天地.2012(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