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助推“兩學一做”若干思考
時間:2022-09-26 11:14:15
導語:紅旗渠精神助推“兩學一做”若干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紅旗渠精神與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內在邏輯的統一,時代的發展不斷賦予其內涵新的價值意蘊。其精神內涵實事求是、勇于擔當、不等不靠、依靠群眾、堅韌不拔、敢于斗爭、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的精神都是當代共產黨人學習的典范。以紅旗渠精神所展現出的宗旨意識、堅定信念、群眾路線、艱苦創業等精神來推動“兩學一做”活動的展開,解決黨員隊伍在思想、組織、作風、紀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對于保持發展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具有現實意義。
關鍵詞:兩學一做;紅旗渠精神;時代價值
“兩學一做”是新形勢下推進黨的建設的重要一環,是中央為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鞏固拓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做出的重大戰略舉措。其基本內涵是“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這一內涵的基礎在學,關鍵在做,即如何做一個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共產黨員。紅旗渠精神正契合了這一要求,其內涵體現了共產黨員的高風亮節、高尚品德、政治立場和獻身精神,是引領廣大黨員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
一、紅旗渠精神的內涵再認知
20世紀60年代,在黨的領導下,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河南林縣30萬兒女憑著一雙手、一把揪、一種理想、一份信念、一種精神,苦戰10年,硬是在太行山的懸崖峭壁上開鑿出一條長達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徹底改變了林縣人民的命運。人們把修渠過程中所體現出的諸如實事求是、勇于擔當、不等不靠、依靠群眾、堅韌不拔、敢于斗爭、勇于犧牲、樂于奉獻等精神加以提煉,形成了目前“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16字紅旗渠精神。16字精神的表述簡練便于宣傳,獲得了廣泛的認同,但其內涵博大精深,不是16字就能涵蓋的?;?6字精神的解讀,可以從以下4個方面進一步感知。(一)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優良品質的時代體現紅旗渠工程上馬之時,正逢中國“三年困難時期”,可以說資金缺乏、技術落后、人才儲備不足、吃飯都是大問題,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林縣人民不等不靠、立足自身,從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中華民族偉大精神中汲取營養,以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巨大豪情,做出“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重大決策。林縣縣委深知國家財政困難,因此,從做出決策的第一天起,就做出了“自力更生為主、國家輔助為輔”的建渠方針。依吃糠咽菜,風餐露宿的精神,靠自籌資金、自制工具、自籌糧食、自學技術、自備建材、自制炸藥、自建工廠等方式方法,最終書寫了歷史、創造了奇跡。資料顯示,紅旗渠工程總投資的81.32%有縣、社、隊三級自籌和農民勞動積累;上工地民工自帶镢頭、鐵锨和抬筐,個人沒有的生產隊負責自備;民工自帶口糧,不足部分由集體儲備糧補足,蔬菜由生產隊統一送到工地;改裝設計了1025個罐車、32個自動流土器、4460個滑管、2633個游桿、2000多輛小推車、5230多副水桶、26.3萬件洋鎬、38000多斤擰繩;自制6890萬噸炸藥,燒制4.2億多斤石灰[1]。所有這些充分說明,在嚴重缺乏資金、技術、糧食和物質的條件下,林縣人民不畏困難,繼承中華民族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優良品質,硬是殺出了一條血路,解決了數百年來林縣人民缺水盼水的問題,為林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不朽貢獻。(二)紅旗渠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理念的最好詮釋一切為了人民是共產黨人贏得民心的根本所在。黨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性質和宗旨,把“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作為最根本的工作方法。新中國成立前,為了水,林縣人民數百年奮斗不止,一部林縣史,就是一部林縣人民尋水抗荒的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林縣縣委做出引漳入林的重大決策,在修渠過程中,一大批黨員干部始終走在前面,勇挑重擔、敢于擔當,涌現出一大批諸如鐵姑娘隊、青年突擊隊、凌空除險隊等各種優秀團體;涌現出優秀炮手常根虎、除險隊長任羊城、鐵姑娘李改云等先進個人。正是在黨的英明領導下,在廣大黨員的行動感召下,林縣人民才能夠緊緊團結在一起,創造出被總理稱為新中國兩大奇跡之一的紅旗渠。歷史再度證明,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人間奇跡的創造者。一個政黨只有順應民意,才能贏得人心,贏得未來。紅旗渠的修建,是以楊貴為首的縣委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記宗旨的典范,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的典范,集中體現了黨與人民的血肉之情,是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執政理念的最好詮釋。(三)紅旗渠精神內含的富強夢、民族夢,體現了共產黨人的民本情懷《尚書•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意思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方能太平。紅旗渠的成功修建就印證了這一真理。河南林縣地處太行山脈東麓,山高坡陡、土薄石厚、水源奇缺。從歷史上看,十年九旱是常態。為了解決林縣人民的想水夢、吃水夢,以楊貴為首的縣委一班人,以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對林縣人民的無限熱愛,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頂著“左”傾思想帶來的壓力,以為百姓擔當的浩然之氣,最終把夢想變成現實。我們說,如果沒有對黨負責、對人民負責的高度擔當,沒有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家國意識、民本情懷,沒有國強、民富的追夢意識,就不會有“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追夢四部曲。在全國上下凝心聚力、萬眾一心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紅旗渠精神內涵的民本情懷正是當代共產黨人繼承發揚的精神遺產。(四)紅旗渠精神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信念理想信念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追求,是能干事、干成事的強大精神依托。在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靠的就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定不移維系著中華民族的生生不息。一代代仁人志士,為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位卑未敢忘憂國”“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獻身精神等實踐著振興中華的理想信念。林縣人民正是承繼了這樣一種理想信念,以執著于心的堅定信念———力爭改變缺水的現實,在實踐中不斷創新找水理念,最終找到“引漳入林”這一理想路徑。正是堅定于心的理想信念———對社會主義事業的忠誠和信心,才得以完成這看似不可能的雄偉壯舉。從一定意義上講,如果沒有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堅守,沒有強大理想信念的支撐,任何說教都只能如浮云流水、過眼煙云而不能激起內在前行的強大動力。因此,紅旗渠精神無論從哪個層面上理解,不僅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種信念,理想信念堅定是其不容置疑的精神內核。
二、紅旗渠精神在“兩學一做”活動中的價值指引
歷史不能忘記,民族精神更是我們不斷進取的強大精神動力。但是,“回顧歷史,不是為了從成功中尋求慰藉,更不是為了躺在功勞簿上,為回避今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尋找借口,而是為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前進的勇氣和力量”[3]。50多年的實踐證明,修建紅旗渠過程中所孕育的紅旗渠精神,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一筆活生生的精神財富,今天,我們回望紅旗渠,品讀紅旗渠,深悟紅旗渠,就是要從紅旗渠精神中不斷汲取營養,集聚實現中國夢的正能量。(一)以紅旗渠精神展現的不忘初心、牢記宗旨意識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展開,把服務人民作為日常生活新常態“兩學一做”活動的全面展開是進一步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活動的重要舉措,是強化“三嚴三實”活動成果的必要手段,其最終目的是強化共產黨員的宗旨意識,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實現中國夢提供強大正能量。當前,全國上下都在為民族復興中國夢不懈奮斗,不僅需要黨的理論、政策的正確引領,更需要一種精神的鼓舞。紅旗渠精神作為偉大中國精神的一份子,其內在的艱苦奮斗、服務群眾的宗旨意識,以人民利益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當前共產黨員應當學習的典范。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回望那45段歷史,對照當前工作,重溫入黨誓詞,無不深深體會到“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系,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4]。修建紅旗渠,是共產黨人民生意識、民本情懷和民富追求的體現,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就是要求每位共產黨員要把服務人民、依靠人民作為工作的基點,牢記宗旨、不忘初心,以紅旗渠精神為參照,把服務人民作為日常生活新常態,在點點滴滴工作中讓紅旗渠精神煥發出新的光彩。(二)以紅旗渠精神展現出的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堅守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展開,實現共產黨員形象的回歸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實現夢想的堅強保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贏得革命的勝利就是靠堅定的理性信念,對共產主義偉大事業的不懈追求。理想信念猶如人體身上的鈣,人缺了鈣,就會得軟骨癥。共產黨員如果沒有理想信念,就會腐化變質,就會被糖衣炮彈遮蔽了雙眼,就會失去民心、民意,最終人亡政息。當年修建紅旗渠,共產黨員發揮表率作用,懷有徹底解決林縣缺水問題、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的理想,有敢于擔當、為了人民不惜一拼的勇氣,有依靠人民、改變命運的決心,他們才能夠在極為艱苦的條件下戰勝各種困難,才獲得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黨的號令成為林縣人民的自覺行動,最終實現了“引得清水天上來”的美好夢想。正因為如此,人們信任共產黨、向往成為一名黨員,一時間,黨員隊伍迅速擴大,實現了黨心民心的一致,黨的形象得到完美詮釋。今天,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就要學習老一輩共產黨人的宗旨意識,學習他們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精神。實現中國夢,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就要不斷強化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強化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增強領導人民、服務人民的本領。(三)以紅旗渠精神展現出的一切依靠群眾、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開展,重塑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密切聯系群眾是共產黨人創造奇跡的一大法寶,也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密匙。紅旗渠修建時,正值國家經濟最困難時期,缺糧、缺錢、缺物資、缺技術,但以楊貴為首的林縣縣委僅僅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發揚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優良作風,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耗費10年之力,最終完成了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不朽工程。修渠過程中,林縣的廣大黨員和干部始終沖在最前面,在最危險、最難干的地方,都是黨員干部帶頭上,修渠中犧牲的81名同志,大多都是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修建過程中無數黨員干部表現出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勇于犧牲、無私奉獻的精神,是共產黨人用實際行動為黨的先進性做的最好的詮釋。這一工程是黨領導人民戰勝困難的成功實踐,是黨性人民性統一的體現。可以說,沒有黨的正確的領導,沒有人民的高度認可和積極參與,沒有共產黨員的身體力行,就不可能有這個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跡”工程的誕生。今天,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學習黨的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學習老一輩共產黨人率先垂范、身體力行的實干精神,不忘初心,自覺踐行入黨誓詞,確保黨的先進性。(四)以紅旗渠精神展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干勁推進“兩學一做”活動的開展,在全社會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濃厚氛圍順利實現“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承諾和歷史擔當。但前進的道路從來就不是一馬平川,總是布滿荊棘,困難重重。紅旗渠精神所展現出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干勁正是共產黨人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當下,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已取得非凡的成就,大國地位凸顯。但同時,黨面臨的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官僚主義、享樂主義、貪腐之風、奢靡之風嚴重威脅著黨的執政地位,黨面臨著執政的考驗比任何時候都更為艱巨。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就是要以紅旗渠精神所展現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干勁來激發廣大黨員“干事創業”的動力,以帶動全社會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今,在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當下,我國經濟已進入“新常態”,大學“擴招”帶來的我國勞動力市場人才結構的變化,互聯網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如何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更好滿足當代人多樣化需求,“雙創”理念的提出正是當前發展形勢“倒逼”的產物。那么,如何把“雙創”落實、落好,不僅需要先進思想的引領,更需要廣大黨員的親力親為,以黨員的高效廉潔、創新意識,把紅旗渠精神融入到“雙創”活動中,來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推動“雙創”活動蓬勃發展。(五)紅旗渠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以此來推動“兩學一做”活動的展開,夯實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共同實踐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為該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價值取向、精神風貌和道德規范,是民族傳統的歷史積淀和民族文化的結晶,是一個民族的思維特征、心理特征、個性風格、思想情感、文化傳統及行為方式的綜合體現[2]。林縣所在的安陽地區,是殷商的政治文化中心,有著濃重的歷史印記。女將軍婦好請纓、項羽破釜沉舟、岳飛精忠報國等沉淀為一種特殊的歷史文化精神氣質。正是這種民族精神和地方特質的結合,造就了林縣人民不畏困難、戰天斗地;敢想敢干、不計得失;不等不靠、出錢出力;互幫互助、團結協作;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樂觀向上、自強不息等自謀生存發展之路的精神。紅旗渠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縮影,給“兩學一做”活動提供了鮮活的教育資源。今天,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就要以紅旗渠精神為依托,深挖中華傳統典籍中的“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民生在勤,勤者不匱”“厚德載物”“天人合一”“以人為本”“剛健有為”“和而不同”等民族精神。就是要以這些民族精神教育全黨,面對困難和挑戰,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朝氣,知難而上、攻堅克難的銳氣,敢于擔當、勇往直前的斗志,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的作風,從民族精神中汲取營養,夯實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六)以紅旗渠精神所展現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原則來推動“兩學一做”活動展開,夯實黨的思想路線根基黨的思想路線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在修渠過程中,林縣縣委班子成員運用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科學方法論,從林縣實際情況出發,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科學決策,民主決策。同時,修渠過程中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不斷修正計劃。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緊緊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的勞動和創造,牢記宗旨,把人民的利益和訴求置于最高點,是黨的群眾路線的最好詮釋。在實現民族復興中國夢的今天,開展“兩學一做”活動,就是要以紅旗渠精神所體現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密切聯系群眾的工作方法教育全黨,在困難和挑戰面前,不墨守成規、不因循守舊,要敢于打破常規,勇于善于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從而夯實黨的思想路線的根基,確保黨的思想路線的現實感染力和實踐創造力。
三、小結
半個世紀過去了,紅旗渠精神以其獨有的魅力仍然具有強大的感召力,它不僅是歷史的碑刻,銘記著那段難忘的歲月,它更像一座燈塔,指引著當代追夢人的航程。今天,我們正走在民族復興的光明大道上,難免會有困難和挫折,進一步弘揚紅旗渠精神,用紅旗渠精神來教育全黨,不忘初心、牢記宗旨,凝心聚力,繼續前進,不斷賦予紅旗渠精神以新的時代內涵,為建設富強美麗中國提供價值指引。
作者:張興華 單位:河南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友洛.紅旗渠精神的內涵、特點與時代價值再認識[J].學習論壇,2016(7):9-11.
[2]王全書.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論紅旗渠精神的時代價值[J].河南社會科學,2004(1):79-84.
[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2016-07-01)
- 上一篇:堅持與貫徹黨的群眾路線論析
- 下一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醫學院校課程教學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