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

時間:2022-09-05 10:58:59

導語: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媒體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

摘要:隨著科技的發展進步,互聯網得到了急速的發展,由于網絡的普及、智能手機的應用,新媒體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新聞滲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爆炸和信息垃圾的增加,給學生的價值觀帶來了很大的沖擊,新媒體視域也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教師只有從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內容等各個方面進行創新,才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創新

新媒體以互聯網為載體,具有高科技、數字化等特征,以微信、微博等為傳播媒介進行傳播。而現代社會是信息時代,信息開放性、自由化的傳播,使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接收信息,這些信息正讓學生的生活和思維發生著變化。在新媒體視域下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創新,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充分利用好新聞傳媒,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一、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輿論導向功能弱化。隨著互聯網技術和新聞媒體的發展,學生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多,隨著信息的增多,學生的觀念也變得多元化。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能忽視多元化的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欠缺。傳統的媒介包括電視新聞、報紙等,其傳播的信息內容都是經過審核的,是有利于提高人們思想認識的正能量言論。而現在由于科技的發展,人們利用互聯網進行信息傳播,信息傳播的內容爆炸式增長。由于傳播過程自由、限制少,網絡平臺審核不規范甚至缺失,一些與我國主流價值觀念不相契合的言論在網絡空間傳播,這些不當言論嚴重侵襲著學生的思想,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傳統媒介與現代利用互聯網傳播的新媒體相比,信息承載量較少,引領輿論導向的作用在弱化[1]。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輿論導向功能弱化,因此在新媒體日益壯大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的挑戰。(二)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質需要提高。在我國,學校多數思想政治教育教師擁有編制,工作穩定,但是卻缺少終身學習的意識,特別是信息技術等新領域的知識嚴重匱乏,計算機信息技術教師嚴重不足。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數與信息技術結合得不緊密,有的甚至沒有結合,導致在現代新媒體增多的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采用傳統的方式進行,影響了對學生的教育。由于教師的網絡化、信息化技術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在新媒體中宣傳力度不足,有的甚至沒有做過宣傳。(三)新媒體新聞傳播內容降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力。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可以通過多渠道形式獲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力下降。傳統媒體的主要任務就是引導輿論方向,使人們獲得正能量的信息[2]。而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圍繞特定的目標,把社會要求的主流價值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要求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和道德行為規范。傳統的信息來源較單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占據知識和信息上的優勢,處于主導地位,具有權威性[3]。新媒體的出現使信息增多,學生獲得信息的渠道增多,學生可以主動探求多樣的世界,這些海量信息會影響學生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選擇。信息來源的增加,削弱了學生在信息上對教育者的依賴感,降低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影響力。(四)影響學生健康發展。在新媒體時代,信息以碎片化、快餐化的形式出現,阻礙學生理性思維的培養和獨立思考能力的發展。海量多元、形形色色的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價值觀念,學生難以作出正確的判斷,反而容易受一些網絡人物的影響,盲目從眾,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成為網絡謠言的傳播者。有些學生沉浸在新媒體的世界里不愿與人交流,逐漸喪失了與人交往的能力,社會功能不斷弱化,慢慢與現實社會脫節。由于信息傳播具有開放性、低門檻的特征,海量信息得到廣泛傳播,其中包括消極低俗、落后腐朽、反社會、反科學、反人類等內容,還有西方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平臺發送的一些不利言論。這些不良信息沖擊著學生的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會對學生產生負面作用,如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做好引導工作,將導致部分學生喪失主流價值觀念,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4]。

二、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策略

(一)強化理論創新意識,提高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很多學校建立了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賬號等教育平臺,但維護和更新比較慢。在現代社會中,唯有在教育工作中創新,才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的方法。首先,要在理論上做到與時俱進,強化理論創新意識,對教學形式進行創新。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理論灌輸為主,而在新媒體環境下,可以對這種教育方式進行創新,巧妙地應用新信息技術,通過網絡把一些文字知識轉化為吸引學生的微視頻,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其次,應該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在我國以往傳統的教育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不佳,相關教育部門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視程度不足,而大多數學生家長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沒有任何聯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程度也不高。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可以通過網絡搜索社會熱點問題并進行解讀,分析國家政策及個人的社會責任,讓學生了解目前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社會發展情況,堅定學生的愛國心及報效國家的決心。(二)加強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建設。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的結合顯得非常重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新媒體相結合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增強媒體意識,正確認識新媒體的功能,熟知新媒體不僅是消息傳播和下達通知的工具,也可以存儲很多正能量知識,這些存儲的知識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育人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認識。因此,把新媒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清醒地認識到,使用新媒體不是因為形勢所迫,應付檢查,轉發具有教育價值的文章,而是為了充分發揮其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新媒體的運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既要利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還要對負能量的內容進行處理,做好輿論引導工作。在新媒體視域下,要融合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學會通過大家好奇的信息吸引學生學習,利用大家都關心的事情開展教育,有效提高教育的質量。還要充分利用好網絡,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以學生喜歡的形式展現出來,吸引學生學習,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三)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創新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有終身學習的意識,向信息技術人才學習,發揮信息技術和新媒體專業人才的優勢,熟悉新媒體環境下的信息傳播特點,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新媒體信息具有低門檻、草根化的屬性,吸引了海量資源涌入。各大媒體平臺為了博取關注,通過各種手段吸引用戶,而學生成為了最大的目標用戶。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利用好新媒體,在建立媒介教育平臺后,與學生進行交流,通過交流發現思想政治教育中符合學生學習習慣的新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對學生平時喜歡的信息進行加工,將其加工成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從而激發學生關注的興趣,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四)規范網絡信息平臺,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良好的氛圍。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講,只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才能讓學生健康發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積極拓展新媒體教育渠道,運用貼近生活、貼近現實的理論觀點,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對于負面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揭開負面信息的面紗,給學生傳達真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還要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的能力,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升學生在新媒體條件下對海量信息的判斷能力,對于網絡信息,引導學生做到不多言、不亂言和不隨便傳播[5]。有關部門要強化監管,絕不姑息網絡不良信息的制造者和傳播者,確保在新媒體視域下,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領域有正確的主流價值觀,從而提高學生的價值認知。

三、結語

新媒體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難度,海量新媒體信息的出現,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權威性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容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同時又以新媒體強大的功能,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載體。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抓住機遇,利用好新媒體的優勢,創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呈現新格局,質量得到提高。

參考文獻:

[1]倪松根,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價值的邏輯意蘊及其實現[J].思想教育研究,2017(8):56-57

[2]熊化忠.現代新聞傳媒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02):66-67.

[3]蘇莉.現代新聞傳媒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徑創新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9(04):170.

[4]李濤,閆成儉.全媒體融合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探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05):133-137.

[5]賀緯.傳播學受眾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0,11(01):205-206.

作者:李小寧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