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模式分析
時間:2022-09-09 10:07:00
導語:大學生思政教育創新模式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行業也迎來了新的變革,數字化的時代的到來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思政教育工作需要利用新媒體加強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實現師生隨時隨地的討論,擺脫了傳統教育的束縛,同時也有助于更好解決當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中的難題。本文重點剖析了新媒體環境下高等院校思政教育教學的現狀,同時結合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有效的措施,促使高校思政教育方式不斷創新。
新媒體環境對于大學生的影響力日益增大,很多學生開始熱衷于在網絡上學習知識,同時很多高校學科也密切結合新媒體開展教學。新媒體的傳播有助于高職院校更好地開展學生的培育工作。
一、新媒體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的可行性
(一)新媒體技術在教育工作中的融入。近幾年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教育體制迎來了新的變革,尤其是大學教育中的思政教育,開始廣泛地運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新媒體的發展是基于互聯網和移動終端實現的,新媒體本身具有互動性和及時性。當今中國學生不論學習還是生活都被新媒體等多個媒介平臺所包圍,尤其是移動終端的普及,新媒體的傳播面覆蓋了人們的生活。由于媒介平臺本身自身的互動性,促使了傳者和受者的身份不受界限,很多學生朋友圈、微博的內容都可以給予學生們更多的信息。新媒體所帶來的互動性,方便學生們獲取信息。除此之外新媒體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即時性,可以結合網絡即時傳遞消息。人們在新媒體的環境下對于信息接收的速度也在不斷地加快,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學生來說,更愿意借助新媒體來認識新鮮的事物,因此在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入新媒體教學,可以提升學生們學習的主動性。(二)新媒體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生活中的重要內容。新形勢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促使多元化的媒介平臺呈現在大眾面前。新媒體擴展的高效性,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青睞。大學生是移動互聯網重要的客戶群體,針對當前我國移動互聯網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大學生移動互聯網使用頻率在與日俱增。大學生對于信息獲取的重要的途徑就是在于新媒體,從一定程度上新媒體已經成為了學生的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部分。(三)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形勢難以符合高校思想教育的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難以取得成效的原因在,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難以形成學生的關注。學生們在學習生活中對于這些缺乏思想教育工作的知識缺少吸引力,不愿意去學習,也不愿意去接受,沒有辦法深入理解思政教育體系和對自身的影響。部分學生阻礙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也無法推進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開展和落實,因此需要創新思政教育方式。
二、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現狀
(一)對于新媒體的認識具有局限性。當前很多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廣泛運用新媒體設備來進行課程教授,包括微課、慕課等課程的開設。很多學生習慣性的利用新媒體和移動終端獲取信息。甚至有些學生更喜歡結合互聯網平臺,獲取他們所需要的知識和內容。新媒體的傳播的渠道更加廣泛,傳播的速度更加快速,可以幫助學生們擴展視野,增強學生的原本的閱讀空間。新媒體的傳播讓很多學生做到“不出門,便知天下事”。在媒介平臺上,信息可以快速傳播,很多高校的思政工作者,對于新媒體平臺的認識具有局限性。部分高校工作者他們簡單地將新媒體的媒介平臺看作辦公工具,缺乏了對于新媒體本身性能的認識,不能借助新媒體平臺開展教學。隨著移動終端和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互聯網不僅給人們帶來了生活上的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良的影響,影響了學生們的身心健康。一些學生們缺少新媒體平臺中獲取信息的自主選擇性,這也給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難度。例如有些高校沒有很好地進入新媒體平臺與學生們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使得學生們的思想松懈,容易去瀏覽不健康的網站。(二)思政教育工作缺乏傳播介質,對于新媒體應用能力不足。當前部分高校在思政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單一、古板的教學方式。機械化的教學模式不能結合新媒體有效地開展思想教育工作。無論對于老師和學生來說,如何對于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鑒定需要進行研究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對于信息的安全性加以判斷的話,就會導致學生們過度瀏覽網絡負面信息,而會給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另外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結合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地學習新媒體的知識,利用新媒體的媒介來傳遞知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如果一些思政教育建設者的媒介素養缺乏的話,教育工作時就會采取不成熟的教育手段,使得教育工作開展的效果不理想。
三、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工作思路創新策略
(一)創新網絡教育平臺,建立思政教育網絡陣地。新媒體環境下高??梢越Y合微媒介平臺,給學生們頒布相應的思想教育內容。同時在思想教育內容頒布的時候,不能只采用單一的說教模式,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各種活動相結合。對一個專業的思想教育工作者來說,實際工作中需要改變原本的工作方式,不斷創新工作模式,熟練地采取新的通信軟件和移動平臺,給學生們開展思想教育工作。高校的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需要結合互聯網,首先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才有利于思政教學工作的開展。思政的教學要逐步從原先的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向滲透性的教學模式轉變,作為思想教育工作者,想要創新教學工作的內容,就需要改善原本的教學思路,幫助學生們及時的對于接收信息加以鑒別,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讓學生們在健康、和諧的氛圍中成長。(二)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相結合培養學生們的辨識能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開展過程中需要切實地融入新媒體進行教學,新媒體的融入對于思政教育工作來者來說既是機遇,同時也是挑戰。如何利用新媒體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開辟新的天地,就需要教育工作者考慮的。教育工作者首先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開展網上教育和網下教育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新媒體時代,通信工具和微平臺都可以對學生們進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甚至有的時候還會跟學生們進行面對面交流。因此在教育工作開展時,需要學會和學生們面對面交流。思政教育工作過程中,教育工作者需要及時掌握新媒體的動態,將新媒體網絡和學生的生活相結合,提高學生們在網絡環境下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三)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要結合專業特色開展。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工作要結合現有的社會背景下積極地推進教育形式以及教育內容的轉變。在新媒體環境下加強對于思想教育工作的學習,同時也讓學生們積極參與到教學工作中,拓展教學的空間,培養學生們的興趣。要將思政教育工作本身和學生們的專業發展相結合。例如在教學活動開展時,要以專業化的教學活動為主,以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專業實力和思想教育融合為主,教師可以在學生們的日常社會實踐活動中設計以新媒體為素材的教育活動。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們去鍛煉自己,及時對于社會實踐中所完成的任務加以總結,以此來提升專業教學的有效性,與思想政治傳播的相融合。(四)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提升學生們的認同感。借助新媒體平臺向學生們播放具有價值的多媒體教學內容。運用新媒體平臺可以豐富教學的素材,給學生們播放《厲害了我的國》等影像資料,向學生們展開愛國主義教育。為了定期增強學生們的法制教育工作和法治素養意識的培養,可以給學生們播放在《今日說法》和《普法欄目劇》等典型的法治案例,引導學生們加強對于社會和人生熱點的認識。高校是正能量傳播過程中的重要陣地,輔導員可以結合微博、微信平臺加強對于內容的傳播和宣傳。建設官微平臺對于學生們的大學生思想進行教育,可以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文字和視頻開展思政教育工作。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對于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越來越大,所以高校要及時地對于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加以引導,合理地增強大學生們的媒介素養,提升大學生辨析資源的能力,有效地利用新媒體資源提高大學生們的思想認識,讓大學生樹立健康的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梁曉珊.論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評《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新聞愛好者,2018(08):100.
[2]劉萌生,簡欣欣.網絡新媒體“易班”對大學生思想動態影響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8(21):117-118.
[3]王夢.新媒體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發展路徑研究[J].新聞傳播,2017(8).
[4]婁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D].西南交通大學,2010.
[5]牛曉玉.新媒體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5(01).
[6]陳曉娟.思想政治教育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融合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6(10).
[7]季海菊.論新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機遇[J].南京社會科學,2015(05).
作者:蔣位哲 單位:河南藝術職業學院
- 上一篇:研究人員重復發表現象研究
- 下一篇:網絡空間全球治理法治化問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