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投資發展困境及解決路徑
時間:2022-08-07 11:04:14
導語:資產投資發展困境及解決路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河南省資產投資取得成就
(一)資產投資發展歷程
根據全社會資產投資總額的絕對值及相對增長指數,可把河南省30多年的增長歷程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投資起步階段(1981~1989年)。因為處在改革開放的初期,對于各項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認識不深,資產投資主要表現為投資絕對數量較小,相對指數呈現為大起大落的現象。1981年資產投資額為47.25億元,最多的1988年204億元。只有1984年、1985年的相對指數達到了30年歷史的最高峰,分別是141.58%和146.04%,本階段其他年份都在110%左右。第二階段為快速發展階段(1990~1996年)。國家逐步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投資對經濟的增長的認識進一步清晰。資產投資主要表現為投資總額增長較快。河南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從200億元左右增長到1000億元出頭,增長近5倍。第三階段為鞏固、穩步發展階段(1997~2002年)。受國際國內宏觀形勢的影響,特別是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使資產投資增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直接表現為投資絕對額增長緩慢,年增長率都在10%以下。河南省政府通過宏觀調控等措施,沒有出現投資增長現象,投資總量在鞏固、調整中穩步地向前發展。第四階段為飛速發展階段(2003年~至今)。加入WTO、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等區域政策影響,河南省資產投資絕對額快速增長。2003年,河南省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邁上了2000億元的臺階,2008年超過10000億元,2011年達到了17770.51億元。
(二)河南省資產投資的特征
首先,河南省資產投資規模逐步擴大。自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社會經濟發展迅速,資產投資總量逐年增加且達到了相當大的規模,年均增長速度超過了國家的同期平均水平。河南省在“六五”期間,投資規模達到了376.05億元,“七五”期間達到903.21億元。自“八五”時期以來,河南省投資增長迅猛,達到了2458.78億元,“九五”時期達到了6220.92億元,“十五”時期和“十一五”時期分別達到了13237.05億元和54699億元。第二,資產投資和民間投資增長較快。從河南省歷年來的投資數據來看,“六五”時期只有民間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為166.66億元和56.05億元。到“七五”末期,民間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分別提高到了434.88億元和126.11億元,比“六五”時期分別增長了160.94%和125.00%;固定資產投資和農戶投資分別為593.42億元和309億元。到了“八五”時期末期固定資產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最快,投資絕對額達到了2094.71億元和588億元,增長率分別達到252.99%和366.42%。在“十一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額達到51362.87億元,比“十五”時期提高近3.5倍,民間投資達到了40417.09億元,比“十五”時期提高了4.87倍,也是在各類投資中增速最快的。這也充分說明,進入“十一五”時期以來,河南省經濟快速發展對資本要求急增,但正規金融投資還遠遠不能滿足其需求,這就為大量的民間資本提供充分投資空間。從投資比重上分析,固定資產投資比重較高且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農戶投資比重較低且呈現不斷下降的走勢。在“七五”時期,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為65.70%,農戶投資比重為34.30%。在“八五”時期末,固定資產投資比重提高到了85.19%,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農戶投資所占比重卻下降了20多個百分點,為14.81%,在“九五”時期雖然有所上升,但從長期看處于下降趨勢。到“十五”時期和“十一五”時期,分別為12.78%和6.10%。固定資產投資卻分別上升到86.52%和93.90%。民間投資在全社會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呈現不斷提升趨勢。在2000年以前,民間投資所占比重分別在50%以下,在此之后,民間投資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到2008年以后,達到70%以上,2011年達到了79.63%。第三,河南省投資資金來源主要來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2000年,河南省資產投資資金為206.12億元,其中自籌資金為153.2億元,比重為74.33%;國內貸款達到了26.91億元,比重為13.06%。2011年,河南省資產投資金額達17770億元,其中自籌資金和國內貸款分別為13990.31億元和2100.74億元,其比重分別為78.73%和11.82%。自籌資金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的高位。2000年,來自于地方和中央的資金分別為142.54億元和63.58億元,其比重分別為69.15%和30.85%。2011年,河南省投資資金來源于地方的達到了17515.83億元,比重達到了98.57%,中央的資金也只有254.68億元。第四,第二、第三產業投資比重較高。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河南省投資于第一產業的比重還沒有超過1%。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3年以后,農業的基礎地位進一步加強,所占比重才達到3%;而投資于第二產業比重達到了50%左右,投資于第三產業的比重也占40%以上。第二、第三產業投資比重過高,與河南省農業大省的地位不相符,同時,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也會影響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第五,河南省投資于農林牧漁業和工業的比重在逐年升高,由2007年的3.57%逐步上升到2011年的4.06%。建筑業的比重在下降,由2007年的0.35%下到了2011年的0.08%。第三產業中,房地產業投資比重上升較快,2011年達到了25.08%;而教育業和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的投資比重下降較快,其他大部分行業比重都比較穩定。第六,河南省資產投資主要分布在以鄭州、開封和洛陽等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河南省下轄18個地級市主要劃分為以鄭州、濟源、焦作、新鄉、開封、許昌、漯河、平頂山、洛陽等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以安陽、鶴壁、濮陽為主的豫北經濟區,以三門峽、南陽為主的豫西南經濟區,以駐馬店、商丘、周口、信陽主體的黃淮經濟區。2011年,中原城市群投資額為10121.48億元,豫北經濟區域投資額為1887.56億元,豫西南經濟區投資額為2236.78億元,黃淮經濟區為3526.7億元。其比重分別為56.96%、10.62%、12.59%和19.84%。
二、河南省資產投資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投資規模問題。一是河南省投資規??傮w偏小。從投資絕對數額看,河南資產投資額已經不算小,但是與河南作為中原經濟區核心地帶、承東啟西的橋梁,國家安全戰略腹地等區位看,河南投資規模就相差甚遠。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從東向西逐步推進的,改革開放初期,內陸地區投資比重高于東部地區。1981年,河南、河北、陜西、湖北的比重分別為7.08%、7.99%、3.43%、5.02%。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江蘇、浙江、廣東等資產投資提升較快,占全國的比重達到30%,如果加上山東省,就是40%。因此,河南投資總額在全國比重就顯得相差較大了。二是投資主體不盡合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非公有制經濟所占比重提高,造成投資在基礎設施等公共基礎設施方面資金不足,制約了經濟和文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外商投資及民間資本投資比重較低,造成投資資金緊張。三是資金來源單一。河南省全社會資產投資來自于地方,只有20世紀90年代地方投資資金的比重在70%~80%左右,2003年以后,地方投資資金所占比重快速提高到90%以上,2011年達到96.55%。與沿海發達省份相比,民間投資低且增長趨勢放緩。從民間投資的總量來看,河南省的民間投資低于其他幾個發達省份,分別是浙江省的55.9%,山東省的60.4%,廣東省的67.4%。其次,河南省投資結構問題。一是三大產業結構投資不合理。目前,河南產業投資結構問題比較突出,總的來說是第一、第三產業的投資力度明顯不足,2011年,河南省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占城鎮投資的比重僅為4.06%,第三產業投資比重44.58%,第二產業投資過熱,比重為51.36%。二是投資在各個行業的投資量有升有降,增長速度有快有慢。近年來,河南省力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但是投資于基礎產業資金短缺,同時基礎建設滯后制約著河南省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其他行業投資的絕對量在穩步上升。三是投資區域結構不合理。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區、豫西豫西南地區和黃淮地區四大區域投資狀況不均衡、不合理問題凸顯。中原城市群憑借其重要的地理位置與良好的投資環境,其投資總量占全省的份額達到50%以上,其他經濟區域所占比重相對較小。第三,河南投資效率問題。政府投資周期長且需要考慮到社會公平、環境保護等各種社會公共事項,導致當年的政府投資產出上的回報率較低。與非政府投資相比,理性投資者會更多考慮投資回報問題,因此,非政府投資者投資產出效應比較大。另外,由于河南省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一樣,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之間相差也比較大。中原城市群、豫北地區由于在能源、資源、交通區位等基礎上的優勢,投資效率較高。豫西經濟、豫西南經濟處于中間層次,黃淮經濟區由于工業基礎薄弱等原因,資產投資效率最低。資產投資的產出效應也不盡相同。同時,資產投資在不同產業上投資效率也有明顯的差異。河南省投資于第一產業的效率較低,這與河南省農業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農業科技推廣應用率低有直接關系。第四,河南省投資環境問題。一是河南省基礎設施還比較薄弱,特別是在公路、橋梁、各種運輸工具和通信設施等還比較差。但是,在這種基礎設施的條件下,各種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還比較低。二是社會文化環境滿意度還不高。綜合考慮河南省物質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居民生活已經由單一追求溫飽進入到追求更高生活質量階段。但是,河南省服務業發展滯后,特別是涉外服務水平較低,致使城市生活水平還處在較低的水平。目前,河南省存在一些不利于投資環境優化的價值觀念,主要有法律制度價值觀念、“官本位”現象、壟斷思想,有利于各種資金投資的軟環境還沒有真正形成。三是政府工作還存在許多不到位的地方。如行政審批手續繁多、審批時間較長等方面題比較突出,透明度較低;各種優惠政策落實不力,土地價格上升過快,中介機構收費高、服務差等還普遍存在。
三、優化投資的途徑及建議
首先,拓展投資來源,擴大投資規模。河南省在加大投資的同時,盡可能多地爭取中央投資;充分利用中西部發展戰略,爭取更多的項目,敢于與東部爭外資。同時,還要鼓勵民間投資,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資渠道。其次,調整投資結構,加強基礎建設。政府應加強第一產業、工業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減少第三產業的投資。具體到詳細的行業中,應加重對教育的投資,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繼續提高相對比重。第三,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投資體制。投資應考慮到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科學合理的政府投資決策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通訊技術,建立政府投資信息互通技術體系,提高政府投資效率,降低政策決策成本。建立政府投資綜合考核制度,建立績效評價體系。第四,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區域發展戰略的協調性、科學性,做好產業轉移規劃、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協調并形成產業合力。調整產業政策,加強工業園區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調整和完善政府機構設置,建設規范高效的依法行政環境,加快建立健全市場體系和公平競爭機制。營造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環境,必須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力求實現地方經濟、企業與金融業發展“多贏”的局面。完善民間投資企業內部融資機制和民間投資外源融資體系,降低投資風險與投資收益率。
本文作者:張揚工作單位:河南理工大學萬方科技學院
- 上一篇:保險資金債權投資的可行性分析
- 下一篇:基于VAR模型對投資與就業的實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