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時間:2022-05-06 08:49:48

導語: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摘要:目前,我校處于地方高校由理工科向應用型本科轉型的過渡時期,為適應應用型本科人才的需求,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運用在線學習和教師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學生問題求解能力以及與本專業相關的綜合應用能力,從而實現與社會對人才能力需求的無縫對接,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大學計算機基礎;超星教學平臺;在線學習

《大學計算機基礎》作為高校必修的公共計算機課程,主要是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開設,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信息技術素養,不僅為學生后期的專業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為將來走向社會打好堅實的操作計算機的能力的基礎[1]。

一、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

(一)內容多,時間短,學生不能很好的做到講練結合。《大學計算機基礎》是一門講解和操作相結合的課程。雖然要求課程重點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但是理論講解也是必須的,理論講解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和操作實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二)同班級學生計算機水平差別較大。由于地域差異,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差異很大。來自教學質量較高地區的學生已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而來自偏僻地區的學生,信息技術相對薄弱,基礎知識還很不熟悉,并且現在公共課教學的學生人數多,班級容量大,很難做到平衡。對于同樣的教學內容有的學生認為過于簡單,出現“吃不飽”的現象,而有的學生卻認為難度太大,出現“消化不了”的現象。傳統教學在進度上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習需求,導致有基礎的學生很難得到提高,沒基礎的學生又不能完全掌握,以至于課堂上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理想,也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熱情。(三)僅僅依靠課堂教學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純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理論課進行講解及操作演示,學生實踐課上機練習,教師講授時間與學生動手實踐很難同步,以至于理論與實踐脫節,難以激發學習熱情。教學中教師以完成教學任務為主,很難關注學生是否掌握,更談不上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與能力提升。(四)教育部要求。根據教育部要求,高校要提升學生的學業挑戰度,合理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真正把“水課”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度的“金課”。加強學生能力的訓練,注重學生素養的養成。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達到解決復雜問題和高級思維的綜合能力[2]。

二、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

針對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我校公共計算機基礎教學提出“以應用為主線,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思路[3-4]。為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切實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采用課堂教學、實踐教學和在線學習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方式?;趹眯捅究平虒W的大環境下,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側重于對office辦公軟件的應用與實踐操作為主,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根據專業特點精心選擇教學案例,建立并不斷完善教學案例庫,讓學生學有所用,以此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加計算機等級考試及學校舉辦office操作技能大賽,以考促學,以學促用。(一)引入超星在線教學平臺?!洞髮W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具體做法就是引入超星在線教學平臺,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學生在課堂之外,根據教師課前要求,通過線上教學平臺主動完成學習任務。通過線上學習,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學生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可以通過學習平臺提問,也可以在論壇與老師、同學討論,拓展學習思路,切實增強學習效果。線上學習也有助于解決難點重點問題,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反復觀看學習。(二)混合式教學過程?;旌鲜浇虒W過程分為課前、課中與課后三個教學環節。如下圖所示:(1)課前環節。教師根據教學計劃安排向學生下達學習任務,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及論壇問題討論,記錄疑難問題,完成下次課教學內容設計。超星學習平臺能存儲大量的關于學習者的在線時間、在線測試、在線作業、討論等活動的數據信息。教師可以根據這些大數據對學習者的學習效果進行分析,獲得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生課前通過線上超星學習平臺學習“Word字處理軟件”中的郵件合并、頁眉與頁腳、樣式與目錄、和腳注尾注題注與審閱四個知識點章節,學生在線學習過程中提出及討論的相關問題:如何插入帶條件的域、如何按指定條件生成記錄;不同節中如何設置不同的頁眉頁腳;如何快速修改目錄格式;如何自動添加圖和表的連續章節編號等相對難點問題。教師對問題進行整理、匯總,設置課堂教學內容。(2)課中環節。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教師輔助引導。教師針對本次課的教學設計,引導學生思考,并補充講解,以任務驅動法進行操作演示,拓展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課堂上教師重點講解與演示如下內容:郵件合并節設置條件域、跳過記錄的各種條件應用等;頁眉頁腳節設置不同節不同頁眉與頁腳等;樣式與目錄節快速設置目錄級別等;腳注尾注題注與審閱節設置自動添加圖和表的連續章節編號等。課堂教學采用講演結合的方式,教師總結操作技巧和要點內容,重點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實踐課中,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在作業平臺系統中完成群郵件編輯、長文檔排版與編輯等操作。通過作業系統加強學習效果,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以實現對知識的綜合應用。同時,作業系統給出題目的詳細評價也可找出問題、發現其薄弱環節。通過超星平臺反復觀看學習內容,直到完全掌握知識點。課后利用超星學習平臺推送下次課學習內容及課后測試、查看學生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學習中問題[5]。(3)課后環節。合理增加學生的學業任務,線上作業、測試及線下作業系統鞏固學習內容。混合式教學可最大限度解決計算機操作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問題,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培養。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決定學習的時間及深度。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快速通過考核標準,并且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通過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深入學習。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在線反復學習、實踐,直至達到考核標準。(三)考核方式全面有效。注重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的考核,在線上學習階段,根據學生的學習軌跡給出平臺學習成績,占總成績的30%;在線下環節,教師需根據學生平時的考勤、上機綜合練習中的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占總成績的20%;期末機試考試成績占總成績的50%,進行綜合評定。

三、結論

我們采用的混合式教學,學生在線上學習平臺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對重點和難點知識進行講解并操作演示。采用混合式教學方法后,學生的職責轉變為:①學生成為學習的主動者。②通過教學平臺獲取知識。③發現問題,積極主動解決問題。④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的職責轉變為:①教師指導和推動學生的學習。②給學生提供學習資源。③監管學習進程。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⑤不斷明確教學需求[6-7]。開展混合式教學改革后,學生能夠積極完成學習任務,課堂氣氛活躍,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學生動手能力明顯增強,操作水平大幅提升,且學生參加我校舉辦的office高級應用能力操作大賽中,一等獎50名,非計算機專業學生達42名,占84%,操作水平遠遠超過了計算機專業學生的操作水平,獲得驚人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教指委.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意見暨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高等教育,2018(15):4-10.

[3]李斌,趙萍,張燕.應用型本科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探索實踐[J].微型電腦應用,2018,34(10):22-25.

[4]李凌霞.“慕課+翻轉課堂”推動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6):136-138.

[5]李亞.計算機應用基礎[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2016.

[6]趙宏,王凱.混合式教學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的作用[J].計算機教育,2018(10):118-120.

[7]張帥,伍傳敏.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與項目教學法的混合式教學模式重構[J].計算機教育,2019(2):144-147.

作者:朱秀麗 李歡 單位:周口師范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