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高校科技檔案在科技創新的運用

時間:2022-01-16 03:30:24

導語:論高??萍紮n案在科技創新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高??萍紮n案在科技創新的運用

一、科技檔案目前現狀

高校科技檔案處于高??蒲袆撔碌哪┒?,也是各高校最容易忽視的一項工作。從整體情況上看,高??萍紮n案的管理目前存在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科技檔案的管理人員對檔案管理認識不夠,科研創新重立項,輕管理現象嚴重,更談不上重視項目驗收后的檔案資料的整理問題。二是高校科技檔案歸檔內容不全??萍紮n案是科研創新、生產等科研活動的全程記錄,不僅僅立項文件、鑒定材料要歸檔,而且在科研活動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圖紙等材料均是科技檔案要收集歸檔的。完整的科技檔案應能全面地反映一個高校、一個項目、一個科研人員的科研活動。三是后期利用不夠??萍紮n案的收集整理是為了以后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作參考,但更多高校的科技檔案是束之高閣,沒能充分發揮高校科技檔案的作用。

二、加強科技檔案建設助推科技創新

(一)科技檔案服務于科研創新

科研創新離不開科技檔案的服務。對科技檔案的查閱可以幫助科研人員了解本校之前報開展的相關科研工作,為現在的科研提供經驗借鑒。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科研重復和浪費,少走科研彎路。同時,也可通過科技檔案的共享,了解國內、國外科研現狀,指導科研人員對開展項目的了解,更好地確定項目研究方向、創新點??萍紮n案是科技創新的重要環節,是科技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科技檔案的支持,科研人員可能會走前人走過的路,犯前人已犯過的錯??萍紮n案查閱是做好科技創新的前提。

(二)科技檔案服務于知識保護

知識產權保護是高??萍脊ぷ鞯谋∪醐h節,科研人員職務成果要及時歸檔,一旦發生知識產權侵權事件,最有力的證明材料就是科技檔案。在做好科技檔案服務的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科技檔案服務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檔案的復制、編撰等過程中,對有可能造成單位知識產權泄露造成侵權的部位或環節要加強管理和監督。

(三)科技檔案服務于科技工作

科技檔案管理是科技工作的重要組成。通過科技檔案的分析可以了解學校整體科研發展的方向,了解學??蒲腥藛T的主要創新點,從而進一步確定今后學??蒲泄ぷ鞣较???萍紮n案就是一所學??蒲谢顒拥囊幻骁R子,可以直觀、真實地反映科研現狀。可以分析科研投入與產出情況,可以對學校學科發展提供信息,也可以為人才培養、科研團隊組建、學生實習實踐提供信息服務。

(四)科技檔案服務于人才建設

人才隊伍建設是高校的重點工作,高校人事檔案記錄著科研人員的個人信息,但卻很少保存個人教學、科研信息,高??蒲腥藛T利用學校資源完成的科研成果是職務成果,其知識產權屬于學校,同時,這些檔案也記錄了科研人員在校期間的所有科研信息,對人才的考核、評估,對人才的發展方向、研究目標等項目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和參考價值。在人才隊伍建設過程中,我們不僅要查閱個人的學歷、職稱情況,還要了解科研態度、科研成果情況。其對學??蒲袆撔聢F隊建設、學科發展中所處的位置是否適合,都可在科技檔案信息中體現。

三、加強科技檔案服務彰顯檔案價值

(一)完善科技檔案制度建設

科技檔案制度建設工作迫在眉睫,只有完善的制度體系,是提高高??萍紮n案管理人員意識的首要條件。檔案制度要符合高等學??蒲泄ぷ鲗嶋H,涵蓋科技活動的全過程。從項目的立項到科研活動的開展到驗收、結題等過程中對檔案資料的收集整理全部納入到制度管理體系中來,通過完整、全面的制度來推動和保障科技檔案工作的全面開展。

(二)加強科技檔案收集整理

在加強制度建設的同時,要將科技檔案建設情況作為科研人員考核的重要內容來抓。高校的科研活動一般以課題組的形式進行,科研創新過程中所產生的科技信息、數據、資料等,只有科研人員本人才了解其重要性,要注意將科技檔案的收集整理融于日常的科研活動,隨時收集,即時歸檔,待結題或鑒定時,才能保證本項目的科技檔案的完整性。科技檔案的完整性決定著今后檔案可利用價值的高低。

(三)規范科技檔案管理

目前,高??萍脊芾聿块T人員編制普遍較少,工作人員往往被日常管理工作所束縛。按一所擁有1000名科研人員的高校計算,每年的科研經費一般會在5000萬元左右,項目也應在200項左右。所產生的科研檔案量相當于一名專職人員工作量。而目前高?;旧蠜]有配備專職的科技檔案管理人員。

(四)提高科技檔案使用效率

目前,高校科技檔案還是以紙質材料為主,在保存、查閱、使用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更方便可行的科技檔案管理是信息化、數字化管理。高校可通過數字錄入、掃描、拍照等手段將紙質材料電子化,通過電腦進行數字化查閱,在加強檔案保護的同時,也方便了使用,提高了效率。同時,可探討高校間的科技檔案共享,不斷探索高??萍紮n案使用的新途徑、新手段、新方法。更好地服務于高??蒲袆撔隆?/p>

本文作者:倪文豪岳寶德任勝云周培祥工作單位:山東建筑大學科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