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思考

時間:2022-01-16 03:37:11

導語: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思考

1.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縱觀全球經濟發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科技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撐力量,科技創新日益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世界各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積極探索和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發展模式。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蔓延,進一步加速了重大科技創新的進程,信息、生物、新能源、納米等前沿技術領域呈現群體突破的態勢,以智能、低碳和普惠為代表的經濟發展模式或將引發新一輪的新產業變革,導致世界經濟格局的大調整。目前,我國經濟正處于由外源型向內源型發展方式的轉變過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只有緊緊依靠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創新,提供新的增長引擎,才可能實現經濟結構的重大調整,推動經濟健康、持續、穩定發展。

2.科技創新在江蘇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緊迫形勢

江蘇科技創新能力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顯著增強,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省份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但是,由于特殊的省情,江蘇依靠科技引領和支撐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1)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加劇。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速發展,江蘇已成為全國工業大省,乃至全球制造業基地之一。由于江蘇自然資源缺乏,人口密度又是全國最高,人均資源全國最少,經濟發展受資源環境約束日益突出。2012年江蘇工業用電增幅達4.7%,高于全國的3.4%,每萬元GDP能耗是美國的4倍、日本的6倍,且3/4是煤炭消耗,新能源占比不足10%。全省土地開發強度接近20%,蘇南部分地區已經超過25%,遠高于日本的8.5%、德國的13%、荷蘭的12.8%。人口“紅利窗口”正在縮小,2010年全省60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7.4%,老齡化程度僅次于重慶和四川。(2)產業發展矛盾依然突出。與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江蘇在產業層次、發展質量效益上仍有較大差距。從產業層次上看,大多處于全球產業分工中低端環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率為20%左右,遠低于世界工業增加值率40%的平均水平;從出口結構看,加工貿易占全省出口比重高達50%,而出口產品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自有品牌的僅占出口額的10%左右;從產業技術創新來看,缺乏重大自主創新技術成果,引領產業創新發展能力還很薄弱,技術儲備嚴重匱乏,江蘇基礎研究資金投入僅占R&D經費支出的2.2%,遠低于創新型國家10%~20%的投入水平。(3)企業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總體上看,全省企業的自主創新、技術集成能力還比較薄弱。首先,企業研發投入強度偏低。2012年江蘇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僅為1.07%,比2011年還低0.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只有0.91%,不及發達國家的1/4。投入上的差距,造成全省企業創新績效和質量不高。其次,企業擁有的核心專利技術較少。2012年江蘇省企業申請PCT國際專利915件,總量不足廣東的1/10;發明專利授權量比廣東少6000多件,僅為廣東的73%,有效發明專利數比廣東少3萬多件,僅為廣東的57%。

3.依靠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黨的十八大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站在新的起點,江蘇經濟發展要更加突出科技引領、創新驅動,進一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發展活力和內在動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以創新促轉型,以轉型促發展,推動經濟發展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1)搶占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圍繞實施產業升級“三大計劃”,“政、產、學、研、用”聯合研究制定產業技術路線圖,優化創新資源配置,加強創新鏈的戰略部署,集中力量開展重大產業技術創新,努力搶占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制高點,以新興產業的發展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端攀升,加快實現經濟由大到強的轉變。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強化科技支撐,主攻高端技術,突破高端環節,發展高端產品,在優勢產業核心技術、前沿先導技術、產業化應用關鍵技術等方面取得突破,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力量,加強重大創新產品應用示范,實現戰略性新興產業規模、質量和效益同步提高。(2)大力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采取更加有力的激勵措施,推動人才、技術、資金等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健全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校企聯盟、技術轉移聯盟等創新合作組織,推動高校院所主動融入企業創新活動,引導企業介入早期研發,構建創新利益共同體。支持企業“走出去”,開展跨國技術研發合作和轉移。鼓勵支持大中型工業企業和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全面建設研發機構,引導企業活躍研發活動、提升研發水平,加快形成體系健全、功能完備、開放競爭、富有活力的企業研發網絡。進一步加強技術公共服務、技術成果轉化、融資服務、社會化人才服務4大平臺建設,加快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完善社會化科技中介服務體系,為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創新提供公共服務支撐。(3)打造江蘇自主創新核心區。把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作為蘇南現代化示范區建設的核心內容和首要任務,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先行先試,在較大區域內整合創新資源,率先形成創新驅動發展動力機制,引領全省經濟轉型升級。在蘇南推廣南京國家科技體制綜合改革試點經驗,支持蘇南地區在體制機制創新、區域創新一體化改革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人才高地建設等方面率先探索、先行先試。爭取國家支持,在蘇南國家高新區及其輻射示范區域內,推廣應用中關村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推進高新區、大學科技園、特色產業基地、科技產業園和科技創業園建設,提高集聚、服務和創新功能。(4)促進科技與金融緊密集合。大力發展天使投資,引導創業投資向科技創新的前端集聚,擴大省天使投資引導資金規模,不斷創新引導資金支持方式,鼓勵和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向初創期科技型小微企業。積極穩妥推進科技小額貸款公司試點,進一步擴大覆蓋范圍,提高科技小額貸款公司業務水平,顯著提升科技貸款占比,切實發揮科技小貸公司服務科技小微企業的作用。以新三板、創業板為重點,以區域性場外股權交易中心為支撐,加快完善我省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支持科技型企業利用資本市場做大做強。全面落實國家和我省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信貸政策,引導鼓勵銀行加大對科技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加快科技信貸專營機構建設和科技信貸產品創新,發揮銀行金融資本在促進科技企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5)加快集聚高層次創新人才。落實更有力的人才政策,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優、素質高的創新人才隊伍,努力以人才優勢構筑創新發展新優勢。重點培養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支持地方、企業、科技園區與高校院所聯合引進高層次人才。加快推進蘇南人才特區建設,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江蘇創新創業。進一步加強企業研究生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載體建設,充分發揮“科技鎮長團”的橋梁紐帶作用,引導鼓勵高校院所科技專家深入基層、深入企業,開展科技創新,轉化科技成果,創辦科技企業,提升科技服務。完善人才培養開發、評價發現、選拔作用、流動配置和激勵保障機制,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更好的外部環境。

本文作者:劉惠謙工作單位:揚州市揚子江投資發展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