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開展狀況

時間:2022-08-29 02:58:05

導語: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開展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開展狀況

摘要:大學生體育教育是高校必修課程,對學生的健康生活與學習具有重要意義。目前來看,體育教育已經不在是單純地停留在鍛煉學生體魄的層面上了,更是趨向于與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發展形態,其目的是為了實現學生思想與身體的雙重鍛煉與提升。因此如何在三全育人的理念引導下,去實現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工作的開展,也就成為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三全育人;大學;公共體育;體育課程;思政教育

體育運動與體育精神是我國以及全世界都非常重視的一種文化,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可以塑造一個人堅韌不拔的意志力,因此,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教學中,高校要注重對學生的思政教育,才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體育精神,形成良好的終身體育習慣。要實現高等體育教育的三全育人就要充分立足于課程思政的開展上,同時課程思政也是各大高校得以實現德育工作的一種較為系統的科學的工作。從大學生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意義來講,不僅能夠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進步,提高我國高等學校學生身體素養的提升,同時也能夠幫助高校將三全育人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中去。此外,在體育課程特殊的課堂氛圍下開展課程思政能夠更好地營造高校校園思政學習氛圍,而開展校級全面性的圍繞三全育人理念的系列活動,也可以為課程思政教育工作融入到體育教學提供更多創新性的教育素材。

一、三全育人的內涵

三全育人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意見》中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簡稱三全育人。這一新型教育理念是我國對于新的社會背景下我國教育發展的新希冀與新要求,致力于培養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從狹義的角度來看,三全育人中的全員育人是指在高校內部的任何人都可以成為教育者的角色,學生要有“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的覺悟,也要有樂于分享所學的精神;全程育人則是指無論是從教育理念、教育方法還是教育習慣方面都要充分貫穿到學生的衣食起居中去,使其在學習、生活以及娛樂的過程中都能夠獲得良好的教育與培養;全方位育人是從不同形式、層次、類別等方面進行思考的,通過這些角度來實現全面化的教育目的。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特點

總的來說,三全育人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是將思政課程的內容以及思想元素融入到體育教育中去,是一種副屬性的教育方式,這種隱性教育重視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想影響。從大學體育教育的特點來看,是極具活力性的,這種課堂氛圍不僅僅能夠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調節學生的不良情緒,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培養其無懼艱難,頑強奮進的精神。而更值得注意的是,體育精神中所蘊含的自強、自信、頑強、團結、吃苦耐勞、互幫互助的品質也是思政教育的重要內容。因此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特點具體體現在一下幾個方面:第一,自強自信的不畏艱苦的精神,大學生體育教育過程中,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項目讓學生擁有更為強健的體魄,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心理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其自信心會得以提升,其面對困難的情況下心理承受能力也會不斷提升;第二,勇于奮進,不甘后退,永不言敗的精神,體育活動豐富多彩,尤其是各種體育競技活動,是學生們都非常喜愛的校園體育活動,通過這些活動,學生的斗志會被激發出來,長期的培養過程中,學生的思想精神會得到良好的鍛煉;第三,團隊協作、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精神,體育活動很多都是屬于團隊活動,并且在這一過程中要取得良好的成績,團隊協作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懂得團結互助才能夠達到合作共贏的成功,此外,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班級、不同年紀的學生,通過彼此的交流與溝通也能夠提高達到優勢互補的作用,這也是課程思政教育的一種形式,只要做到引導工作,使得這種自發的教育活動更加的健康與科學,就能夠實現體育教育的課程思政效果;第四,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的精神,體育競技過程中要求學生對某項體育運動有著較為精進的技術,因此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學生會不斷努力,付出很多努力來提高自身的能力,這是培養學生精益求精、吃苦耐勞精神的有效方式,此外,在日常體育課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掘自身的體育愛好,從而選擇自身最為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在興趣愛好的激勵下,學生就會自主性地去學習與鍛煉。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基本要求

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工作要得以順利開展,就要對參與該項工作的教師以及相關教學活動提出明確的課程思政要求,從而使得高校體育課程能夠充分體現出課程思政的內容、思想與元素。具體來看,第一,從內容的角度來講,大學體育課程的設計過程中要充分把握與課程思政內涵與元素的聯系性,達到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思想內涵的高度匹配。從形式上來講,體育課程自身的特色是非常鮮明的,雖然我們提倡課程思政教育要自然地融入,但是如果過于融入于無形之中,就會影響到教育效果,適當的體現課程思政相關教育形式以及元素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心理暗示,使其更容易接受該課程所帶來的教育思想,例如;在體育競技過程中,團隊內成員各司其職,在最終頒獎過程中,團隊內成員的獲獎稱號可以為團隊最佳奉獻獎、團隊最美麗的人、團隊保駕護航第一人等,這些稱號雖然看似平平無奇,但是對于參與活動的人來說是意義非凡的,這是對其團隊精神的贊美與激勵,不僅能夠使其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加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道德素養,也可以影響到周邊的學生,是一種非常有意義的體育與課程思政相結合的教育方式。第二,注重教學模式的穩定性,雖然大學體育教學本身是看似極具靈活性的,但是課程目標也會非常明確的,同樣的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是經過教育大綱審定的,因此將課程思政融入到體育教育中去也是需要保證其基本思想教育走向以及基本內容的固定性,教師在這一層面要做到充分的把握性,避免教育方向跑偏,造成不必要的教育后果;第三,兩種課程相結合的過程中要注重匹配的吻合度,從二者之間的教育方式、內容特點入手,尋求較高的契合點,從而達到最佳教育效果,最大程度上避免學生的逆反心理,減少課程串講痕跡過于明顯而給學生帶來的疑惑,這一點通常會體現在體育課程的說教方面,將課程思政融入到體育教育中的目的就是將純理論的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實踐化,借助體育教育這一實踐教育資源來達到更好的教育目標,因此我們要明確這兩種差異明顯的課程結合的根本原因與意義,避免體育教育過程中穿插課程思政說教類教學現象,切實保證大學公開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教學水平。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實踐方式

從目前高校大學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現狀來看,雖然教師對于單個的三全育人、課程思政等概念是能夠理解的,但是如何在三全育人理念下實現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思政就顯得較為迷茫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教師將這一教育問題的復雜化,大學體育課程思政工作的過程中,是能夠將課程思政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的,不能采取生搬硬套的方式來進行,符合時宜地將教育元素融入其中,使得符合大學生的職責觀念的、塑造健康三觀的一些思想能夠充分體現出來,而這種融入式的教育方式會比說教的方式更能讓影響到學生的思想,這也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而具體來講,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學生公共體育課程思政的實踐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融入式”的實踐方法,例如,在大學生體育教育過程中代入與課程相關的一些經典事件、歷史人物、趣事趣聞等,將教育的思想核心不斷向課程思政方向靠攏,利用多媒體教育方式,讓學生觀看我國體育運動中非常出色的比賽以及團隊協作之間的互動友誼,讓他們的體育精神以及愛國精神激勵大學生不斷提高自我綜合素養;第二,“挖掘式”的實踐方法,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雖然很多傳統思想不適用于現代社會,但是其中很多關于道德方面的教育思想還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這些思想也被融入到了思政教育中去了,為培養我國優秀人才奉獻了很大力量,因此在日常的體育教育過程中,也要深入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將我國一些傳統體育運動融入到高校體育選修課程中去,讓學生自主選擇其感興趣的項目,極大地滿足學生對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好奇心,也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以及我國優秀傳統文化中謙虛奮進、吃苦耐勞的優良精神。

五、結語

我國教育思想在不斷發展與進步中,三全育人就是在社會不斷進步的過程中誕生的一種非常先進的教育思想與教育理念,對我國今后的教育方向是具有極大的指導意義的,在這一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實現大學公開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是事半功倍的,通過對大學體育課程以及課程思政特點的了解,我們能夠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聯系性,通過把握這種聯系性,將課程思政自然地融入到大學體育教學中去,是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課程思政教育水平的。

參考文獻:

[1]朱敏,劉晶.體育院?!叭恕钡膶崿F路徑[J].文教資料,2020(23).

[2]梅學艷.三全育人背景下普通高中“以體育人”模式的構建[J].體育科技,2020(3).

[3]董宇.“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整合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20.

[4]宣麗.“三全育人”指導下高校體育教學工作有效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20(14).

[5]彭代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職院校體育專業學生核心素養研究[J].體育風尚,2020(6).

[6]劉星玉,張自勉.“三全育人”視域下體育培育學生健全人格的研究[J].體育師友,2020(2).

[7]易明明,張溢.“三全育人”理論下體育在高職學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J].就業與保障,2020(6).

[8]王岐富,楊非,李?。死砟钕麓髮W體育課程思政開展研究[J].福建茶葉,2020(3).

[9]夏肖林.新時代高校潛在課程生力軍:體育課程思政[J].當代體育科技,2020(6).

[10]何吉.“三全育人”視域下高校體育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拳擊與格斗,2020(2).

[11]王哲.關于新時代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9(6).

[12]范小鳳.論新時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運作機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1.

[13]佟丹丹,馬笑瑩.構建“三全育人”一體化體系提升大學生就業競爭力[J].北方文學,2018(23).

[14]闞妮妮,李江.“三全育人”德育觀指導下體育院校德育工作有效探索———以南京體育學院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

作者:王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