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下社會體育指導服務平臺構建

時間:2022-11-23 08:35:59

導語:自媒體下社會體育指導服務平臺構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自媒體下社會體育指導服務平臺構建

摘要:社會體育指導員是落實和推動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生力軍和排頭兵。本文在分析建構社會體育指導員自媒體服務平臺必要性的基礎上,重點從微信和微博2個自媒體服務平臺特點解析的角度對搭建社會體育指導自媒體服務平臺進行了闡釋和研討,以期為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和調動其積極性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參考。

關鍵詞:自媒體;社會體育指導員;服務平臺;構建

社會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的主要構成部分,也是新時代以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四梁八柱論”中四梁(即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體育產業)中的首要組成內容。社會體育反映了我國體育的發展水平,其進步有利于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提高,可以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在推動社會體育前進的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的當屬社會體育指導員。我國當前的體育組織形式中,政府參與過多,社會參與不足,社會體育組織和社會體育指導員未能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同群眾間沒有形成合力,不利于我國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如何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同參與運動健身群眾間的緊密聯系,使他們真正深入到群眾身邊,給予科學指導和幫助成為迫在眉睫的需求。本文從建設自媒體平臺的視域出發,探討社會體育指導自媒體服務平臺構建及其實現策略,以期創立一種新型信息化交流手段,幫助指導員同健身群眾建立聯系,使群眾得到便捷、正確的指導,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為今后社會體育發展提供理論借鑒。

1建構社會體育指導員自媒

體服務平臺的必要性自媒體是當前傳媒業發展的大勢所趨,而體育事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標志之一,借助高效的傳播媒介,為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健身群眾搭建橋梁,為社會體育發展開拓更廣闊的渠道。建立社會體育指導信息化服務平臺,使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全民健身的進程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營造良好的健身風氣,優化體育資源配置,提高健身群眾的運動水平和技能,在新時期更具有必要性和緊迫性。自媒體時代的到來,對社會體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特別是當代社會正處在新的歷史變革期,我國傳統體育健身發展正受到巨大的沖擊。黨的報告指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類健身休閑娛樂項目層出不窮,運動方式花樣翻新,體育設施鱗次櫛比、日新月異,對具有民族特色的各類體育組織形式和民俗民間體育項目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高效、便捷、暢通的體育傳播方式可以使體育健身愛好者獲取體育健身資訊、健身信息、健身方法和體育知識更為便捷、及時、準確,從而為全民健身活動營造良好的體育文化傳播氛圍,在全社會倡導全民健身新時尚,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幸福產業和“國家名片”,以增強我國體育文化在國際體育文化中的話語權。

2搭建社會體育指導自媒體

服務平臺“閑置資源+共享平臺+人人參與”精準概括了自媒體服務平臺的低門檻、高普及、內容運營是自媒體最主要特點,其高度的自由性為熱愛運動健身的群眾找到了意見領袖,健身群眾可以利用身邊便捷的自媒體服務平臺上的資源掌握資訊,尋求健身服務指導。微博、微信作為自媒體的典型代表是傳播領域中一股強勁的力量,憑借各自的優勢,在大眾中的使用十分普及,人們通過自媒體獲取信息、互動溝通,完成日常交流等活動。在對體育新聞的討論、體育賽事的傳播以及健身運動技能學習等方面,自媒體服務平臺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同時,新型的傳播方式適應時展的變化,社會體育指導員要主動運用自媒體平臺開展健身指導工作和實踐學習,以滿足廣大體育健身愛好者的需要。自媒體和微傳播改變了以往的傳播格局,把傳統媒體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分成了信息場和輿論場。微傳播的普及得益于技術創新、應用開發,終端更替。意見領袖使自己的觀點表達更加清晰,營銷和公關活動開展直接有效,能更加有力地動員和組織體育健身愛好者更廣泛地參與。

2.1微信自媒體服務平臺特點解析

2.1.1低門檻、易操作

其不同于傳統的新聞生產模式,省去了采編、印刷以及紙張等成本,準入門檻極低。后臺操作簡單易學,對維護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低,只需投入少量的時間定期進行新聞推送,進行相關界面維護,就可以推送傳播信息。創建政府賬號主體,制定政策法規和管理準則,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健身愛好者按區域實名注冊登錄;點擊省市名稱查看最近范圍內參與指導人員最新注冊信息,包括姓名、地區、級別、照片(點擊指導員照片即進入該名指導員的個人中心首頁),且支持通過“性別、地區、年齡、等級”篩選變量查詢符合特定條件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獲取聯系方式,線上咨詢答疑;對符合條件的還可進行線下指導;自媒體平臺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獎勵機制,讓群眾為優秀社會體育指導員點贊評分、激發社會體育指導員參與指導的積極性;公眾號運營者每日科學的健身資訊、運動科普,集中匯總各項社會體育活動賽事,如城市馬拉松賽、鄉村體育賽事,方便健身愛好者及時報名參與。

2.1.2定向性、高效能

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由于人數較少,其中專業性的新聞人才也較為短缺,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推送相關賽事信息,健身技能科普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同時,受眾明確,針對健身愛好者,集中資源,合理配置。還可分享二維碼,發展潛在目標群體,使推送消息傳送給對相關項目或賽事感興趣的受眾,提升宣傳效率和影響范圍大。

2.1.3送達快、互動強

與傳統媒體受眾被動接受信息不同,百分百的送達率提高了宣傳效果,平等的自媒體服務平臺又可以讓受眾及時跟后臺運營者溝通聯系,通過語音和文字提出自己對內容的意見看法、咨詢事宜,還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保證者在一次次的推送中把高精尖的技術、技能和知識呈現給受眾。由此可見,自媒體指導服務平臺發展前景十分看好。社會體育指導員微信自媒體平臺的建立,實現了對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的再次線上注冊登記,方便對指導員實施管理,還可實時考核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職業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指導情況,通過被指導群眾在自媒體平臺的及時反饋對指導員實行獎懲措施,使評價激勵系統更加標準化。減輕指導員隊伍重審批、輕使用、不作為的現象。在管理模式上改善了社會體育指導員無人管理、活動組織分散、與健身愛好者聯系不緊密、信息閉塞等缺點。關于培訓系統的構建,自媒體平臺按時提供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線繼續教育和線下培訓信息匯總,使培訓的連貫性得到進一步規范。

2.2微博自媒體服務平臺特點簡析

作為內容運營的先驅,微博自媒體平臺有自己的主場優勢,如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體育賽事的實時轉播與評論,在群眾中具有超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體育新聞事業也正借助微博的力量擴大其影響。微博更為體育運動愛好者提供了一種近距離接觸體育新聞的方式,通過公益性社會體育指導員和職業性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在線認證與指導,高質量的信息資源,使體育健身愛好者在開放的自媒體平臺上迅速找到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與體育健身愛好者相互交流、分享信息。所謂的“群體效應”,使雙方真正做到“積極引領、主動實踐”,形成一種良好的運動氛圍和風氣,讓社會體育指導員和體育健身愛好者共同促進體育運動的普及和全民健身國家戰略的落實。

2.2.1“大V”加持、擴大影響

體育運動除了競技運動和休閑活動,更重要的是為了豐富大眾的精神生活,弘揚體育精神,傳播正能量,通過體育微博的傳播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大眾對于某個體育事件的看法。2016年8月21日,里約奧運會女排決賽中國戰勝塞爾維亞奪冠,當天微博上運動員及奧運相關內容的互動量達1.1億。由此可見,微博對體育報道和熱點新聞事件傳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再者2017年4月14日,《人民日報》曾發表了科比退役1周年的微博“科比退役1周年,他是你的青春嗎?”“NBA‘96黃金一代’、全明星扣籃王,與奧尼爾OK組合創造三連冠奇跡”,20年NBA生涯,科比是很多人不可磨滅的籃球記憶。有人說可能會有第二個科比,但再沒有第二個青春追了……致科比,致青春!這條微博的評論數量較之其他微博內容評論數量表現不俗,評論中大多都是在發表對青春致敬的感慨。話題制造討論是微博又一大亮點,社會體育指導員可發起話題討論,內容可圍繞各個健身項目細分、對賽事的評論看法、聚焦社會熱點體育新聞,聚集體育界各路精英和愛好者,在線交流互動,對于專業度較高的項目指導還可@領域權威幫助分析指點。當社會體育指導員微博定位時,附近的位置是可實時查看的,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附近的健身愛好者,如開展某些社區健身項目或體育賽事時,可以吸引更多附近的居民來參與其中,同時直播功能也大大提升了新鮮度和直觀性。

2.2.2關鍵搜索、實時匯總

微博用戶群體龐大,截至2017年9月,微博月活躍用戶達到3.76億,與2016年同期相比增長27%,其中移動端占比達92%,日活躍用戶達到1.65億。如此多的用戶在微博成千上萬的信息,想要了解的消息通過搜索關鍵詞便可得到?!皩崟r搜索”這一功能還可以將出現關鍵詞的微博信息按照時間先后進行排序,使體育記者、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愛好者及時了解最新的政策信息。社會體育指導員通過搜索關鍵詞,得到受眾對體育賽事、政策的關注點,從而結合受眾需要,選擇更加合適的內容進行編輯指導。在內容方面,140字的傳播編輯控制,使得這種碎片化的語言模式更加突出“關鍵詞”的地位。140字可以是類似于新聞短標題的陳述,也可以只是只言片語的羅列,這一特征正符合體育傳播的特征,受眾所關注的只是比賽情況,而這些關鍵詞或數字都能通過簡潔的微博內容展現出來,有利突出體育信息的“新聞點”。

3結語

社會體育指導員融入社會才是真正尋求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生存空間,在“小政府、大社會、大服務”“放、管、服”的治理邏輯下,實體化的社會體育組織將是社會體育指導員管理的最理想歸宿。此外,社會體育指導員自媒體信息服務平臺的建設和高效運行需要各級體育總局、社體中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體育運動項目協會和各類社會力量的共同關注與支持。平臺建成需要一定的經費、時間、精力,建成后要及時跟進、更新,建立平等的交流和互動平臺是實現社會體育有效指導的重要環節,在此過程中,社會體育指導自媒體服務平臺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現了社會體育的更高價值,既然來源于社會,就應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向祖兵.社區—社會體育組織—社會體育指導員聯動運行機制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7(9):23-24.

[2]張千.體育記者使用自媒體在體育賽事傳播報道方面的優勢—以體育記者對新浪微博的使用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6(20):286-287.

[3]寧小衛.社會體育指導員網絡平臺建設及運行管理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7(8):667-668.

[4]閆晉方.自媒體時代小眾新興體育賽事的微博微信推送研究——以WTA天津公開賽為例[D].天津:天津體育學院,2016.

[5]凌澄.淺談微博對體育賽事傳播的積極作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5):216-217.

作者:張咪 單位:曲阜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