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發展研究
時間:2022-10-25 03:01:20
導語:現代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發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對文藝復興以來現代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的形成和發展進行梳理和研究?;仡欁詺W洲文藝復興以來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的嬗變,從文藝復興始,被否定、被壓抑千年的體育得到重視,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的自我覺醒和萌芽,到真正進入學校體育的實踐,懂得參與體育和健康生活的意義、價值,并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能夠良好的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最終實現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關鍵詞:學校體育;學校教育;育人思想
前言
體育教育遵循循序漸進、體育項目多樣化、持久性學習等特點是培養終身體育、終身教育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助推劑。在歷史的長河中,歷時千年的中世紀曾是西方史上的黑暗時期,曾經風靡一時的古希臘、古羅馬體育幾乎退出整個中世紀時期學校教育的舞臺,此階段學校體育教育的發展嚴重停滯不前。直到14世紀的文藝復興帶來了新氣象,人文主義教育提倡新文化,倡導以人為中心,開始逐步形成現代學校體育思想和體育的教育化,學校體育教育中育人思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
1現代學校體育育人思想形成的進階
1.114-18世紀學校體育中育人思想的萌芽
人文主義教育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階級思想家所提倡的新文化、新思潮,它提倡以“人”為中心,歌頌“人”的價值和力量。維多里諾(意1378-1446)是最早對現代教育和體育進行實踐的意大利人文主義者。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學生的身體、智力和德育得到全面發展,造就能夠為社會服務的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公民。維多里諾主張把運動和讀書結合起來,認為運動是健康的基礎,他制定了各種鍛煉身體的制度和方法,規定學生必須參加戶外運動,并親自帶領學生從事騎馬、跑、跳、擊劍、射擊、游泳、角力、跳舞和球類活動155。在這里,體育和其他任何學科一樣被看作是普通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內容。夸美紐斯(1592-1670)是17世紀捷克著名的教育家,是人類教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提出身心和諧發展體育觀、“適應自然性”體育觀、班級授課制和課間休息,被譽為“學校體育之父”,他確立了學年和班級授課制度,提出一系列教學原則,推動了學校體育由活動到課程的轉變,主張普及教育,稱學校為“造就人的工廠”洛克(1632-1704)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個提出德、智、體三育并重而體育為先的教育家164。洛克認為只有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成為既會謀取個人幸福又能為國家盡責的紳士。洛克繼承了人文主義教育家重視體育的傳統,把健康的身體看成是事業成功和生活幸福的首要條件。
1.218世紀中期-19世紀前期學校體育中的育人思想
巴塞多(1724-1790)繼承了夸美紐斯、洛克、盧梭等人的教育思想并將其轉變為學校體育教育實踐,于1774年在德紹創辦了第一所博愛學校。巴塞多教育兒童從小就要鍛煉身體,培養克服各種困難的習慣,積極開展戶外活動和游戲。他將古希臘體操、傳統騎士項目和民間游戲等融合在一起,加以改造和發展,將各種身體練習組合成協調統一的體育鍛煉項目,創造了著名的“德紹五項”,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負重?!暗陆B五項”成為聞名于世的學校體育課程的雛形,被認為是近代學校體育的開端,體育課開始正式列入學校教育的課程,并且在德紹產生了最早的專門體育教師。古茨穆茨(1759-1839)早年受巴塞多的影響,發展了學校體育的課程形式,使體育方法系統化,在理論與實踐上完善了體育課程。他認為古奧運會是全面培養人的最理想教育模式。因此他在《青少年體操》的編寫和學校體育教學實踐中主要搜集古希臘、古羅馬的運動項目和古奧運會的比賽項目,把體育活動和智力活動相結合。他認為體育不僅僅是實現強身健體,四肢發達,而且能夠通過這項快樂的運動培養孩子們學會一種生存的能力,發展孩子的個性和意志品質。
1.319世紀中后期學校體育中的育人思想
斯賓塞(1820-1903)關于教育和體育的思想主要集中在《教育論-知識、智育、德育和體育》一書中,斯賓塞以實證主義哲學和生物進化論為理論依據,奠定了實證主義教育和體育學說的基礎,促進了體育科學化。他反對培養“紳士”和“大家閨秀”式的古典主義教育,提倡獲得知識的“實用性”重于“裝飾性”。他崇尚“個體本位教育目的觀”,認為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獲得自然的發展,教育要為兒童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務。追求幸福生活是每個人的權利,體育應該為提供將來完滿的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提供身體上的保障。要培養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首先要培養他成為一個合格的動物。健康的身體才具備追求未來完滿生活的資格。身體是所有智慧、道德、品質的載體,就像一條船一樣,他將和他所載的東西一起,去完成人生的漫長航程”。
1.420世紀前、中期學校體育中的育人思想
1910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伍德和赫塞靈頓等人提出名為“新體育”的自然體育思想,同歐洲體操改革和奧地利“自然體育”一起,構成20世紀初體育改革的代表。伍德和赫塞靈頓等人提出的“新體育”思想認為健壯的身體是對兒童進行智育和德育教育的物質基礎,提出要按照兒童生長發育規律、體育活動的生理學基礎和兒童的運動興趣設計針對兒童發育成長的課程,尊重兒童的運動和心理需求。伍德,被譽為美國“健康教育之父”,他認為體育的偉大理想不只限于身體方面的訓練,更重要的是要實現體育與全面教育的關系,使身體能夠在個人生活的環境方
2結語
回顧自歐洲文藝復興以來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的嬗變,從文藝復興始,被否定、被壓抑千年的體育得到重視,學校體育育人思想的自我覺醒和萌芽,到真正進入學校體育的實踐,通過對現代學校體育育人思想階段性的研究,正視現階段學校體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作用和實施現狀,能夠真正懂得參與體育和健康生活的意義、價值,并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能夠良好的融入社會、適應社會,最終實現身心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譚華.《體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
[2]關文明等.《體育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42
[3]陳佑清.教育目的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68
[4]戴本博.《外國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362
[5]赫伯特.斯賓塞:《斯賓塞的快樂教育》[M],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161
[6]黃力生.中國近、現代學校體育思想的演進與發展歷程[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3(05):87-90.
[7].體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3
[8]譚華.現代外國體育思潮[J].體育文史,1995(5):6
[9]周登嵩.學校體育學[M]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6
作者:李偉艷 郎勇春 單位:華東交通大學理工學院 江西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 上一篇:電子商務消費者行為研究
- 下一篇:電子商務精準扶貧工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