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
時間:2022-11-15 03:39:40
導語: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所謂公共文化服務就是指以公民群眾為服務對象,政府為其提供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或行為,以達到滿足公民公共文化服務的需求,保障公民基本的權利。通過公民參與度既可以較好的反映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有效性和成果,并對其建設效果進行科學化評價,進而有利于推動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相關建設。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過程進行研究與探討,以便在增強公民幸福感和責任感的同時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效性。
關鍵詞:公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策;探討研究
我們都知道,公民在推動社會發展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所以,應該充分激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民的積極性與參與度。無論是從社會的需求方面來說還是從公民責任感方面來講,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都極大的符合了公民的意志需求和相關的權利。由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需要公民的參與和配合,因此,我們在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時就需要與公民進行實時的互動和溝通,進而有便于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成為科學的、合理的、有效的服務體系。
一、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作用
1.強有力的為公民文化權利提供了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權利共有四項基本權利,有效保障公民基本的文化權利是構建公共服務文化服務體系的關鍵。增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公民的參與度,一方面體現出了社會民主性,通過與公民間的交流互動激發公民的熱情和激情,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作用,從而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有效性。另一方面,維護保障了公民的文化權利,同時也為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工作的實施奠定了保障,從而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目的和意義。2.使得公民的社會文化需求得到了真正的滿足。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公民在精神層面上對社會文化的需求要大于物質上的需求,因此,公民不僅僅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帶來的各種樂趣,而且還有必要投身進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去,這樣才能保證公民的社會文化需求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滿足。以深圳市文化館為例,每年舉辦的“公益性藝術培訓”和所策劃、實施的深圳市歷屆“鵬城金秋”市民文化節、“來深青工文體節”、“周末劇場”等系列文化活動,使得許多公民都積極參與進文化活動中,更多的展示舞臺、精彩紛呈的各種公益演出、各項大賽中獲得的獎牌更是激勵公民積極主動去參與到文化活動中。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給了人民極大的樂趣體驗,激發了公民的積極性,吸引了公民的樂趣,加強個人思想道德建設。進而有效引導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幫助人民群眾認識藝術,接觸藝術,在不斷享受藝術的過程中加強自身對藝術的探討,使得整個社會都能夠在藝術的渲染下不斷進步與發展。3.有利于公共文化事務在公民中的合理展開。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可以有效促進個人綜合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構建是不斷以公民的參與度和評價作為調整和完善的標準,從而更會給公民在公共文化服務中以主人公的角度去互動參與,保證以飽滿的熱情及積極的態度來參與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務。長期如此,公民會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形成較為強大的認同感,進而公民會以積極的態度來配合實行其他的公共文化事務,在調動公民積極性的同時創造相應的文化價值,有利于公共文化事務的合理展開。
二、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問題
1.公民個人意識較為薄弱。在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時,公民個人的參與意識和對公共文化服務的認識是關鍵。但是就目前情況而言,很多公民對公共文化服務的理解程度不深,沒有意識到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性,從而相應的參與度并不高,也缺乏相應的積極性,進而不利于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的建設。導致公民參與率低下的原因還包括普通民眾難以真正的參與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決策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一些政府官員進行決策商議,因此就很難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民主性體現出來。2.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較為形式化。近些年來,社區形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并對其在效率建設上越來越看重,而正是因為這種速度上的追求卻忽略了質量的提升。在建設社區的過程中開始變得形式化,只是一味地追求表面上的建設,卻沒有根據公民的實際情況開展建設工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多元化與豐富性缺失,無法調動起公民的積極性和熱情,而且也沒有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起一套完整有效的績效考核和標準,進而無法滿足公民基本文化服務需求,使得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較為形式化。3.非政府組織建設較弱。一般我們提起公共文化服務都會認為是以政府為主體建設起來的,已經對政府組織建設產生了一定的依賴性,而對非政府組織建設還缺乏肯定,但是實際上,非政府組織建設所發揮出的作用也不容小覷。而正是因為政府組織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大大限制了非政府組織有效作用的發揮,與此同時,再加上非政府組織相關制度的不完善以及各資源沒有得到較好的開發和合理的利用,從而導致了非政府組織建設方面較弱。長期發展,就會導致非政府組織的作用失效。
三、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1.提升公民參與度。在發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應該重視激發公民的參與度,這也是保障工作順利實施的關鍵前提。以深圳市文化館為例,截至2018年10月底,已完成深圳市文化志愿者注冊17667人,人數總量同比上升44.9%;完成注冊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務隊注冊179支,隊伍數量同比上升26.1%,這樣可以從主動報名文化志愿者的人數變化上來體現出市民是十分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文化志愿者主動為社區、基層及掛點單位提供針對性、專業性強的文化志愿服務,并積極參與到各項文化志愿服務演出進軍營、進學校、進監獄、進戒毒所演出。市民及文化志愿者的主動參與側面的反映出了公民參與度的提高。只有在公共文化服務當中發揮全體公民的價值,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公民的參與度,有效地激發出公民的活動興趣,充分調動公民的參與服務積極性。2.加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對于公民來講,參加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大多是在社區內進行的,因此,加強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很有必要的。首先我們需要加強對社區文化服務方面的管理,社區文化服務工作人員可以廣泛的宣傳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作用,激發公民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該體系的相關管理制度加以逐步完善,以確保制度的科學有效性。其次是對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進行科學的規范,以滿足公民的需求為前提,合理利用社區各資源制定規范的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最后是對社區文化志愿者組織進行必要的完善,制定完整的績效考核標準和評估方案,有效促進和發揮社區志愿者的作用,切實保障社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工作的順利實施。3.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非政府組織的參與可以使得公共文化服務活動的發展更加完整。為了能夠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快速化建設,應該綜合采用多種有效手段。在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當中,應該激發非政府組織的積極性,可以有效的補足政府組織下的不足,同時,還可以保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內容的多元化,進而有效的促進公民參與度的提升,為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奠定基礎。所以,在公共文化服務活動中非政府組織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想充分發揮出非政府組織的作用,那么對非政府組織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活動建設進行大力鼓勵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董軍.企業社會責任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5:7-36.
[2]周曉麗,毛壽龍.論我國公共文化服務及其模式選擇[G].中國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151.
[3]陳覓.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公民參與[J].中共青島市委黨,青島行政學院學報,2009(11).
[4]崔永江.公民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必要性及措施[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8).
作者:陳素 單位:深圳市文化館
- 上一篇:貧困地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研究
- 下一篇:社區居民公共文化服務需求研究